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拾贝者]自读课教学例谈
作者:熊洪娟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中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了“举一反三”的教学原则。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高中语文教材的编排正体现了“举一”和“反三”的教学理论和原则。讲读课文是“举一”,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方法,自读课文是“反三”在学习中实践运用教师教给的方法和规律。自读课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自读课教学,或者用讲读课代替自读课,不但违反教学基本规律,而且也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遵循认识规律的前提下,我曾经以“提问法”对自读课文《伶官传序》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践。
       首先,课前让学生完成学习语文课文的五点常规要求(预习课文、标出课文节次、分析各段之间的联系、画出能表达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的词句段、列出不理解的疑难问题),课上由学生自主解决,教师启发式答疑。
       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即自学提纲。提纲要根据同类体裁课文的规律性知识,体现单元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既要突出单篇课文的重点,又要兼顾知识的覆盖面及纵横联系,便于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自我质疑。《伶》与前两篇《过秦论》《六国论》同属“史论”。学生按照常规要求完成《伶》的初读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解决下面问题。
       ①《伶》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②本文引用了哪些史实阐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一中心论点的?
       ③本文在安排论证结构上与《过秦论》《六国论》有何异同?
       ④常用的文言虚词、文言实词、文言句式的归类整理。
       在明确答案时,我采用分组讨论法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在讨论《伶》的写作意图时有的学生产生了不同于大家的意见,为此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使这一节课的教学进入了高潮。这一环节使我认识到教师应该首先从允许学生反对自己做起,教师应该有能力和气量将自己的观点、看法和做法与学生的看法、做法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应该去说明和证明自己的合理性,而不应该以权威和独裁者的身份去压制学生。
       最后,作好自读课的总结工作。总结对检查自学效果,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大有益处。总结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第一,检查效果,要防止走过场,流于形式。检查的方式我采用提问质疑,书面练习,收阅笔记。第二,交流自学体会,让学生进行分组座谈。通过谈体会,互相启发,取长补短,特别是那些在自学中尝到甜头,收益较大的同学的切身感受,对其他同学将产生激励作用。教师应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作评价性的小结肯定成绩,点出不足,多加鼓励。
       在具体实践中,我更深入地认识到讲读并不等于教师唱独角戏,自读也不是学生信马由缰。无论讲读课,还是自读课,都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应该指出:既然是自读课,就要体现自读的特点,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其次,提问式教学在对学生提问时“问题”力求有梯度,兼顾知识和能力两方面因素。答案尽可能具体单一,便于消化理解。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自学能力存在一定差异,问题要面向多数中等学生,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拓宽加深内容,基础差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辅导。
       这种“提问法”在实践过程中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使复杂的一篇课文化为简单的几个问题,可以从感觉上给学生减负,让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中学习。
       但这种“提问”的教学方法并不等于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或者说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恰恰相反,上好自读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根据单元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尤其是注意讲读课和自读课的知识迁移与能力训练的衔接,完成“教”向“学”的过渡转化。其次,教师对自读课文要吃透,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课文有多少个知识点?进行哪些方面的能力训练?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放得开,收得拢。在充分调动学生敢想、敢说、敢写的自学积极性的同时,要加以恰当的引导和适度的调控,进而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时,提问式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解决学生在自读中的疑难问题。自读课是让学生运用讲读课学来的知识和初步培养起来的能力进行自学实践。起步阶段教师的辅导尤为重要。辅导的形式与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在教学中应适当的采用启发式、诱导式、点拨式等多种方法。
       熊洪娟,黑龙江阿城师范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