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导写者]妙用修辞格拟好作文标题
作者:陈 宇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郑板桥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我们也常把标题比作“眼睛”,以此来说明它的重要性。的确,拟一个好的标题,不仅是应试作文必备的要素之一,也是作者写作能力的具体体现。而话题作文的“题目自拟”,更为考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表现灵气的机会。一个巧妙别致的标题,往往会让人眼前一亮,成为一把打开评卷老师心门的钥匙;一个陈旧平庸的标题,犹如平静的水面,难以激起评卷老师内心的涟漪;至于拙劣的标题,则让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往往会有偏题离题的嫌疑。
       如何擦亮文章的“眼睛”,使之顾盼生辉,动人心弦?
       一、妙喻增色
       在文题中恰当地运用比喻,往往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套子”概括了束缚别里科夫的种种有形的东西和无形的规矩、制度,既形象又简洁。《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虽然直白,却远不如《孔雀东南飞》意蕴深厚又极富美感。
       把比喻用进标题,笔者认为可分为两种情况,即:观点型和内容型。
       (一)观点型:即用比喻的方法将文章所要阐明的观点、看法或中心表达出来的标题。所用的比喻可以是明喻、暗喻,也可以是借喻。
       1.明喻。例如:2004年全国卷Ⅲ,有考生的作文标题是《浮生若茶》,把人生比作茶,形象地写出了人生的甘苦与色彩。
       2.暗喻。例如:2000年高考作文《人生也是一张答卷》,把“人生”比作“答卷”,形象地阐述了人生要好好地耕耘,才能有满意的结果的主题。2001年高考作文《诚信——人生的引航灯》,把“诚信”比作“人生的引航灯”,深刻地体现了诚信的重要意义,显得含蓄而耐人寻味。
       3.借喻。例如2006年浙江省会考的作文话题是“创造自己的生活”,其中《点亮自己生活的彩灯》、《琢自己之玉》、《创造为生活扬帆》、《为自己建一幢舒适的房子》等标题,贴切、生动地把自己的生活比作“彩灯”、“玉”、“船”、“房子”,要去“点亮”、“雕琢”、“创造”、“建造”,很好地传达了话题所蕴含的命意,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标题中不止一处用借喻的,往往更见风采。例如:2004年全国卷话题“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为人们所称道的四川考生满分作文《风,可以穿越荆棘》,堪称标题的典范。“风”与“荆棘”,本是大自然中极常见的事物,却被作者拿来作为“生命”和“挫折”的譬喻,中间再用“穿越”一词贯串,不仅使话题所蕴含的“遭遇挫折时要战胜痛苦”的命意得到了完美的落实,使抽象事理变得具体形象,而且让改卷老师感受到作者面对挫折、痛苦时无畏无惧的精神面貌。这样的标题里有学识、有意志、有抱负,显示出一种人格的魅力,难怪大家赞不绝口了。
       (二)内容型:即标题虽然没有揭示主题或阐明观点,但用比喻的方法反映文章的要素、重点、个性、内涵等。这种类型采用借喻居多。
       1.暗示重点。例如:2003年高考作文话题是“心灵的选择”。有篇文章的标题为《有风拂过》,让人拍案叫绝。面对一件让人难以作出选择的事件,人们心中都会翻腾起波澜,就如“有风拂过”的池塘。这个标题不仅美,有诗意,而且也暗示阅卷老师,作者会把重点放到面对选择时心灵的挣扎与煎熬上,将会展开细腻的心理描写。
       2.反映内涵。例如:2003年另有一篇高考作文,标题为《心灵单摆》。很多时候,人的心灵就像物理学中的单摆,总是在生与死,义与利,善与恶,穷与达,国家、集体与个人等矛盾中摆动、犹豫、徘徊,怎样选择?又如何选择?这位考生独具匠心地用“单摆”二字简练、形象、含蓄地道出了这种犹豫与徘徊,从而使经历心灵煎熬后的“选择”体现了一定的思想高度。
       3.体现个性。例如:2005年浙江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其中满分作文《拾起那一粒沙》被点评的陈力勇老师称赞为“标题空灵,有诗意”。李白的死,东坡的贬谪,屈原的流放等事件就其本身并不小,但对于整个世界来说,只是“一枝一叶”,只是“一粒沙”,而作者“拾起那一粒沙”,能从中看出“一整个美丽的世界”,“作者对生活的感情和乐观向上的心态”便跃然纸上。
