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拾贝者]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有效运用
作者:韩启秀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近几年来,多媒体辅助教学正逐步融入我们的课堂教学。它能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操作简便,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语文教学中我也常常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深深地体会到它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课堂氛围更加轻松和谐,而且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即喜欢新鲜、生动事物的特点。除此之外,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还能够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发展学生思维,达到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面对图文并茂,色彩和谐、视听效果极佳的多媒体信息,他们一定会表现出天生的那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我运用电脑课件放草原风光片,并配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曲,让学生欣赏,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那一碧千里,牛羊成群,广阔无垠的大草原。此时揭示课题,并请同学们同老舍爷爷一起走进草原,去领略草原的风光。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调动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时,我先把各个著名风景区内独具特色的主要景物一一收集起来,如“庄严的布达拉宫”、“威严的故宫太和殿”、“美丽的日出”、“引人遐想的黄山云海”、“桂林的象鼻山”等,然后对这些图片进行加工,再配以悦耳的音乐。教学时,把这些视频图像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鲜活的画面和悦耳动听的音响刺激下,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想象力也大大增强。因此在学习课文时,学生都争当小导游,带领大家去游览颐和园的美景,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大大增强。
       运用多媒体,降低教学难度,突破重难点。小学生知识储备量少,缺乏经验,往往善于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和总结,他们的思维仍然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如果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能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还有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如教学古诗《绝句》时有这样一句话:“窗含西岭千秋雪”,学生理解有难度,尤其是“含”的意思,学生不太明白。通过课件演示诗人凭窗远眺西山雪岭的美景,在拉近雪山与人的距离。学生通过看这一动态图片,终于理解了“含”是“包含”的意思,也就是就像把远山装在窗框里的一幅图片。还如,在教学《草原》一文的第一自然段,体会草原的风光美,其中有一句:“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而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学生对中国画不了解,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剪辑了几幅中国画展示给学生,再与草原上的小丘图进行对比,学生就能很好的理解“小丘是那么的柔和而美丽”这一特点了。
       运用多媒体,活跃思维,启发想象能力。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观察时往往笼统、不准确,而电教媒体则能以特定的音响、画面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观,再现生活场景,比较持久地吸引学生,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思维。如教学《五彩池》时,用课件展示五彩池的形状,定格让学生仔细观察,有的像弯弯的月牙;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美丽的珊瑚,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奔驰的骏马……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一边观察,一边描述,一边想象,思维十分活跃,课堂气氛也达到了高潮。
       韩启秀,教师,现居湖北保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