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学教法]情感语言在语文课堂上的运用
作者:李清瑛 周喜彬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0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教师的教学语言不是简单的技术,而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的有情的语言艺术。千百年来,教师所肩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主要靠“言传”来贯彻。教师在教学中所运用的语言,如果只注重其科学性、针对性和逻辑性,虽能实现传授知识,开启心智的基本职能,却无法实现沟通心灵、塑造人格的根本职能,所以,在教书育人的“言传”中必须注入涓涓的“活水”——情感元素,巧妙利用情感效应,才能使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甚至于教师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悄然走进学生心里,让学生在温暖的感动中求真知,学做人。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首先应该具有这样的特质:感情丰富。因为语文教师是咬文嚼字的典范,是引导学生在无声的语言文字中领悟真知、品味人情的灵魂之师。教师在课堂上的喜怒哀乐,哪怕是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牵动学生的心。优秀的语文教师还应该具有“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率真性情。在走向讲台之前,调动所有的情感储备,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深入理解作品,做到心中有情。这是有情教学的必要准备。要实现让学生心动的语文课还要在教学的主要环节中精心设计,投入全部的感情。
       一、真诚的问候语是有情教学的前奏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组织教学,而这个环节常常被忽略了,于是也就错失了教学的“先机”。这个环节说来简单,一般说来,教师只要面带微笑,真诚说一句:“同学们好!”唤发出来的将是雷鸣般的“老师好”!那时,师生双方所获得的心理愉悦和精神振奋是无法言说的。还可以巧用日历中每一个特别的日子(比如中国传统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外国的父亲节、母亲节、情人节、圣诞节等)组织教学,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和人文关怀。还有的教师见景生情,别开生面地借用天气预报的“冷暖提示”委婉达意,这种别样问候所收到的情感共鸣只在乎心。诸如此类的开头就像一缕春风吹进课堂,必将激起温暖的涟漪。
       二、动情的导入语是开启心灵的钥匙
       在课堂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非常重视导语的设计。导语的优劣不但显示了教师教学语言水平的高低,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教师教学功力的深浅。好的导语或激趣,或激情,而最受学生欢迎的导语则是情趣兼备,以情动人。
       一位远在异乡工作的女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是这样导入的:
       同学们,能告诉我这世上对你最好的那个人是谁吗?是呀,是妈妈。我们每个人都在妈妈编织的爱的摇篮里长大,我们的血管里流着妈妈的血,我们的言行中有妈妈的教导和叮咛。不管我们长多大,走多远,都会感念母亲的深恩,不管她在身边还是在远方,不管她在人间还是在天上,我们会记得,记得她为我们做的每一件事,记得她给我们的点点滴滴的影响,因为妈妈永在儿女的心中……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今天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回忆我的母亲》,让我们一同走进伟人朱德的情感世界。
       面对这些被妈妈关爱着的初中生,教师这番充满感性的话语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在诱发出学生情感的同时,也会激发他们求知的渴望。这样的导语避免了老生常谈,摒弃了枯燥乏味,几乎是不露痕迹的将学生引入情感交流的殿堂,创设了融教于情的胜境。
       三、倾情的讲授语是滋润心田的甘露
       讲授新课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讲授语有情与否关系着整节课的成败。常言说:“动人心者,莫先乎情。”高素质的教师不是在课堂上鼓击“铜铃”,而是鼓击学生的“心铃”,而“心铃”只有用真实的情感去撞击才能奏出美妙的乐曲。确切地说,教师在课堂上所倾注的不仅仅是知识积累的精华,更是情感积累的精华,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不只是言行的和谐碰撞,更是心与心的交流。
       在分析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为了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针对学生不理解父亲为什么要费那么大劲去买橘子,作为儿子为什么不自己去买的问题,一位教师是这样讲解的:
       这正是父亲爱子的表现,父亲有多费劲就有多爱儿子,那红红的橘子正是父亲爱子的那颗心啦!父爱就是这样的厚重和真实。是呀,儿子大了,本可以自己去买的,如果是这样,父亲买橘回来的那份坦然和“轻松”没有了,“我的泪”没有了,那个几度重现的浓情“背影”不存在了,父子之爱的鲜明主题就得不到体现。我们还可以设想,如果不让父亲完成买橘心愿,父亲内心的不安和难过要远远超过体力的付出。父爱就是这样的厚重和真实。给你们讲个故事吧。我是农民的孩子,高中生活是在一所三乡联办的片儿高中度过的。学校离家远,又不通车,只能住校。记得高二那年冬天特别冷,接连下了几天的大雪,气温降到零下三十多度,聪明的都呆在家里猫冬,只有傻傻的父亲才肯趟着四十多里的雪路来看儿子,肩上扛着的大麻袋足有一百多斤,父亲把他用乌拉草打的床垫子扛来了,把家里最厚最好的那床棉被也扛来了,里面还裹着几个白面馒头……那年我十八岁,而父亲已经是六十三岁了。同学们,父亲像大山一样爱护着子女,心里装的是子女,惟独忘却了他自己。让我们向父亲致敬、为父亲鼓掌吧!
       在娓娓道来的讲析中,在真挚感人的故事里,正在成长的学生受到了至真至纯的崇高情感的熏陶。这位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突发的难题解的有情有理,一点一滴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把课堂教学推向情感交流的高潮,伴随而来的必将是学生接收新知识消化新知识的热情。
       四、深情的结束语是震撼心灵的金曲
       结束语是教师在讲授完新课之后,为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而进行的教学活
       动。传统的结束语主要有复述式和概要式两种,通常以教师独自为主给本节课主要内容做一个“结”,画一个句号,这样的结语往往偏重于理性的归纳。最新教学理念则打破了这种“圆”,代之以延伸式、引导式、启发式、答疑式等偏重于感性色彩的激情式结语。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朦胧诗代表作舒婷的《致橡树》时,根据学生提问,灵活设计了一段意味深长的结语:
       有同学问我失恋过吗?失恋过。那是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我第一次知道什么是恋爱。可能因为我长的比较帅,可爱的她喜欢上了我,但不知为什么,在一个雨夜,她说“我们还是分手吧”。我莫名其妙,她递给我一张字条,就哭着跑开了,我一看恍然大悟,就因为我是个没有作为的穷光蛋。那夜无眠,第二天开始写诗,不久竟发表了……感谢这位同学的问题,失恋也是可以催人奋进的。同学们,请记住:圣洁的爱情之树需要肥沃的土壤来孕育、充足的阳光去照耀,你准备好了吗?
       下课了,学生们久久不肯离去。这样的结束语简直就是神来之笔,荡气回肠,既有深远的育人功效,又能唤起学生对下一次课的强烈期待。精彩的结语就像一支深情的小夜曲拨动着学生的心弦,并将长久地激荡在心中。
       综上所述,在教学语言的设计中,如果缺少了情感的音符,不管语音多么标准、用语多么得体,思维多么严密,也不算完美无缺。因为学生早已看惯了老师那张“夫子脸”,听惯了老师那种“说教腔”,他们渴望能从老师的脸上读出春意,能从老师的话语中感受到真情,这样的教学才是师生共同的享受。
       李清瑛,广西贺州学院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普通话教学与测试、对外汉语教学。周喜彬,黑龙江安达市高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