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鉴赏者]《荒岛余生》所折射出的精神美
作者:杨庭平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荒岛余生》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笛福所写的一篇文章,节选自《鲁滨逊漂流记》,他受过中等教育,但没有上过大学。他经过商,破过产,当过政府的情报员,与多家杂志有联系,一生坎坷多曲折。他作品里的人物与他的经历有颇多的相似。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发表,深受人们的喜爱。
       《荒岛余生》一文着重写了鲁滨逊遭遇海难后被陷荒岛那种绝望而又竭尽全力寻找希望的复杂的矛盾心理。从鲁滨逊的身上看到了他战胜一切困难的全过程,其精神品质可以从下面几点来把握。
       一、坚忍不拔,信念执着。
       求生是人的本能,信念是摆脱险境的精神支柱,是精神食粮。
       当鲁滨逊被凶猛的风暴刮出原定的航线,刮到荒无人烟的荒岛上时,内心极度恐慌。孤零零的,孤独凄凉,使得他无聊沮丧。让他伤心之极,几乎绝望,甚至产生了一种怨天尤人的凄惨心情。这是刚刚被飘到荒岛时内心精神世界,但当他冷静下来时,他寻思到:“不错,你现在处境很孤寂,一点不假,可是请你想想,还有同你一起的那些人,他们都到哪儿去了?你们一同上小船的,不是11个吗?那10个人往哪儿去了?为什么他们都没有保住性命,只剩下你?是这里好呢,还是那里好?”这表明鲁滨逊伤心的同时,内心又在积极寻找心理平衡,寻求一种精神支柱。“‘没有衣服、卧具、帐篷,或任何遮盖的东西,我又怎么办呢?’可是现在,这些东西相当充足,即使将来我的弹药用完了,还是可以活下去的。”可见鲁滨逊对将来抱有信心,想得非常周到,抱着必胜的信念。鲁滨逊用刀子在柱子上刻字记录时间,表明他对生存下去充满信心。最后,记日记,记录“好处”和“坏处”,从“坏”处的现实中看到光明的一面,体现出一种乐观的精神面貌。鲁滨逊不是意志薄弱的人,更不是消极待命的人,他的骨子里从来没有被眼前的困境吓倒。他有不屈的性格,执着的信念。他的一切行动都是冷静的思考,是深层的分析,全是积极主动的,进取的心态调整,这都为以后抓住生机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或许是中国人对生命延续的一种阐述,而英国作家笛福笔下的鲁滨逊却经历了复杂的思想斗争。孤身一人流落荒岛,条件之艰苦,如果换一个人的话,在这样的绝境中,很可能就不想活了,不想抗争了。鲁滨逊可不是这样,他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自己说服自己,顽强地生活着,并且打算一辈子在荒岛上生活下去。写日记来排遣心中的苦闷,这需要有非凡的勇气。从这里可以看出鲁滨逊是一个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人。他没有一点看轻自己的生命的念头。他始终认为:人活着就是幸福,逆境中不要悲观,不要绝望。自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条生命,就要珍爱自己,善待生命。就要活得有样子,活得有尊严,活得有价值。他没有走向极端,他向往生活,更珍爱生命。文章的结尾写道“不再整天把眼睛望着海面,等待有什么船来;我已经把这种心思丢在一边,开始一心一意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尽量改善自己的生活。这是崇尚生活,珍爱生命最恰当不过的诠释了。
       三、面对现实,逆境奋发。
       鲁滨逊的性格虽然坚忍不拔,但面对环境恶劣的荒岛,还是无力改变现实,痛定思痛之后,却能坦然面对,没有刻意绕开和躲避。因此,他能很快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如:“当我们遇到坏事的时候,我们应当考虑到其中所包含的好事,同时也考虑到更坏的情况。”还有将好处和坏处全部列举出来,正是他正视现实的最好表现。即使困难重重,也不安于天命。当缺乏书、笔、墨水时突发奇想“斫痕记日”;当工具缺乏时,就“围栏建墙”;当失望之时,就“日记解闷”。这些都是鲁滨逊的伟大创造,是伟大的创举。他身处逆境,而意志却不消沉。
       以上这些人格美,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鲁滨逊是敢于吃苦,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有着钢铁般的意志的人,是“中国式的愚公”。
       杨庭平,教师,现居广东博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