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导写者]素材是写作的源泉活水
作者:周国政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写文章需要在大脑中储存相当的语言文字信息,也就是必须阅读一定的经典著作才能写出好文章;但不是只要读了相当多的好书写文章时就能得心应手,富有感染力,要写出好文章,还需在社会生活中积累素材,一个没有素材的人,很难想象出他能写出脍炙人口的作品,所以说:素材是写作的源泉。
       素材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来源于作者对社会活动的直接参与,没有写作者的亲身感受和实践,哪怕读了很多书,也很难写出好的文章。社会活动中的直接经验是写好作品之必需,这一点古人早就明白,《诗经》中就有采诗篇,为什么要采诗呢?因为采来的诗是劳动人民在社会生产劳动中所积累的素材,是他们的真实感受,心灵的呼声,逼真的描写,忠实感人,富有艺术感染力,这些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诗来源于劳动人民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直接经验,是第一手材料的艺术概括。没有劳动人民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直接经验,诗作者没有这些素材,要写出既优美又能感染人的诗篇几乎不可能。
       人是在社会中生活的,社会现实生活中的无数事物反映到人的大脑中构成了人对社会现实的看法之本和自己理想的寄托之源,这种看法来源于个人的直接经验,而理想的寄托则是作者丰富想象力的表现。陶渊明的五首《归园田居》,如果没有自己“种豆南山下”的直接生产和生活的体检,没有对黑暗腐朽官场了解的第一素材,怎能写出“但使愿无违”这样的佳句,而正是作者对黑暗腐朽生活的直接体检所积累的素材,才使得品质高洁的他产生了对世外桃源这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作者发挥自己丰富想象力的前提下,《桃花源记》便问于世间,所以无论是《桃花源记》还是《归园田居》都离不开作者在生活中所积累的第一素材,是作者直接经验的艺术概括。
       写出好诗词歌赋需要素材,要写出好的小说也是这样,如清代曹雪芹所写的《红楼梦》,如果作者没有少年时代那段锦衣玉食的生活,没有中晚年那种每餐米食无着落的生活与之对照,怎么会有《红楼梦》的问世。
       古代如此,近代一样,文学大师鲁迅留学日本,直接与他的老师藤野接触较多,使他对藤野先生的了解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回国后写出了《藤野先生》这样的佳作,如果没有他与藤野先生的直接多次交谈接触,没有他对藤野先生的思念,就不可能写出《藤野先生》之作,所以说:素材是写作的源泉。
       中国如此,外国一样。日本中古时期的女作家紫式部深切领略了封建社会妇女的痛苦,在宫中的生活使她认识到封建贵族和宫廷生活的荒淫无耻,因而写出了《源氏物语》这部长篇巨著,对贵族妇女的不幸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同时也是贵族妇女之一的她个人生活极为不幸的写照,因此说个人的亲身经历,直接经验所得的第一手材料是写作的源泉。
       学习书本知识,吸收他人知识固然重要,自己的第一手材料,即亲身体验到的所取得的直接经验更为重要,没有自己亲身体验之所得的直接经验,写出来的文章很可能言之无物,空洞无味,当然也就谈不上艺术感染力了,所以任何写作者有比较多的时间和空间体验生活,积累生活中的素材是写出好的文章的源泉。这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多给他们的时间,多让他们体验生活,使其积累第一手材料,多让他们感悟人生哲理,多让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使他们写出好文佳作,实在值得我们关注与深思!
       周国政,教师,现居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