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坛扫描]信息16则
作者:闻 雪等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新闻集锦]
       英国诗歌乘坐上海地铁
       一颗沙中看出一个世界/一朵花里看出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把永恒在一刹那间收藏。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是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天真的预示》。今年4月中旬起,上海市民步入地铁车厢时,惊喜地发现,原先无处不在的广告被一幅幅清新淡雅的诗歌海报代替了。包括这首哲理小诗在内的四首英国诗歌一夜间“飞”入了上海地铁车厢。4月12日凌晨,600多幅英国诗歌海报“走进”上海地铁。威廉·布莱克的《天真的预示》,威廉·华兹华斯的《水仙》、迈克尔·布洛克的《蝴蝶》以及凯瑟琳·詹米的《蓝色的船》,这四首在英国家喻户晓的名作至今已陪伴乘客们来往于上海地铁近两个月。亮相地铁车厢的四首诗歌均以中文译文的形式与市民见面,选用的中译本分别出自郭沫若、宗白华等名家之手。译文下方还保留了诗中最经典的一句英文原文,让乘客得以一窥原诗的风貌。海报的落款处写有“上海和伦敦地铁文化交流,同时有4首中国唐宋诗词在伦敦地铁展示”。(晓苏摘编)
       美国小说《断背山》将出中文洁本
       已经独得四尊金球、同时也是今年奥斯卡获奖电影的《断背山》,尽管不被引进,但它的原著小说则有望在国内同读者见面。此前曾风闻“中文版小说《断背山》将不被删节”。但简体中文版出版方人民文学出版社明确表示《断背山》出版时肯定会有删节。该出版社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该书涉及同性恋这一敏感题材,对此的处理将相当谨慎,不可能删掉所有同性恋情节,否则将破坏故事的完整性,但过度的性描写是一定会被删除的。同时对于该书简体中文版出版的时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态度也不很明确,仅表示“目前没有决定不出”。(晓易摘编)
       日本再次出现《论语》热
       2006年,《论语》在日本的人气重新高涨。日本近代实业之父涩泽荣一在其所著的《“论语”与算盘》中,称义利合一是儒商的经营原则,一个企业家必须做到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眼下,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的日本软银金融集团首席执行官北尾吉孝,又将这一理念引入道德日益沦丧的现代商场。他认为,对任何事情的判断标准只有“信、义、仁”三个字,通过《论语》提高自身修养尤为重要。日本学者安陪隆明也指出,人们的内心充满着赤裸裸的欲望,最为缺失的恰是“自省”二字。《论语》能够教会浮躁的现代人如何“修身”,让心灵和行为变得更美。(晓易摘编)
       《三国演义》在韩国深受欢迎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数百年来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还先后被译成数十种文字,在世界多个国家广泛流传,尤其受到韩国人民的喜爱。在韩国,《三国演义》是读者最多、影响最大的一部中国小说,《三国演义》的方略已经运用于企业的管理和经营之中。韩国驻华大使金夏中4月在北京望京社区与民众对话时表示,韩国小孩从小就开始读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感受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其中《三国演义》最受欢迎。初到韩国时,人们发现许多韩国朋友往往很容易就把话题转到了三国的故事上,他们对三国人物和故事情节了如指掌,有时甚至让中国人都觉得自愧不如。韩国有句话,叫“不要和没读过‘三国’的人说话”,“三国”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到韩国各地旅行时,人们会发现不少地方都建有关帝庙。韩国朋友说“没看过《三国志》就不算男人”,其实不只是男人,韩国男女老幼都喜欢《三国志》,不知道《三国志》的人很难找到。韩国近年来出版的《三国演义》韩文译本、评本、改写本达数十种。此外,各种形式的三国游戏在韩国也大受欢迎。《三国志》游戏曾风靡整个韩国,《三国志——赵子龙传》又于2006年2月面世,许多玩家表示,玩三国游戏就像读三国小说一样有意思。(洪鸣摘编)
