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拾贝者]谈话节目主持人称呼语的规范
作者:刘春蕾

《文学教育》 2005年 第1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近日,欣闻湖北电视台谈话节目《往事》荣获2004年首届中国电视“十佳公共栏目奖”,于是,笔者又有机会欣赏到2000年12月31日《往事》栏目首期《故事,铭刻在雪山》。做为精品当中的精品,本期节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让笔者惟一感到遗憾的是主持人司马南的一句称呼语——三次背称主人公70岁的刘连满先生为“连满”。
       谈话节目一般都由主持人的称呼语引出谈话嘉宾。关于称呼语的界定,从广义上说,是说话人用来表示其同别人的关系时所用的词语。姚亚平给称呼语下了如下定义:称呼语是称谓的言语形式,是说话人在言谈过程中用来直称对方或提及第三人,它可以是一个词语,也可以是其他形式。实际上,根据受话对象的不同,称呼语可以分为面称语和背称语。本文我们只考虑一般的称呼语,不再细分。
       谈话节目主持中,称呼语的形式是很丰富的,如姓名类,官职类,亲属类等等,他们大多都有确定的意义,且字面变化花样繁多。但是,因为谈话节目所处的场合特殊,主持人面对的嘉宾和观众职业不同,地位不同,年龄不同,所以,主持人就要根据种种制约因素选择恰当的称呼语。
       受传统文化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影响,汉语称呼语受年龄的制约性最为明显,下面就谈话节目主持人和谈话对象的年龄关系,略谈一下谈话节目主持人称呼语的规范。
       一、主持人比谈话对象年青时:
       这种情况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最为深重,所以谈话主持人在称呼之前,一定要慎重考虑。
       1、禁用姓+名或单用名字称呼。
       文章开头提到司马南称呼“连满”,包括司马南称呼刘连满另一位生死之交的老人王凤祥为“凤祥”,之所以让观众和笔者感到不舒服,原因也就在于此。《故事,铭刻在雪山》讲述的是1960年5月24日,新中国登山健儿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幕后故事。登山健儿们的教练刘连满当年在距珠峰140米的地方,毅然放弃生存,献出自己的氧气,让三位战友踩着他的肩膀攀上了顶峰。40年来三位登山英雄一直在中国登山协会担任要职,而刘连满却过着普通人的平凡生活。片子给观众展现的是那个年代的纯美人情。司马南最初是以一位反伪科学的斗士出现在公众面前,观众对他比较熟悉,年龄40多岁,而谈话对象刘连满先生已公开表示自己“马上就70岁”。主持人单用名字称呼极为不妥,严重违反了话语交际的礼貌原则。因为汉语称呼语的使用首先就要符合中国文化的语言伦理观念,同时,人们正是在语言称呼所反映的人伦关系中得到肯定和认同他人的,这是现代社会人际关系以及价值观念在语言称谓上的体现。如果西方文化背景下,单用名字称呼就没有年龄的限制,直接用名字称呼长辈,上司并没有不尊重听话人的意思。
       片子中主持人称呼嘉宾刘连满共用三种形式:“刘连满先生”、“刘连满”、“连满”,同时还多处采取敬称代词“您”。惟一不当的称呼“连满”都是在背称中使用。尽管是背称,不说刘先生当时的心理感受,就是现场及电视机前的观众也接受不了这种称呼的变换。正是这种变换,改变了主持人和嘉宾的关系,改变了双方的地位和身份。生活中这种称呼我们就能感觉到不敬,更何况具有放大功能的媒体语言呢。不知道是主持人的一时疏忽,还是“斗士”的个性化语言,笔者认为,这种不受约束的个性化语言,如果失去文化背景的土壤,是不能生根发芽的。
       2、社交通用语
       谈话节目中这样的称呼主要有先生、小姐、女士、老师、同志、师傅等。当被称呼人的姓已知时,则往往在这些称呼前加姓。《实话实说》由于请进的嘉宾多是普通老百姓,所以这种称呼在此类栏目显得很通用。一期题为《鸟与我们》中,崔永元称呼各位嘉宾“汪师傅”、“谭先生”,交流顺畅,真实自然。司马南这期节目中,另一位嘉宾中国登山协会主席王富洲先生,虽然不比刘连满先生小多少,但作为对幕后英雄的敬慕,从头到尾都是用社交通用语“刘连满同志”或“连满同志”。司马南在背称中如果也这样称呼,或者称呼“刘先生”,观众和笔者就能自然接受了。
