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学教法]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作者:李克廷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也就是说,音乐能使学习达到艺术美的最高境界。适当的优美的乐曲与文章有机结合,能够烘托更高的艺术气氛,使文章的意境得到升华,在和谐动人的情境中,给学生一个联想的飞跃,从而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配乐教学。
       通过多次进行配乐教学的实践,体会到它的价值在于:首先,由于产生艺术情境的吸引力,容易使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文章中去深刻地感受,对于理解文章提高阅读能力大有益处。其次,配乐朗读达到以读代讲的效果,学生感情到位,精神专注,思想活跃,教师点拨启发一般问题容易完成。许多课文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与音乐巧妙结合的舞台和契机。如《爱莲说》可用悠悠深远的古筝曲配乐,《生命的意义》可用贝多芬《悲怆交响曲》配乐,《苏州园林》可用民乐曲《江南丝竹月》配乐,《醉翁亭记》的教学配上一段古典名曲《月儿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白杨礼赞》的教学中配以《我爱小白杨》烘托白杨树的伟岸挺拔的形象,收到了震撼心灵,引发激情的理想效果。《荷塘月色》一文我则选用了与文章意境近似的我国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作为该文配乐,收到了相得益彰、异曲同工之效。在乐曲的熏染下,同学们的感情得到陶冶和升华,沉醉在美的愉悦之中。
       二、听音乐作文。
       也就是选择一个有标题、情绪有变化的曲目,让学生根据标题随音乐的内容及其写作热情,打开素材宝库,随意去想象,去编织,去创作。音乐就像一把打开仓库的钥匙,把大脑里储存的记忆和材料抖出来,写出流畅感人的文章来。如我让学生听钢琴曲《愉快的假日》写作文,学生的想象力奇特,文章令人惊讶。有一学生是这样写的:夏日周末的早上,约好几位同学郊游,晴空万里,清风送爽。车轮飞转,穿过高耸的楼群,远离拥挤的人流,远离喧嚣的城市。暂离开妈妈的唠叨和老师的训斥。车轮飞转,跨过崎岖的小径,穿过碧绿的原野……
       可以说,没有这段音乐,只靠苦想是难以写出发自内心的词句的。钢琴曲《大海》、《欢乐颂》、《春天的序曲》等等乐曲的音乐作文,都比一般作文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写得有意境,有激情,生动连贯。
       三、课文的音乐欣赏。
       为了更好的理解课文,我特意安排播放有关的歌曲或戏曲唱段来欣赏。如教学《木兰诗》可以欣赏彭丽媛演唱的《木兰从军》,或常香玉唱的《花木兰》。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可以欣赏王菲的《明月几时有》,包括岳飞的《满江红》唱词,李煜的《虞美人》唱词等都不失为优美的曲子。几十年前,弘一法师那首最有名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用的就是一支外国的曲子。叶至善先生也曾为150多首古诗配曲,比如用内蒙古民歌《嘎达梅林》配《敕勒歌》,用加拿大民歌《红河谷》配杜牧的《泊秦淮》,唱起来都别有一番滋味。这对课文的理解和欣赏有很大好处,陶冶了学生的情操,缩短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在探索性的实践中,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以乐传情,使学生得到文学美学与音乐美学的双重熏陶。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文学作品,可用音乐来传达,使文学与音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让师生共同感悟文章的精妙。贝多芬大师曾说过:音乐应从男人心中烧出火来,从女人眼中带出泪来。此语道出了音乐与激情融为一体的关系。
       综上所述,音乐与语文有着内在的联系,把语文置身于音乐的海洋中,使生动形象的优秀教材更光彩夺目,使学生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从而提高阅读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学生会展开想象的翅膀,作文有话可写。 语文置身于音乐的海洋中,又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的情趣,提高学生欣赏能力。
       
       李克廷,安徽太和县李兴中心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