       以上的分析给考生的启示是:拟题时,不要简单地只盯着字面上的文字,而应该想一想,话题所包孕的命意,是否可以找到别样的事物与之“对应”。比喻,能使话题蕴涵的比较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形象,会给我们的思维荡开一个崭新的局面。
       二、引用溢彩
       直接引用与文章材料中心相吻合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古诗文、歌词、俗语、广告语、影视剧题目等做文章的标题,往往具有以下特点:(一)诗化、上口、有文采;(二)因为流传而有一定知名度,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三)言简意丰,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例如: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引用明朝陈辉《荔枝》中的诗句为题,增添了说明文的情趣。按引用的内容来说,往往也分为两种情况。
       (一)引用古诗文中的句子作题目,典雅、凝练、底蕴丰厚。例如:2003年湖北省满分作文《感时花溅泪》,广东省满分作文《海棠依旧,绿肥红瘦!》,2004年重庆卷佳作《独上高楼》,2005年浙江卷作文《红白花开山雨中》,都是成功的典范。
       (二)引用当代人喜闻乐见的内容作标题,简洁、概括,让人备觉亲切。
       例如2003年高考作文《心会跟爱一起走》,2004年全国卷Ⅰ佳作《阳光总在风雨后》,2005年安徽省满分作文《红花当然配绿叶》都恰当地引用了人们熟悉的歌词作标题。
       又如2003年有考生用高票房的电影名《生死抉择》作标题,既醒目又亲切;而且文中列举古今中外名人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时,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民族气节、或为科学或为社会献身的崇高精神,阐述孟子“舍生取义”的思想,表明青少年在大是大非面前应该作出正确的“心灵的选择”,标题既切合话题,又与内容浑然一体,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同是2005年安徽省高考满分作文,《一切皆有可能》的标题则是一句经典的广告词,作者敏锐地发现它是话题“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的最好诠释。又如:2006年1月份浙江省的会考作文标题《我的地盘我作主》、《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都既醒目又富有时代气息。
       引用的内容因为本身的文采与底蕴,另外或经过岁月的锤炼,或受到时代的尊奉,所以犹如具有“名人效应”,一旦切合话题,“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往往能成为标题中的精品。
       三、仿拟流光
       引用现成内容作标题,很多时候有一定的难度,这时,不妨考虑一下仿拟,即仿造现成的名言名句,根据文章表达中心的需要,增减或变换词语,翻出新意,以达到一定的表达效果。一方面,读者仍能从新标题中感觉到原词句的影子,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另一方面,仿拟的词句因为区别于原词句,又给人一种新奇感。
       例如2003年山东省满分作文《怎一个“情”字了得》,标题巧妙地把李清照的词句“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愁”替换为“情”,保留了原句式浓浓的主观感情色彩。2005年浙江省满分作文《尝鼎一脔》化用了“尝一脔而知一鼎”,简练又形象地表达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意蕴。又如2005年湖北省满分作文《大隐隐于市》,化用了“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句中的意思,“虽然通观全篇,作者对‘大隐隐于市’的现实含义的阐释语焉不详,如果借用李叔同的‘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来解释’会更圆满些”(点评老师单阳语),但这样的标题已足以阐释“出世与入世”这样一个可以相互转化的话题了。
       考场作文拟题的方法有多种,从修辞的角度考虑一下贴切的比喻、恰当的引用、精妙的比拟,往往能使文题脱离平庸,新颖别致,从而为整篇文章增添光彩。记住:擦亮文章的“眼睛”,往往也能擦亮阅卷老师的眼睛!
       陈宇,浙江诸暨第二高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