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导写者]话题作文的分步教学
作者:林岩峰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话题作文写作的第一步是解读材料和要求,这是写作的入门工作,也是成功的第一步。这是一个阅读理解、鉴赏分析的过程。自然要“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新课标》),才能正确地解读材料,理解含义,把握要求,这对下面的写作至关重要。就好比手中有了钥匙,就可以轻松地打开大门一样,有了正确的解读方法和思路,同样可以轻松地打开作文成功的大门。
       自高考引入话题作文以来,虽然众说纷纭,争论不休,但是话题作文仍然频频出现于全国和各省、市、自治区的高考试卷上,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鉴于此,高中阶段练习话题作文写作的必要性是勿庸置疑的。
       连续七年,话题作文丰富多彩,但是有一点是没有变化的:总是用一段揭示语言启发学生思考、激发想象、限制范围,然后再给出具体要求。前面的揭示性语段有的是故事,有的是寓言,或者是哲理性的语句。也就是说话题作文的结构可以分成这样几个部分:“语言材料,揭示语,中心话题,具体要求。”这样的结构模式给我们解读话题作文提供了一定的程式便利。
       首先,要仔细解读“语言材料”。
       前面的“语言材料”起着引入的作用,就是引学生入门,把学生引入这个作文的范围,引入这个话题的意境中去。它要么提供一个事实,要么讲述一段小故事,小寓言或哲理性的语断,用意在于引起学生的思考,就是将学生的写作思维引入材料所提供的情景中去。
       如2004年湖北高考作文材料的第一部分的“语言材料”:
       唐朝的刘禹锡写过一首《昏镜词》诗,诗的小引说:一位制镜的工匠在店铺里摆了十面铜镜求售,其中只有一面磨制得清晰光亮,其余九面都昏暗模糊。有人不解的问:为什么镜的昏明如此悬殊?工匠解释说:并不是不能把所有的镜子都磨制得一样光亮,问题是买镜子的人十中有九个喜欢昏镜而不喜欢明镜,因为清晰光亮的镜子能照见无论多么细小的瑕疵,绝大多数人用这样的镜子会感到不自在。
       这个小故事很好懂,自然不需要多少“解读”的功夫,并且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镜子本就是用来反映人的真实面貌的,为何人们喜欢买昏镜呢?学生有了这么一问,就自然把自己的“写作思维引入材料所提供的情景中去”了。接下来就自然可以研读下面的“揭示语”了。
       第二步,要研究“揭示语”。
       揭示语很重要,它是对材料的解释、对材料的补充;它可以提示考生,帮助考生理解材料,拓展思维;它最能体现出题者的用意和目的,必须挖掘出材料中蕴涵的命题者的意图,而这些意图往往是隐性的,并不能立刻发现的,考生须格外注意。
       如2004年湖北卷的“揭示语”:
       刘禹锡所说的镜似乎不是单指用来照脸面、照身影的日常用具。小至单个的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都离不开“镜”。“镜”也无处不在,有明镜,也有昏镜。
       制镜、售镜自有目的,买镜、用镜大有讲究。
       这段“揭示语”可谓“揭示”到家了。不仅揭示了前面的材料的内涵,还把学生作文可以涉及的范围交代个一清二楚。“刘禹锡所说的镜似乎不是单指用来照脸面、照身影的”——等于告诉考生,这个“镜”是照缺点、照错误、照思想的。下面更告诉考生——可以写个人“照”镜子的事情,更可以写民族、国家对过失的反思。有了如此“揭示语”,考生可以在命题者圈定的范围内自由发挥了,根本不用担心对材料的理解会有什么偏差。
       第三步,品味“话题”。
       中心话题往往分成两种——“词语话题”和“语句话题”。它是由话题材料引出来的,是在话题材料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中心。所以笔者习惯称之为“中心话题”。话题的形式往往是材料中的一个关键词语,如前几年的“选择”、“诚信”;或是比较复杂的、语句形式的话题,如“假如记忆是能够移植的”,“感情的远近亲疏与判断事物的标准”和2004年江苏省的“山的稳重与水的灵动”,2005年湖南的“跑的体验”,就属于语句式的话题。需要说明的是,语句式的话题出现在词语式的话题之后,审题的难度比词语式的话题要大得多。而2005年湖北高考卷虽然用的是材料作文,但我们很容易归纳出材料的“中心话题”是“出与入”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话题和材料的关系:话题既可以是材料的一部分,即话题范围只是材料的内容所涵盖的一部分;也可以是超出材料的覆盖范围的概念。
       2004年湖北高考的话题是“买镜”。买镜只是前面材料中的一个名词而已,根本不能作为立意和主题。有了前面的对“语言材料”和“揭示语”的研读,我想,考生在立意和拟题上不会有什么困难了。
       显而易见,“买镜”是个比喻性话题,前面说人们“买”昏镜,自然是因为大家不愿意看到自己的不足——缺点和错误。这样显然是不对的。人的缺点总是存在的,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掩盖和回避都是不可取的。那么我们就要“买镜”,那么我们要买什么镜?古人是怎么对待镜子的?这样多问几问,文章的立意和内容就呼之欲出了。
       第四步,老老实实看看最后的“要求”。这是最明确的部分。如果说前文多多少少有些“犹抱琵琶”的话,这儿则是“赤裸裸”的告诉你,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了。这也是最具体,最具有可操作性的要求了。一般就作文的立意、命题、字数、文体等作出具体规定,好比法律,“违者必究”,是写作时不能逾越的“警戒线”。
       2004湖北高考作文的要求是: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第①条要求,明确要我们写“买镜”,不得转换话题。还可以使用文中的材料——当然,你有更好的材料,也可以抛弃现成的。第②条“立意自定”。但是我们要头脑清醒,虽说“立意”自定,可是绝对不是你想怎么立意都可以的!符合社会主流意识,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的需要,这是大原则,考生切记!第③条是常识了,不能用“话题”为作文题。要自己另外拟一个。至于第④、⑤条是硬性的规定,不得违反的,在此不必解释。
       以上是对话题作文结构的分步解说。下面我们再以2005年湖南高考作文为例,演练一下分步解读话题作文的过程:
       从一个人的成长来看,先要学会走路,然后才是跑。任谁都跑过——无论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但跑的体验是不尽相同的。你或许有难忘的经历,或许有深切的感受,或许有独到的认识。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跑的体验”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不得抄袭。
       这是一个典型的话题作文。
       “语言材料”列举了一种现象——几乎人人都体验过。特别是考生,对自己在运动场上跑的体验应该是很深刻的。
       “揭示语”提示考生,跑的体验从身体到心灵,是一种升华。跑,需要勇气,需要毅力;跑,贵在坚持,贵在参与;跑,是竞争,是实力的较量,这些理解是学生很拿手的。下面提示你可以写经历,可以写感受,也可以写理性的认识。
       “要求”部分特别的规定只允许写记叙文和议论文——这并不苛刻。因为这则材料就适合写记叙文和议论文。
       综上所述,分步解读话题作文材料,步步落实,写作时一一对照,是解读话题作文材料的一般方法。写作练习中,实实在在地加强学生的解读意识,培养学生的正确解读作文材料的习惯,这样,写作时,可以思路清晰,步步为营,轻松拿高分。对话题作文的解读练习较之多写两篇作文,要重要得多。
       林岩峰,江苏新沂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