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导写者]开放式作文教学案例
作者:陈兆进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设计思路]:
       开放式作文题目,最易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对“月季花与泥土”进行观察,在观察中思考、理解和想象,使学生能释放心灵,张扬个性,自觉进入写作的亢奋状态,进而有感而发地实现自由表达,写出颇具特色的文章来。
       [导写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想象
       师:同学们,不落俗套,写出新意是我们作文中的一大难题。今天我们来想想解决的办法,看看能不能有一点收效。
       说完,我在讲台上放了一块泥,又在泥块上插了一枝剪来的月季花,然后把泥土与鲜花举起,让学生仔细观察。
       (学生大眼瞪小眼,窃窃私语,但同时也饶有兴趣地直起身子观察)
       (待学生观察后我又启发):我们先仔细看这泥土和鲜花的特点,然后充分展开你们思维的窗户,让你们的想象遨游飞翔。
       (学生顿时沉静下来,凝神思索)
       二、观察知美 展开想象
       (5分钟后)生1:我的第一感觉是一朵鲜花插在烂泥里,因为我想到了俗语“鲜花插在牛粪上”。
       生2:这美的鲜花却插在硬土块上,美被糟蹋了。
       (这一发言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拍手鼓掌)
       (10分钟过去)师:大家再看花朵同刚上课时有什么变化?
       生3:花叶有点垂软下来,花瓣也有点散开了。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4:因为缺水分。
       生5:这花没有根,不是植根于土壤,而是插在泥块上。
       (学生似有所悟,并为之鼓掌)
       师:从你们的回答中可进一步想到什么?
       (学生再一次活跃起来,有的同桌相互讨论,有的动笔书写。)
       生6:一切生物只有把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才能真正的生长,才能有生命力。
       生7: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根,也离不开生长的环境。物如此,人也如此,我们不能斩断生命之根,我们应珍惜爱护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
       [启示:其实学生中蕴藏着很丰富的审美感悟能力和思维创造力,关键是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随机点拨,去燃起学生的思维之火。]
       三、思考明理 创新立意
       师:刚才同学们的理解都有新意,也颇有深意,这是同学们的审美发现,从这里进一步发挥你们的联想与想象能力,进一步对观察的事物进行合理地概括。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合作完成。
       生8:花的生存归根于泥土,这也让我想到了我生活的土地和生养我们的父母。
       生9:我和我爸是相互的,不可分割的,我离不开爸爸这坚实的泥土。
       生10:只有肥沃的土地,才能孕育出芬芳的花朵,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就像花朵一样,它永远不忘报答养育它的泥土,我们也应常怀感恩之心,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能沐浴阳光,享受生活。
       师:同学们的分析理解很富有真情,紧扣我们的生活。看看谁能再想出其他新意来。
       生11:美好的事物要有它生存的环境,不然美就难以显示,坚硬的泥土不能让月季花永保青春,恶劣的环境不能孕育生命。
       生12:月季虽无根,但只要插入泥土,经过培育也能生长出根须来,生出生命来。
       生13:无根的月季即使美,其美也是缺少生命力的,一切生命都有其根,人生也不能无根。浪子回头,海外游子归来不都是落叶归根的表现吗?
       生14:脱离了根的月季,其生命是苍白无力的;脱离了实在的生活,人生也是无意义的。
       师小结:作文贵在思。好文章无不是深思的结果,但思又必须以生活为基础,刚才各位同学的发言与讨论都能从生活实际出发,以感悟生活为触发点,打开思维的窗子,得到的启示都很深刻。
       [启示:这一环节提供了足够的言语机会,一是突出了自由,给学生民主的机会和合作的体验;二是体现了研究,要求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实现了立体思考,透过了客观事物表象,运用联想和想象去感受与之有联系的情和理,实现了多角度的理解构思。]
       四、聚合思维 自由表达
       师:多角度立意不是最终目的,我们还要善于从多个角度中,经过比较、权衡,最后选择一个最佳角度表达,其标准是新颖、深刻、熟悉。讨论交流就到这里,下面请同学按要求作文:以“花与泥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投影作文要求,学生也愉快地接受了这项任务。)
       陈兆进,教师,现居浙江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