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反思者]《麻雀》教例片段的启示
作者:傅远清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教例片段实录
       《麻雀》一文的语文公开课即将结束,年轻的女教师正在轻松而有序地总结。
       师:老麻雀为了营救小麻雀,勇敢无畏,不惧强敌,威震猎狗,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母爱的伟大力量!
       一男生(冷不防,高声嚷道):老师,老师,那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
       生:哄然大笑!
       [一堂成功的公开课,眼看将要在哄笑中砸锅,就连听课的老师也为这位还未谈恋爱的老师捏着一把汗]
       师(红着脸,有些羞涩地):同学们,小鹏听课仔细认真,善于思考。不过呢,这老麻雀究竟是“公”的还是“母”的,老师还真没想到。不知有谁能回答小鹏的问题?
       生:面面相觑,左顾右盼。
       师(和蔼地):同学们,离下课还有几分钟,咱们就来讨论讨论吧,看能不能从书上找到答案,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一问题再读读书,好吗?
       生:好!
       [瞬间,哄笑声变成了翻书声。一会,小手如林,都纷纷表示没有谈到公母,书上找不到答案]
       师(走到小鹏身边,轻轻摸了摸小鹏的头,满面笑容地):小鹏,你找到了答案吗?
       小鹏(站了起来,红着脸,低着头,小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似的):没…没有。
       师:别难为情了,其实,你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很有价值的问题,而且还是老师和同学都没能发现的问题,真了不起!
       师(停了停,收起竖得老高的大拇指,若有所思地):既然小鹏发现了问题,但书上又没有交待,找不到答案,这倒使我觉得,老师刚才总结的话欠准确,老师想纠正,行不?
       [课堂鸦雀无声,学生们睁大眼睛望着老师]
       师:老师把刚才说的“母爱的伟大力量”,去掉一个字,变成“爱的伟大力量”,不知大家赞不赞同?
       [课堂,出奇的静。既而,掌声一片,就连听课的老师也情不自禁地热烈鼓掌……]
       生动而成功的教学案例,在现代中小学语文教育方面,留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一、突出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学生的发展,既指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也指学生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活泼主动的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学习是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进行知识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就是要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始终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新课程,其主导思想,就是要着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中学会学习,想学、能学、会学、坚持学,以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以人为本,就要尊重学习主体的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养成勤思考、会探索,成为具有创新知识与能力的人。总之,以学生为本,尊重学习主体,就是要:在价值观上,一切为了学生;在伦理观上,高度尊重学生;在行为观上,充分依靠学生。
       以上教例,就较好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学生提出了“公”与“母”的问题,这对于一个还没谈过恋爱的女老师来说,的确难以启齿作答。再兼之是在公开课上,直接面对学生质疑,这将会有损传统观念上的教师尊严,有失教师面子,使得教师尴尬,引起教师不快。因而,最常用“是否公母无关紧要”、“没有必要讨论”的简单方式,回避搪塞学生的质疑,甚至会“是公是母,回家问你爹妈去”的粗暴手段,讽刺挖苦学生的质疑,伤害学习主体的自尊心,使学生处于难堪的境地,而没得到应有的尊重,使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压抑,回到了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中去。教例中的教师尽管“红脸”、“羞涩”,却是得体地引导学生读书,即或学生没从书上找到答案,教师也没有半点的指责批评,而是冷静地检查自己,发现了自己的“欠准确”。教师如没有以人为本、高度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在课堂上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位教师不但由衷地表扬赞颂学生“真了不起”,而且诚恳真挚巧妙地当众纠正自己的错误。至此,学生受到了高度的尊重,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数子十过,莫如奖子一长。”特别是那些后进生,教师的一言一行,哪怕是不经意的一次微笑,轻轻的一次抚摸,学生都将受到鼓励,得到尊重的满足。“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正如别林斯基所说“教育的目的是人道”。当代心理学家认为,被人尊重是每个人生阶段不可缺乏和无法替代的基本心理需要。在教例里,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充分依靠学生,都得到了较好体现。
       尊重是一缕春风,是一泓清泉,是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剂,让学生在尊重的源泉中吸取力量,不断成长。
       二、珍爱发现问题的意识,呵护学生创造性思维。