       3、职务称呼语
       如果谈话对象有具体职务,用职务称呼语也比较稳妥。谈话节目中这样的称呼一般都是在职务前加上姓。《对话》是中央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2000年7月全新改版推出的一档“高端人士演播室谈话栏目”。所请嘉宾多是精英人士,所以,这种称呼在此类栏目中很常用。如2003年2月23日该栏目播出的《审计之道》,主嘉宾是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除了开头引出嘉宾用的是全称“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先生”,其余均用“李审计长”。
       4、可借用亲属称呼语
       谈话节目主持人为了拉近与年长嘉宾的距离,在不明确其社会角色时,可借用亲属称呼语。《实话实说》前主持人崔永元这一点应用最为娴熟,故有“隔壁大妈家的儿子”的称号。在一期题为《新世纪,新生活》中,崔永元的谈话嘉宾是位百岁老人,崔永元始终都以“奶奶”称呼,所以整个节目被浓浓亲情包围,很是成功。
       5、可在姓后加词缀“老”。
       谈话节目主持人为了显示对年长嘉宾的尊重,可用此形式。中央电视台老年人谈话节目《相约夕阳红》主持人陈志峰在需要用称呼语时,一般都是这种用法。
       6、少用零称呼
       主持人在与年长对象交谈时,应该尽量避免零称呼,在话题中间可以便通为指示代词“您”,以示尊重。
       二、主持人和谈话对象年龄相仿时:
       这种情况相对比较容易处理,选择相对自由,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姓+名或单用名字
       这两种情况还有细微差别,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汉语中单独使用名字称呼别人被视为亲密的表示,《实话实说》2003年11月18日首播的《爱拼才会赢》采访夺冠归来的女排姑娘。主持人和晶和女排姑娘们的年龄相仿,所以这两种情况都用到了。在和晶和女排姑娘之间,因为性别相同,为了不使双方在交流中有距离感,单用名字称呼可以说是很好的选择。但在异性之间,除非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关系十分密切,否则是不可以随便把听话人的姓去掉的。《超级访问》由于采访对象都是知名艺人,和主持人关系较近,年龄相仿,所以这两种情况应用比较自如。
       2、社交通用语、职务称呼语可以自由运用。
       3、零称呼
       谈话节目中并不是主持人时时处处都要用称呼语,一般话题开始或确实需要称呼时才用称呼语,而绝大多数情况,谈话双方年龄相仿,为了承前省略,主持人往往不用称呼,或用指示代词“你”、“他”代替。
       三、主持人比谈话对象年长时:
       这种情况也比较容易处理,因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年长往往就有说话的支配权,第二种情形提到的情况,均可用到。同时,单用名字时,可以不考虑主持人和谈话对象的性别差异。另外,主持人还可以在姓或名前加词缀“小”,“阿”等以示亲昵。如:小李、阿华等。
       谈话节目主持人称呼语的规范运用,直接影响到谈话节目的顺利进行,不当的称呼语不仅会影响主持人和嘉宾的关系,还会导致节目的不成功。由于谈话节目谈话环境的特殊性,嘉宾身份的多样性,称呼语的选择并非易事。对谈话节目主持人称呼语的研究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并为更好地了解和规范这一言语行为提供必要的指导。
       刘春蕾,1979年出生,女,河南省淮阳县人,周口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语言学硕士,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