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探索者]口语交际课教学设计浅见
作者:孟庆红 刘文星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口语交际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那么如何进行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呢?
       一、合理安排教学目标,提高口语交际课教学质量
       口语交际课的教学目标,应遵循新课标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并结合口语交际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具体可从倾听、表达、交流能力的培养,交际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交际规律、交际原则的把握运用三方面入手,斟酌每一节课教学目标的定位。
       1、培养倾听、表达、交流的能力。
       首先应让学生了解一些相关知识。如倾听、表达、交流、沟通、交往、合作的内涵、意义、作用是什么?表情、手势、语气在交际中的作用是什么?表达方式除了讲述、复述外还有哪些?锻炼口语表达能力,除了可以用讲故事、辩论、朗诵、演讲的方法,还有哪些?交流的形式有哪些?怎样做到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怎样发展合作精神等。虽然新课标实施建议中提出“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但必要的了解还是应该有的。
       其次,应让学生懂得倾听、表达、交流所持的态度。“耐心专注地倾听”、“自信、负责地表达”、“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是学生应达到的目标,而如何使学生形成这样良好、积极的交际心态,怎样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交际行为,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
       再次,应让学生掌握一些交际的方法。首先要让学生学会组织语言,能够把“想的”变成“说的”,敢说出来、能说出来,这是交际的基础。然后就要学会使用语气、语调、语速、重音等副语言,学会运用手势、目光、身势、表情、身体距离等体态语,学会分析交际对象和交际场合,学会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以提高交际的效果。而这些交际方法的习得,需要实际交际经验的指导。如,我们从生活经验中知道,某人微微欠身表示谦恭有礼,身体后仰表示若无其事,侧转身子表示厌恶回避。人焦虑时说话踌躇并有较多失误,悲痛时说话低沉缓慢且有间断,愤怒时声音高尖颤抖或沙哑。交际中,倾听的距离以1.5米左右为宜,一般保持放松舒适的姿势,并稍向对方倾斜,倾听时要大方、稳重,集中注意力,不要动来动去,东张西望。倾听时要通过简短插话或提问来引导对方的话题,倾听完毕,要作出回答。回答不要过于抽象,但也不要过于具体,应留有余地。谈话中的目光接触可使双方谈话同步、思路一致。目光可以表达喜爱、敌意、怀疑、困惑、忧伤、恐惧等多种情绪。与长辈交谈,要毕恭毕敬,多用敬语,与领导老师交谈,要自重自谦,多用谦语,与朋友相处,口无遮拦反倒是赢得大家对你喜爱的一条捷径。这些常识教育对学生将来参加社会交际会有很大帮助,而这些方法的掌握和经验的获得,需要教师设计适当的交际主题,创设恰当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交际环境和氛围中去慢慢学习。
       2、培养学生的交际心理调适能力。
       口语交际都会伴随着心理调节,成功的心理调节,可以有效地排除心理障碍,达到心理适应,这样才会求得满意的表达与正确的理解。因此,口语交际教学还应承担指导学生排除心理障碍、达到心理适应、增强交际信心的任务。在教学中可多让学生了解一些心理障碍的类型,并结合学生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适当指导克服的方法。如自负型,这种人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目中无人。与别人初识时往往过于亲密,讲一些不该讲的话,反而会使人出于心理防卫与之疏远;孤僻型,这种人孤芳自赏,只是认为别人世俗浅薄;多疑型,这种人很难与朋友开诚布公地交流感情,与人交往时总会产生“无端愁绪”;腼腆型,有的是因生性内向、沉静不善表达,有的是因由于过于自爱、唯恐受伤,不敢表达,有的是因曾遭受某种挫折,而变得消极被动,不愿表达;自卑型,这种人往往对自己期望过高,不切实际,因此容易导致失败;角色固执型,人的一生需扮演多种角色,不知道适时变通自己,就会形成社会角色固执。比如,有的学生在家中是独生子女,养成了娇、骄二气,可把这个社会角色用在对待同学上,同学就不会买他的账;用它来对待朋友,朋友更会认为他盛气凌人,不值得交往。以上种种,都会在人际交往中形成障碍。如果这些障碍不能及时消解或消除,言语交际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教学中应指导学生采取适当的措施,有效地排除心理障碍。如:可指导学生在主观上产生创造一种真诚、理解气氛的愿望;提高个人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培养较强的自我意识;敞开胸襟不因狭隘而自扰;尽量选择双方共同关心、令双方共同兴奋的话题进行交际等。