       苏童对《茉莉花开》结局不满
       2006年4月底,一向低调的著名作家苏童在南京买票进场看电影,而他看的电影是根据他的小说《妇女生活》改编的《茉莉花开》。他认为影片结尾的改动“偏离了小说本意”。苏童看完电影后表示,他对《茉莉花开》最大的不满是影片的结局。苏童说,《妇女生活》是他十几年前的作品,有着当时时代的特点。比如章子怡扮演的第三个女性就是返城的知青,后来做了肉店的营业员,曾经想杀死熟睡的背叛她的丈夫,但最后孩子的分娩逆转了她的举动,丈夫最后也回到了妻子和女儿身边。但电影却把第三部分做了大改动,让章子怡一个人在雨中生下孩子,最后过起了单身妈妈的生活。不过,苏童并没有觉得这样的改变会把原著的力度削弱,他认为,虽然偏离了小说的本意,但作为电影而言,这样的改动更符合电影的表现形式。对于苏童的看法,导演侯咏表示,“当时我面临着两个选择。一个是拍成去参加国际比赛的影像长片。当时田壮壮看完《茉莉花开》就问我,怎么这么短?干嘛那么赶?可以拍成3个小时嘛。第二个选择就是拍成观众爱看的剧情片,跟着故事和人物走。张艺谋建议我虚化时代,加重家庭中人物的刻画。现在这个版本,我想普通观众会喜欢。”(洪鸣摘编)
       [名人说话]
       李敖批评台湾中学教科书
       据报道,台湾岛内初中教学常被参考书所主导,而参考书的问题又不少,台北市“议员”潘怀宗2006年4月28日召开记者会,他举出的十道考题都被学者认为有问题,甚至连参加记者会的李敖也说,他的儿子现在念初二,他觉得,孩子用的教科书都不对,如果他自己教,儿子考试一定不及格。李敖直说,这些教科书“太烂了”。有人问他既然这样,学生应该怎么办?李敖说,“应付就好”。又问他建议学生念些什么书,李敖笑着说“李敖大全集”。李敖同时也对儿子用的教学参考书表示相当无奈,他说,如果他来教,儿子铁定不及格。(舒坦摘编)
       评论家李敬泽谈学院派批评
       曾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文学·评论家奖的《人民文学》副主编、评论家李敬泽先生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谈到了学院派文学批评,记者问他:“学院派文艺批评家和非学院派文艺批评家有何分野?”他自嘲地说:“我肯定不是学院派,有一次我看见一个教授的讲稿,大意是说李敬泽那样的批评看过就算了,没有什么学术价值,我觉得他说得对,我那样的文章绝对是看看就算了,没法儿拿去评职称。”后来他又说:“有人批评学院派高深,我认为它的问题恰恰是不够高深,我们在国际学术贸易中基本上是个逆差国家,理论都是靠进口。只有少数人能够从本土经验出发,建立起某种创造性的理论框架。”(左晓光摘编)
       郜元宝为余华《兄弟》辩护
       在评论界对余华长篇小说《兄弟》的一片批评声中,评论家郜元宝却站出来为《兄弟》进行了辩护。有人指责《兄弟》过于简单,郜元宝说,熟悉余华写作经历的读者不难发现,从《呼喊与细雨》到《兄弟》,余华差不多是一路狂奔地企图做回他自己。他一边奔跑,一边将“先锋时代”随手捞到的不适合自己的奇装异服统统脱掉,只剩下一套紧身小褂,脱无可脱,于是《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之后又写了《兄弟》。他大概也就只这么一点点东西。所不同者,从前加了许多包装,现在裸呈了。我们该叫他将已经脱去的奇装异服找回来重新穿上以便继续装神弄鬼呢,还是就让他素面朝天地站在那里,诚实地告诉我们,他所看到和所能看到的,其实就这么简单。兴许简单的生活仍须貌似简单的语言来表现,才能够更加丝丝入扣呢。简单也是一门学问。(晓苏摘编)
       林清玄用“三光”总结文学人生
