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导写者]学生怕作文的原因分析和应对策略
作者:王跃华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较全面地体现语文教学的成就,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广大语文教师十分重视作文教学。然而经常碰到一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感叹:作文难教!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难!也常常听到一些学生说:语文学习、语文考试最怕的就是作文!似乎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蜀道”。为此,笔者曾调查了所在地城区、城郊及农村三所初中的部分学生对写作的态度:有56.5%的学生怕写作文,有74%的学生不喜欢写作文,真正喜欢的学生不到14%,表现出一种对写作情绪的严重失态———惧怕作文!
       一、原因分析
       1.学生课外阅读少,没有素材积累;没有生活底蕴,缺乏写作热情。写作是作者与他人进行生活经验和情感交流的一项运动,是一项需要时间投入和感情投入的活动。然而现在许多学生被“剥夺”了许多语文学习的时间:没有了早读,没有了读报课,没有了班团活动课,图书馆名存实亡,阅览室没有时间光顾,学生更多的时间在埋头做数理化的作业,到晚上,许多家长为了子女做作业,自己也不看电视。课程表排得满满的,许多学生连课本内的东西也没有搞懂,不要说有大量的时间去阅读大量的课外书了,更不要说接触更多的社会生活了,都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学生的阅读少,感悟少,积累少,如此缺乏生活底蕴,哪会有写作冲动?怎能不怕写作?
       2.教师认识不到位,学生作文训练量少、面窄。长期以来,中考,高考作文批改的弊端,教师个人的偏差,作文分数的不确定性,影响了教师对写作重要性的认识。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以致训练少,交流少,个性淡化,作文面不宽,作文能力不强,整个写作的氛围不浓。对学生来说,课堂限时作文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平时课外作业过多,限制了学生的课外吸收和再思考,既做不到单一题目的反复修改与完善,又做不到横向内容的推广训练。另外作文知识训练未成系统,作文教学也缺乏联系,使作文教学有很大的随意性。许多老师安排学生作文也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要求,而不是通过系统的知识传授,能力的培养来提高认知、感悟能力,从而去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3.作文指导和评改质量低。首先,长期以来语文教师的工作任务之一就是对作文全批全改,这实际上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头痛的事。认真批阅起来,一个班就有数十篇,实在繁重,不改又过不了教学检查这一关,于是批改重应付,学生要得到的反馈就更少了,对教师也就算完成了一次作文教学任务,可是,师生的交流沟通就差了,写作的效果也差了。
       第二是作文的指导问题,片面强调进步的主题思想。有思想的文字一定充满了“人性”,充满了思想的火花及内心的感受,而在教师的指导作文中,常常要求学生写出立意高、主题重大的东西。许多学生常常就在这种要求下,隐藏了自己的个性,违心地写出一些立意高而却十分空洞苍白的文章。师生的认知有了较大距离,势必影响沟通,也不易建立宽松民主的写作氛围。过高的不切实际的立意,扼杀了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学生人格分裂为两面,表现为强烈的功利倾向。作文的目的是为了一个好分数而不是感情的释放。
       第三是应付考试心理。毋庸讳言,尽管目前素质教育的大旗高扬,但唯考试成绩论英雄的教学评价方法丝毫没有动摇和改变。为应对考试,平时重在指导学生解决“考场作文怎样才能得高分”的问题。这就让语文教师也只能“戴着镣铐跳舞”,更多地注意考场作文的功利性,更多的强调考场作文“规定性”,甚至于有些教师还指导学生背范文,到时改头换面地默写上去。再加上中考作文批改的量大时间紧,质优质次很难区分,所以走“捷径”者往往能取得成功,学生哪能有真情实感?
       二、应对策略
       (一)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培养,不断积累写作素材。阅读之初,不要附加太多的条件,让学生轻松自由、毫无功利地读,先尝一尝读书的乐趣,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每个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保护他们阅读这一份自尊,这一份兴趣。等到老师不断地引导、激发、激励后,一部分学生热情高涨起来,出现了“阅读热”后,再提出具体的更高的要求。要引导学生去读自己感兴趣的书。只有读自己感兴趣而又健康的书才能越读越起劲,读书的效果才会好,吸取的营养才会多。同时还可以在考试中出一些开放性试题,让学生有更直接地“收获”。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不人云亦云,善于质疑,敢于发表个人见解。
       (二)创设说写活动的环境,搭建展示学生个性的平台。学生的个性差异很大,有的胆大,很想说;有的胆小,不敢说。作为语文教师,要积极创设说写的大环境,搭建学生写作的大舞台,让胆小的同学有机会说,让胆大的同学有机会展示才华,那么如何创设说写的环境呢?
       1、重视课堂上的说话训练。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中的精彩故事,点评经典名句,品析精要段落,问题辩论等,重视说话训练,可以每天安排学生在课外准备课前三分钟的说话训练节目,内容完全自由。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也会在这些活动中得到培养,不妨把课堂上口头展示的内容记录下来,它往往就是一篇很优秀的作文。
       2、创设宽松的写作氛围。教学理念民主化: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把学生看作是教育和教学的合作伙伴,是自己的服务对象;教育管理过程民主化: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和阵地;教育手段的民主化: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育情感的民主化: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每一位语文老师不要吝啬表扬,及时送出一份份真诚的、由衷的、不是简单的恭维和虚情假意的、而是站在学生角度理性的观察后由衷的赞语、赞许、赞扬,点燃学生们自尊自信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多元思维能力,激发学生们成功作文和作文成功的快乐。
       3、强化情感激励策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平等待人。在作文指导课中加强情景引入,引之得法,引之有趣,形式新颖,使学生产生写作的强烈愿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写作氛围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教师要以自然的教态、亲切的语言、中肯的评价、美观的板书等形式来形成一种愉快和谐、努力向上的学习气氛。
       4、改进写作指导模式,提高写作的实效性。教师出题,不要过于随意,并通过集体备课,下水作文,使教师对题目有更多元的认识,对各种认识有一个更宽容的态度,就较容易了解学生的看法,同时帮助教师在批改中有多元的评价。另外,扩大一题多作和互动交流的范围和力度。将单向的学生作文和老师批改,转变为师生间更多平等互动的对话和交流,使作文和批改成为师生进行学识交流、情感沟通、志趣相长的人格协调发展过程。学生在这里感受到教师的才华、学识风度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平等的交流、纯真的情趣和快乐的进步,极大的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和人格完善,平常的作文活动,成为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重要增长点。
       5、在重视写作方法和技巧的同时,更注重培养个性,发展个性。注重个性培养发展,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不必一个模式,不要弄虚作假,不应矫揉造作。作文要写出个性,须抛弃凡事都一定要以“对”或“错”来绝对界定的观念。教师不能动辄就判定“错”乃至批评指责,而应该加以鼓励和引导,以取得作文训练的最佳效果。让学生视写作为一种热爱生活、砺练个性的活动。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重感悟,而作文是学生内心感悟的外在体现。感情真挚是作文的灵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唯有描写真实的人生,抒写真挚的感情,才能使文章有信度、力度和效度。
       王跃华,教师,现居浙江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