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章写法]以小见大在作文中的运用
作者:黄碧云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以小见大是一种艺术处理的独到功夫,它能将有限与无限沟通,将具体而微与抽象深刻相连接,窥一隅而知全貌,撷一叶而知春秋。
       那么,写作时如何以小见大,让小事“出彩”呢?
       第一,要善于把小事写具体。即把特定的事件,人物的动作、行为进行“放大”,像电影里面一样慢慢地映现出来,给人以真实、鲜明、清晰的印象。可以抓住人物或事件的特征来写,通过运用诸如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来增强形象可感性。例如,鲁迅先生在《少年闰土》一文中叙述了农村海边的夜景时有“天空、圆月、沙地、西瓜、看瓜少年”等,若单只这些叙述,不但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能形成色彩鲜明的清晰画面。而作者紧接着就对所叙述的内容进行了具体描写:“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通过这段具体细腻地描写,快乐地生活在海边农村的少年闰土那勇敢、机敏、可爱的形象顿时跃然纸上。
       第二,要善于把小事写细致。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可以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入微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有篇题为《亲情》的文章,其中详写了“我”为妈妈挑刺的情景——“于是,我让爸爸紧紧捏住妈妈手指的两侧,我看准刺儿的部位,沿着刺儿的周围拨开皮层,使藏在里面的刺儿露出来。我小心翼翼地一针一针地挑着,拨着,刺儿终于露了头,我用针尖朝上拨一次,妈妈便咬一次牙,眉头拧成了疙瘩……经过一阵忙活,该死的刺儿总算被挑了出来,最后我用手在妈妈的手指上摸了摸,捏了捏。”这个片段细致地展示了小作者给妈妈挑刺的全过程,“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真实、细腻、具体,这些可谓生活的再现,更是真情的流露。
       第三,要善于把小事写深入。写作时虽然选取的角度小,但立意的立足点却要高,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从细小的材料中挖掘出闪光而有普遍意义的主题,通过深入开掘,以小而见大。讲述苏联卫国战争的名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所选择的事件是发生在列宁格勒北部的一个小火车站上的一场小小的战斗,作者不以描写战争的残酷激烈或者战争的雄伟场面来震憾读者,而以刻画五名女兵的内心世界和她们在道德上所经受的严峻考验动人心魄。作家独具慧眼,他挖掘出了小战斗中蕴涵着的巨大道德内容——一场极小的战斗也同样可以成为衡量一个士兵的爱国主义精神的道德标尺。作品紧紧扣住战士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的道德主题,构成了格调高昂、意境深远的画面。
       当然,将大题化小,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非一日之功,它需要写作者经常不断地磨练。首先,要注意培养独到的眼光,学会细腻观察。大自然包罗万象,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悠然的田园风光、喧哗的都市大街、异样的风土人情、喜怒哀乐的人生、说不完的事,谈不尽的情。这些都是写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其次,要有开阔的思维,学会丰富地联想。倘若给一滴露珠,要会想象那黎明的清新;给一棵寒星,要会想象那夜空的宁静;给一朵浪花,要会想象那大海的浩渺。要能够见人之所未见,想人之所未想。另外,还要注意培养自己哲理的眼光。学会运用辨证的方法去分析、思考问题,挖掘出深藏于平凡事物后面的富有深刻含义的东西。例如,看到一朵凋谢的花,可以思考它背后深藏着春去秋来、物事人非的道理;看到一片落叶,可以思考那种牺牲自己、奉献他人的可贵精神;看到下岗女工街头的匆忙的身影,可以思考奋斗的价值、人生的真谛。
       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知心人,从身边的小事物观察起,从身边的小事物思考起,从身边的小事物写起,文章就不会成为“无米”之“炊”了。
       黄碧云,广东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