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导写者]如何让应试作文更亮丽
作者:孙晓燕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笔者常年参加中考作文阅卷,发现考生写作的内容“撞车”现象较严重,导致阅卷者打分的“千篇一律”,在某一个分数段间上下浮动。如何让考生的作文与众不同,脱颖而出,让阅卷老师为之一振,拍卷叫绝呢?
       一、精心拟好标题。古人就有“题好一半文”的说法,如果阅卷老师能发现“万绿丛中一点红”,就会刮目相看那“一道亮丽的标题”,无疑会给阅卷老师打分的天平上加上举足轻重的法码。笔者曾做过一些总结归纳,探寻了一些拟题的规律和技巧。
       (1)引用式。可直接或间接引用古诗词名句、名人名言、俗语警句、歌名影名等等。如《春蚕到死丝方尽》、《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青春无悔》、《我想唱首歌》等等。
       (2)修辞口语式。可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多种修辞格;可运用民间通俗易懂、给人亲切感的大众化的口语。如《小鸟的诉说》《招招手儿,豆角牙儿》《过把瘾就死》《古道私语》等等。
       (3)悬念奇语式。即标题要设置悬念,发人深思,激发阅卷老师阅卷的兴趣,而有的考生拟的题目太平淡,阅卷老师不看写作内容,即可大体了解写什么,可快速打分。如《甩不掉的朋友》《给梧桐的一封信》《初中有段半红玫瑰情》《鲁迅先生,只有一个》《遗憾真美》等等。
       二、精当运用题记。好的标题,是给阅卷老师打分设置“兴奋剂”的第一关,是给阅卷老师留下好印象的奠基石。除此而外,我们要步步设“剂”,步步紧扣阅卷老师波动的心弦。有的考生就能注意这样一个写作技巧,在作文的一开始,就来一段题记,或点明写作的动机,或展示文章的重点精彩内容,或揭示文章的深层意蕴,它能让阅卷老师快速准确把握文章的“灿烂之处”,能迅速触摸到考生情感的波动,激发阅卷老师阅读的强烈欲望,令人耳目一新,赏心悦目。如《永恒的美丽》的题记就很有魅力。
       远去的,是记忆中熟悉的背影;不变的,是相片中不变的微笑;留下的,是那份刻骨铭心的亲情。他走了,多少次,我在梦中低声地哭泣;多少次,翻阅影集的指尖不愿离开;多少次,我在心中一遍遍呼唤那份亲切的爱……
       可以说,这样的题记从形式上看,是别出心裁;从情感上看,是扣人心弦;从内容上看,是总领全文。这样的题记,无疑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心潮澎湃,从而获得高分。此种“亮点”确实是不可不设啊!
       三、灵活运用多种文体。《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个性的张扬,提倡真实的体验,创新的表达。因此,近几年来,新观念、新形式、新情感、新想象、新语言成为衡量中考佳作的新标准。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文体形式,不断创新,展现新时代初中生的风采。笔者翻阅全国各地中考满分作文,并结合实际,总结了这样几个创新的形式。
       (1)戏剧小品演绎人生百态;(2)通讯报道记录人间真情;(3)童话寓言寄予深刻哲理;(4)对话访谈触及灵魂深处;(5)故事新编编出妙趣横生;(6)杂文随笔直击社会病态;(7)日记书信袒露真实自我;(8)电子公告尽显网络神奇;(9)抒情诗歌唱响时代旋律。
       四、精当地使用后记。考生若能在文章的结尾处写上恰当的“尾记”或“后记”,或和“题记”呼应,或点题,或深化中心,哪怕只是三言两语,也能让阅卷老师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绝妙境界。如一考生满分作文《永恒的美丽》,其尾记就很有特色。
       一朵花枯了/曾在他身旁静伫的人们/会想起他正含羞地展开花瓣/一朵花散了/在那小窗前/那画板上/还看得见他微微的倦怠/一个人死了/在爱他的人心中/他正一步步走来/永恒的美丽。
       小作者用优美的诗歌作尾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使表面较散的文章浑然一体,和题记呼应,使得文章一气呵成,滴水不漏,把对父亲深沉的爱诠释得淋漓尽致,令人回味无穷。
       当然,话题作文表面上的“包装”技巧远远不止这些,希望考生在复习迎考时,多读、多思、多用好的包装方法,量体裁衣,灵活取舍,写出内容和形式和谐统一、文质兼美的佳作,使自己的考场作文一鸣惊人,获得高分。
       孙晓燕,教师,现居江苏如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