       现代创造教育学认为:创造性思维,包括创造性发现问题的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但在我们的教学中,这两种思维的培养又常常被忽视,尤其是创造性发现问题的思维最遭冷遇。这里所讲的创造性发现问题的思维,是指“在别人视为平常中发现问题,在别人不觉得是问题的事情上,看出重要问题”(爱因斯坦语)的思维。这种发现问题是提出问题的开始。《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要求学生“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在这里,把“提出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培养目标来要求,这是因为,创造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了问题才会去寻求探索,才会有研究和创造。原复旦大学校长,现英国排名第7的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教授告诫家长,别总问孩子考了几分,而要多激发孩子去提问,培养他们的好奇心,这才是创新的源动力。要能提出问题,首先就得发现问题,有了别人不觉得是问题的发现,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牛顿因为发现并提出“苹果为什么会掉在地上”的问题,不断探索,才创立了地球万有引力的理论。因而,《课程标准》把“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作为一条评价教学的重要标准。可见,培养训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意识是多么的重要。
       以上教例,当老师讲到“母爱”时,学生立即联想到麻雀的“公母”而质疑,就是一种发现,发现了别人所未发现的问题,也就是创造性发现问题的思维。这种创造性发现问题的思维就是创造的开始,是创造的起点与动力。但是,这种创造性思维很容易被否定,在我们教学中稍不经意地指责批评,就会把这种创造性思维能力给“封杀”了。教例中,老师不是对学生大胆质疑压制批评,而是鼓励表扬“发现老师都没能发现的问题”。实际上,这就是对学生发现问题的创新性思维的呵护和培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没有创造性发现问题的思维,也就不可能有创造和发明。因而,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发现、善于发现、敢于发现,学会质疑、善于质疑、敢于质疑,真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开始阶段,要多加启发、示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培养训练学生的探索性创造思维。以上教例中老师的做法,是很值得借鉴的。但在现今的语文教学中却没有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放在应有的位置,导致学生问题意识的淡薄,不重视创造性发现问题的思维培养。199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荷兰赫拉尔杜斯·霍夫特博士说,让学生自己发现,并取得发现的快乐,应该是教师的责任。
       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
       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是通过教师教学民主来实现的。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的发展。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情操得以陶冶,个性得以发展。这种自主探究学习,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和参与性的特点。而这种学生群体的自主、能动、互动又是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形成的。因而,教师的责任就是做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和参与者。也就在于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扬教学民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在这种课堂氛围中自主探究学习。
       教学民主“是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魏书生语)。教师应帮助解决疑难,引导启发为主要任务。课堂上应平等对话,讨论交流,以诚相待,保持民主和谐的氛围,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情境,才有可能真正地实现自主探究式学习。不能只想到纪律,做课堂警察,严厉苛刻,求全责备,训斥挖苦,简单粗暴,引起学生的憎恨与对抗,这就破坏了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就不可能实现自主探究式的学习。美国心理学家卢格说“一个感受到温暖和热爱的孩子,才能自由地探索与发展积极的自我概念”。他提倡积极自我的发展,张扬多彩的个性。一个学生受到压抑打击,个性遭到“封杀”,要想自主学习,是不可能的。在教例中,学生质疑“公母”的发难,引起哄堂大笑的时候,老师是很难控制住情感的,要实现教学民主是极其困难的。但是,这位老师却是先表扬质疑发难的学生“仔细认真,善于思考”,以“再读读书,讨论讨论”的民主平等方式,巧妙引导学生读书、讨论,当从书中未能寻求到答案时,教师则提出把“母爱的伟大力量”改成“爱的伟大力量”而纠正自己的错误,并与大家民主商量讨论,“赞不赞同”?最后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对教学内容纠正的认同,是对教师教学民主的热忱赞颂。在这宽松和谐、互动交流的课堂教学情境之中,进行民主对话,平等讨论式的教学,它既为学生做了有错必改、严谨治学的表率,又让学生尝到了自主参与、探究式学习的甜头;既让学生受到尊重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熏陶与感染,又使教师自己在教学相长、教学民主之中得到提高与升华。
       傅远清,女,重庆江津市教委教研室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