       “第一个十年我才华横溢‘贼光闪现’,令周边黯然失色;第二个十年,我终于‘宝光现形’,不再去抢风头,反而与身边的美丽相得益彰;进入第三个十年,繁华落尽见真纯,我进入了‘淳光初现’的阶段,真正体味到了境界之美。”4月,台湾散文家林清玄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他用“三光理念”给自己的文学人生做了总结。现在,正处于“淳光初现”阶段的林清玄表示他并不欣赏文坛上年轻作家的“贼光”。林清玄向记者坦承,和内地一样,台湾老一辈作家与年轻作家之间也存在代沟,“我是不太看得惯他们的”。林清玄说,现在台湾文坛上的年轻作家,多数都依仗一时的才气,在写作这件事情上“炒短线”,“他们的写作常常就是为了迎合读者,被我们老一辈的称作‘乱枪打鸟’。他们的‘贼光’,第一眼看来还不错,但看第二眼、第三眼,就觉得不好看了,哪有老作家们的‘宝光’耐看呢?”林清玄说,“像我们这一辈,写作就是为了表达思想,没年轻人那么随便。”(洪鸣摘编)
       [新书资讯]
       《王蒙自传》高贵出版
       花城出版社以200万元稿酬签下近40万字的《王蒙自传》,该书已于五月中旬上市。这本自传体回忆录,完整记录了王蒙成长的点滴往事,包括从孩童成长为文学青年,以及后来在新疆16年的生活。书中三分之一的内容与当年的“放逐”新疆有关,这是王蒙第一次详尽讲述这段经历。《王蒙自传》分为三部:第一部《半生多事》、第二部《大块文章》、第三部《九命七羊》。已经面世的第一部《半生多事》从王蒙的幼年时代开始,讲述了他所经历的青春的滋养、初恋的甜蜜、人生的辉煌及政治风云带来的命运跌宕和长达16年的流放生活。如写作《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的风波曲直,反右中的心灵忏悔,发配新疆前后的人情微妙等,堪称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晓易摘编)
       周大新解读他的《湖光山色》
       据报道,以《银饰》、《香魂女》等作品闻名的作家周大新历时两年又完成新长篇小说《湖光山色》,作品分“乾卷”,“坤卷”,借用阴阳五行的“水、木、火、金、土”作为结构。“阴阳说是对宇宙起源的解释,五行说是对宇宙结构的解释,以此为结构的小说是预示着人物关系和人物命运,暗示万物的此消彼长,相生相克。”周大新这样解释。至于如何以阴阳五行表现人物关系与人物命运,周大新指出,五行的每一行并不对应某一个角色或某一种命运,“我更愿意以此暗示人生的混沌与无常”。周大新称,“命运的玄机”一直是他思索的问题,他表示,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暖暖一直在人生路上奔波着寻找属于她的幸福,但得到的却和期盼的相差万里,“这让我们不得不去审视她脚下的路和那些路的拐弯处,也许导致结局的玄机就隐藏在其中”。(洪鸣摘编)
       
       徐贵祥谈《高地》的灵感来源
       2006年4月20日,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军旅作家徐贵祥创作的长篇小说《高地》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徐贵祥在新书首发式上说,《高地》的创作灵感源于十年前一位上级首长留下的遗嘱,以此为基点展开联想并最终虚构而成。小说在战争的背景下,歌颂了严泽光与王铁山两位男主人公捍卫荣誉的执着与勇敢,相对于当下男人普遍缺乏责任与勇气的情状,徐贵祥表示,他的新作试图唤回男人原本充满血性与刚强的品质。长篇小说《高地》讲述了出身背景与生活经历酷似的严泽光和王铁山两位军人,为了各自的荣誉展开的一生的较量。严泽光在临死前留下遗嘱,希望上级尽量避免他的名字与王铁山的名字出现在同一份文件上。徐贵祥说,小说中的遗嘱源自他生活中听到的一则传说,这个传说引发了他创作这部作品的灵感。(洪鸣摘编)
       《老徐的博客》引发异议
       《晶报》发表陈白村的文章,认为徐静蕾出版的《老徐的博客》损坏了徐静蕾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文章中说:“徐静蕾原先在我心目中是什么样的?通过一系列电影电视和写真集,我觉得她娴静、淡泊、人静如水、人淡如菊,内心细腻,有点忧郁,应当有许多奇思妙想,如果要写作,应当有一点像张晓风,有点像席慕蓉,平正而典雅,细腻而知性,而在拜读了《老徐的博客》,看了那些题为《中学同学》、《我的大学生活》、《初恋》、《想哪说哪》、《老徐娘的穿衣观》、《我的增高小秘诀》、《还有十五分钟,必须离开金刚》的博客文章之后,我旗帜鲜明地觉得,这本书的作者是个一脸雀斑、穿着大花裤衩、趿拉着拖鞋、心理性别不明确的胡同串子,这一因阅读而产生的形象,覆盖了之前那个风花雪月的精致女子形象。写作有许多功用,对那些以自己的生活为写作题材的人来说,写作是一个塑造自我形象的过程。有人说三毛笔下的自己是虚假的,与她真实的生活不符,但她已通过自己的写作,完美地完成了这个形象的塑造,是否与现实一一对应,已经毫不重要。而同样在沙漠里生活过的尤今,就没能把自己塑造起来,只让人看到一个平庸的、缺乏感受力的家庭主妇的乏味生活。人永远有差别,有各自的专业领域,呆在自己的领域里,至少还有一分神秘感,一旦没有自知之明,贸然跑到别的地盘上去,不过白白露怯。”(闻雪摘编)
