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导写者]由情入手的个性化作文教学
作者:王亚丽 龚启平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新时期的学生作文必须克服共性作文的一体化模式,要求独立地思考,个性化地思考。提出的“个性作文”是这样一个概念:它既对目前流行的所谓“新概念作文”和“创新作文”中的一些难以回避的理论盲区进行了反拨和调整,又从本质上呼应了新世纪语文教育人文性的要求。从本质上讲,它是当下语文教育人文性的一个自然的衍生,它必将廓清新时期作文教育的各种误区和盲点,进而为我们新时期的作文教学带来新的启示。故此,怎样抓好“个性作文”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
       赞可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的作用。”情感是影响教学活动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积极的情感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具有动力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壤上。种子会萌发幼芽来:儿童边认识边干得越多,对劳动快乐的激动情感体验得越深,他就想知道更多,他的求知渴望、钻研精神、学习劲头也就越强烈。”鉴于此,在中小学生作文教学中,我尝试着由“情”入手,以情感教育作为“个性作文”教学的突破口,取得了一些效果,具体尝试如下:
       一、研究学生,突破“情”关
       教师只有研究学生,把握学生的思想实际,掌握他们的情感表现,才能“知己知彼”,更有的放矢地孕育自己的情感。研究学生,首先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各方面的情感表现。一般来讲,在学习情感方面,经过老师的教育,学生懂得要自觉积极地投入学习,但由于他们情感的不稳定性,易受不利于学习的环境和他人不良言论、行为的影响而缺乏上进心,养成马虎等不良的学习习惯:在遵守纪律、文明礼仪方面,由于学生自制力较差,往往会在明知不该这么做的情况之下却还习惯性地这么做,或者在老师的教育下暂时能纠正不良表现,但“好景不长”;在关心他人、热爱集体的思想情感方面,因为现在的学生都为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溺爱会出现只知道被人关心,而不会关心他人,在集体中有时也会表现得较为自私、任性;在人生价值情感方面,学生,特别是经济实力较好家庭的学生,容易产生优越感,受社会上不良风气影响而只图吃、玩,学习被动,不会给自己的理想定位;在社会情感方面,由于学习被动,家长的溺爱,实践能力较薄弱,为祖国学习的义务感、责任感成了个没有实质的空壳。具有这样的情感的学生我们很难想象他(她)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研究学生,还要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情感体验的形式。一般来讲,中小学生容易由对某种情境的感知而引起直接的情感体验,也容易由受到具体的道德形象的影响而产生情感体验,还可能由于认识到道德要求和人生理想而产生情感体验。这些,均为我们在教学中随机调控学生的情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多方设法,创设“情”氛
       重“情”的教学能使学生从学习中产生发现的惊奇、自豪、满足求知欲的愉快、创造的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使教学成为一个充满活力、激情和求知欲,促使学生情感和心理素质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多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氛围;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让学生的作文不仅是情到深处话方多,而且是呈现出学生独特个性的异彩纷呈的锦绣文章。
       以情育情,以情育心。教育者的教育才干就在于他善于以自己的感化力达到目的,使受教育者体验到应该体验到的情感,以情育情,以情育心。如:我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感动得学生热泪盈眶。创设了中朝人民深情惜别的场景,让学生深深体会到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人友谊,受到深刻的国际主义教育。之后教师安排学生深情细读,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再做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志愿军与朝鲜人民惜别的场面。这样以“情生情”,课堂中融入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使师生深深感受到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达到让学生产生独特的精神体验的目的后再形成文字。学生们此时的作文真是欲罢不能,欲说不休,如滔滔江河之水喷涌不息。
       以境育情,以境育智。生动的情境能刺激学生的眼、鼻、口等各种官感,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被吸引并参与其中;这样能有效地调控环境、情绪,组织师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利于促进教学;有助于稳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信息的情感色彩,充分发挥激活、驱动、强化、调控的作用,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认知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如:三年级讲评作文——《我喜爱的小动物》是一个较枯燥的内容,一位教师是这样上课的:她在黑板上展现了一幅动物园的图画,对学生说:“谁在作文中把动物写得形象逼真,谁就可以进入动物园。”学生立即被吸引住了,一个个动开了脑筋,放飞想象的翅膀……老师首先宣布了第一批进入动物园的小作者的名单,然后说:“动物园的门是敞开的,谁把作文改写好了,就可以第二批进入动物园。”对于初学作文的小学生来说,讲评作文是枯燥、烦人的,可是,这形象生动的动物园图画,这种进动物园的活动,使学生很感兴趣,非常愿意听教师讲评,并主动学习别人作文的优点,要求教师帮助自己改好作文,产生了努力学习、喜爱作文之情。创设情境很好地设置了悬念,引起了探索和学习的动机,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长此下去,就可以培养出学生努力学习、热爱学习等好多积极的情感,形成好学、上进、不怕困难、认真、负责等良好品质。学生的作文能力何愁不高!
       巧用电影,拓展情感。电影是超文本文化载体,它对学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文本,原因一方面因为电影是多媒体,他比单媒体负载的信息量大的多,学生从电影中得到的是复合刺激。另一方面,超文本是一种新的知识存在和传播方式,它不是像文本一样为了作者的表达而存在而传播的,而是以接收者接受和生成的信息存在的,由于接收者千差万别,可接受程度各种各样,好的超文本必须为接收者提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选择,至于选择什么样的影片就要靠教师替学生把关了。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文中《司马光》、《锄禾》、《称象》、《猴子捞月》等,高年级的《钱塘江观潮》、《棒林山水》、《地道战》、《长城》、《狼牙山五壮士》、《纪念白求恩》等。有了这些影片,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就有了切实可行的条件。
       学生在观看电影的学习与审美是双重的,既是看电影,又是在欣赏如何拍电影。置换到作文教学中,学生既在表述电影中的内容,又在不知不觉地模仿与借鉴电影的创作手法。因此,电影不仅给学生以世界观,而且还让学生获得方法论,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
       三、在诵读中升华学生的情感
       阅读教学离不开读,读也是学生体会情感,表达情感的根本方式。古今学者是十分强调“因声求气”的。周振甫先生认为:“作者由气盛决定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读者则人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中求气,得到了气,就能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感情。”所以古人要求“必讽诵之深且久,使我之心与古人沂合于无间,然后能得契自然之妙,而终极其能事。”周先生又将诵读与默读相比较,“专以沉思力索为事者”,虽然可以得到启益,但跟因声求气达到的“心凝形释,冥合于言议之表”的境界还有区别。叶圣陶先生也曾强调,对现代的“美文”,应重视“美读”。
       作文教学亦如此。让学生声情并茂诵读自己的文章,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也能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自己的不足,知不足然后再动手用修改符号改进自己文章中的纰漏。教师何乐而不为之?
       王亚丽,龚启平,教师,现居湖北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