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拾贝者]培养自主成长型教师
作者:林永希

《文学教育》 2005年 第1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能够自主选择、自主反思、自主建构、可持续发展的教师,我们把它称之为自主成长型的教师。
       一、培养自主成长型教师是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历程来看,确认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进程,提高教师质量,一直是有关国际教育组织和各国政府努力的目标,也是世界各先进国家当前教育战略的共同措施。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建议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和责任,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要通过个人素质和在职培养来提高教师专业性;要通过提高教师的物质和社会地位,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199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面向21世纪师范教育国际研讨会”明确提出:“当前师范教育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化问题”。
       1995年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上明确了教师的专业化地位。2000年,国务院又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这些法规与相关政策的出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条件和机遇。
       当前中小学教师素质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其主要表现是:知识结构比率失调,从教能力明显不足;专业道德危机潜伏,师德建设亟待加强;教师学历明显偏低,专业训练亟待强化。所以,培养自主成长型教师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要求。
       二、培养自主成长型教师是中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需求与趋向
       (一)自主成长型的教师是中小学教育的需要
       现代社会“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1]因此,如何把无限丰富的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如何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每一个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它要求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教师不应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而要让知识成为学生思考的果实。教师应教会学生主动参与,主动选择,主动学习,提供学生选择的教育。教师应教导学生如何去适应多变的现代社会,学会如何面对问题,作出判断;教师既要有学科专长,又要有教育知识和能力,要善于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成长氛围。教师要教会学生自主思考,要具备反思的能力;教会学生自主选择;教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二)自主成长型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质量优化的方向
       原南京师大朱小蔓教授指出:国际教师教育历程先后出现过六种范式,即知识范式、能力范式、情感教育范式、建构论范式、批判论范式和反思论范式。[2]其中反思论范式正逐步成为国际师范教育的主流,主张教师的成长应该培植起“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生长。从教师培养范式转换流变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过程:由重视教师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人格素质到重视教师的自主性、主体性素质。
       由此可以看出,培养自主成长型教师是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教师教育孜孜以求的目标。
       随着我国人口高峰的过去,基础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不是数量和规模的压力,而是质量问题。
       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的要求已不是一般的接受基础教育的问题,而是接受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的问题。这样,对学校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来一些专业化水平比较低的中小学教师必将被淘汰,取而代之的将是大量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
       教师的自主性、主体性素质是自主成长型教师的核心素质。这样的教师必须具有内在的“自主发展”,“自我提高”的需要,是一种具有内在积极要求发展动机,不断反思,不断探究,不断进取,具有可持续发展素质,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社会条件的新型教师。他们在教育实践中,应该是拥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育者,是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终身学习者,是一个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是一个不断反思、自我建构的研究者。
       (三)自主成长型教师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2001年6月8日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纲要(试行)》新的课程体系在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所突破和创新。这必将对中小学教师提出更高的新要求。新课程倡导一种课程共建的文化,需要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由专家编写的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应是与专家、学生及家长、社会人士等一起共同建构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师不再是一种只知教书的“匠人”,而应是具有正确教育观念、懂得反思、善于合作的探究者。“现在基础教育中实施的课程综合和综合活动课,由于打破了传统科目之间的界限,同时也打破了学校教学知识和社会日常生活知识之间的分离,使得教师的定位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纵向的科目来考虑,还必须依靠新的横向综合的领域的特点来加以考虑。所有这些,对教师来说,绝不是依靠知识和技能的补充能够达到的。它涉及到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变化,关系到教师视野的拓展。而这也要求我们的教师培训本身能够转型。”[3]
       三、自主成长型教师是教师生涯终身发展的要求
       教师职业是一个特别需要学习的职业,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以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从教能力,是教师工作与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面对一个知识和技术不断创新、信息爆炸的时代,教师必须不断“充电”,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对于专业人员来说,最难的问题不是应用新的理论知识,而是从经验中学习。学术知识对于专业工作是必需的,但又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专业人员必须培养从经验中学习和对自己的实践加以思考的能力。”[4]教师这个职业是应用性很强的职业,也是创造性很强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深厚的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素养,还应该依靠现有的专业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并能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没有一项职业像教师这个职业那样富有挑战性,因为教师面对的是永远变化的环境,永远变化的个体,很难确定一个固定不变的目标和与之相关的一成不变的教育教学手段。没有一种措施是适合任何人的,也没有一种策略永远是最佳的。教师只有不断研究新情况、新环境、新问题,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不断适应、促进教育工作,使教育教学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8.
       [2]朱小蔓.走综合发展之路 培养自主成长型教师[R].南京:基础教育改革与教师教育国际研讨会, 2001-11.
       [3]谢维和.教师培训:补充还是转型[J].北京: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1).
       [4](美)李·S·舒尔曼.理论、实践与教育专业化(王幼真,刘捷译)[J].北京:比较教育研究,1999(3).
       林永希,湖北黄冈师范学院成教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