       [文坛拾贝]
       男女阅读小说的兴趣和动机迥异
       英国两位研究人员最近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男女读者在阅读小说时的兴趣“差距”有很大不同。据报道,两位研究人员发现,男人一般喜欢阅读那些描写冷漠、疏远和缺乏感情回应之类的作品;而对女人来说,最有意义的莫过于那些描写深沉的情感、为战胜环境而进行的努力以及激情的作品。他们一共调查采访了500名男性,询问哪些小说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最后,男性读者中提到次数最多的是加缪的《局外人》,紧随其后的是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和库尔特·冯尼古特的《五号屠场》。而在女性读者中进行的同样的研究则表明,女性读者最喜爱的作家是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乔治·艾略特和简·奥斯汀的作品。正因如此,像《简·爱》与《理智与情感》这类作品已被视作是女性的最爱。研究人员通过此次调研还发现,男性并不像女性那样将书籍视为人生旅途中的长久伴侣,他们不愿像女性一样,在阅读小说后对它们对自己产生的影响与他人分享。(洪鸣摘编)
       
       葛红兵教授遭遇批评
       梅疾愚在《畅销小说选刊》上撰文批评葛红兵教授说,他的评论文章写得并不好,他的姿态挺像一个骂街的泼妇,挺凶悍的。还摆出了一副文学信徒的架式,给二十世纪文学守灵。可他一边给他的先人守灵,又一边骂着他的先人,可谓是奇观。更不幸的是,葛红兵是靠骂作家而发家的,却也起了想当作家的念头。不久,我们看到了《沙床》,看到了一个喜欢裸奔的葛红兵。书名“谐音是上床,含有微妙的性暗示”,而小说内容是“一个男教授的情色地图”,而且是一个带有自传性的作品。他又别出心裁地与媒体合谋为自己戴一顶“美男作家”的狗皮帽子,声称“他的迷茫感伤似乎来自村上春树,而他的深切冷酷又似乎来自米兰·昆德拉……精神秉赋上,葛红兵更接近卢梭”。堂堂的媒体和大学教授能说出这样的话,真是让金钱给逼疯了。当记者问葛教授:“有人说《沙床》是《围城》式的知识分子写作,你的书敢跟钱钟书比吗?”葛红兵居然说:“他只不过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他的小说也只是停留在一个有智慧的人写作的层面上,《围城》中没有个性,没有信仰,没有超越人伦,他的智慧是小智慧小聪明。”至此,我们已经看到葛教授已经接近了疯狂,一方面以一个文学卫道士的面孔要捍卫文学的尊严,一方面又以色情小说向市场抛媚眼,其实都是在“裸奔”,目的只是一个,想吸引人的眼球。(左晓光摘编)
       900字作文竟有18个典故
       据《解放日报》消息称,上海市举行了一次中学生作文竞赛,要求学生以“渴望、感恩、宽容、真诚、责任”为主题词,写出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一名高三学生在一篇900字的作文中用了18个典故,从古希腊的泰利斯到达·芬奇画鸡蛋,从盘古到凤凰涅磐,平均每不到100字就出现了一两个。评委认为,旁征博引表明学生广泛的阅读面和较强的文字组织能力,但过分炫耀则阻碍了思想的流畅,过多引述会造成了文字的生涩。组委会经过认真讨论,决定让这一类文章落选。在比赛过程中还发现,对“感恩”这样内涵极为丰富的词,中学生往往只能浅层次理解。据统计:在以“感恩”为题的272篇作文中,母亲们总共端出了18次饮料(水、牛奶、咖啡等),给孩子吃了25次点心,烧了23次饭。(闻雪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