       3、摸索交际规律,遵循交际原则。
       怎样成为交际中受欢迎的人,有很多规律可循,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摸索其中的规律。如:交际中为人要真诚、热情、不急躁。要表现出自己对对方的关心,学会以笑声支援对方,做个忠实的听众。多谈自己的失败和不足。对人要大度、宽容,不要事事斤斤计较。做事先征求对方的意见,不要先斩后奏。要学会赞许对方身上的变化,还要学会引导对方谈高兴之事等。这些做法会使人产生自信心,会使别人觉得你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美国语言学家格莱斯(H·P·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以及英国学者利奇(Leech·G)提出的“礼貌原则”,为我们文明得体地进行交际提供了指导思想,以上所列交际中的经验之谈都是符合这些基本准则的,值得学生借鉴。将“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有效地渗透到口语交际教学中来,还是目前我们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
       二、创造性地设计口语交际训练活动,提高口语交际课教学效果
       1、设计活动形式。口语交际课应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学生锻炼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积累交际经验提供足够的机会,但活动形式必须突出“交际”色彩,让学生在贴近现实的交际环境中学会与他人和谐交流。为此,口语训练课应多创设一些双向、多向互动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积累倾听、表达、交流的经验,不断增强信心,一步步实现顺利进行社会交际的目标。
       可供选择的活动形式主要有:独白类(如:说笑话、讲故事、编广告、谈妙想、说愿望、谈经验、讲事件等),介绍类(如:介绍自我、亲戚朋友、家庭、家乡、照片、少数民族、城市、名胜古迹、动植物等),交往类(如:打电话、串门、捎信儿、解决纠纷、商量事情、请教、谈心、安慰、解释、约请、借物、购物、问路、病人急救,到某单位或公司找人、联系工作等),表演类(如:朗诵、演讲、表演小品、主持节目、充当导游等),讨论类(交流经验、评论、辩论等)等。这些活动形式在一节课中可交叉安排,使训练循序渐进地进行。在这些活动形式的运用中,还要有意识地与交际表达方式——陈述、使令、发问、招呼、应答、表态、宣告的训练相结合。
       2、安排活动方法。活动方法的安排要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引导学生进入交际情境,教导学生完成交际任务,疏导学生出现的交际障碍,指导学生运用交际方法,总结交际规律。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应表现在:充分利用每一次交际训练的机会,以积极、自信的交际心态尝试适应各种交际情境,遵循“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顺利完成交际任务,不断总结交际规律。训练内容可按教材中的交际主题来组织安排(如:七年级上册各单元交际主题分别为:这就是我,漫游语文世界,感受自然,探求月球奥秘,我爱我家,追寻人类起源),也可按表达形式(陈述、使令、发问、招呼、应答、表态、宣告)、表达方法(叙述、复述、描述、解说、抒情、评述)、副语言(语气、语调、重音、停连、语速)、体态语(面部表情、体态仪表、目光、人际距离)、合作原则(质量准则、数量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礼貌原则(热情、尊重、同情、宽宏、谦虚、平等、谦和、友好、善意、谅解)、协调原则(得体准则、合意准则、接近准则)等训练序列安排。
       3、创设活动情境。情境的创设应突出“生活化”的色彩,因为与实际生活相符的交际情境,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受,情绪也会因此高涨起来,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就会带着情感和浓厚的兴趣,走进交际情境,去做进一步的体验。口语交际情境创设的方式很多,陈设相关的实物、绘制有关的图画、制作必要的道具、展播录像节目、播放录音渲染气氛、语言描述或表演等,都可达到不错的效果。如组织“学生绘画作品秀”展示会、带着自己的画去同学家串门、模拟“画家访谈”电视节目直播,都可以为“我们的画”这个交际主题创设情境。
       总之,口语交际训练课的教学设计,要突出“交际性”、“生活化”的特点,让学生在口语交际训练中砥砺情志,学习方法,摸索规律,总结经验,为现在和将来的社会交际活动提供帮助。
       孟庆红,河北邯郸学院中文系教师;刘文星,河北邯郸学院教育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