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探索者]要提高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
作者:赵美荣

《文学教育》 2005年 第1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目前,大多数学生写作还存在一些弊病,作文内容空洞、远离生活,并压抑自我的思想情感,主题思想缺乏鲜活的灵性,内容千篇一律。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里所说的“米”,即源于生活的写作素材。作文或无东西可写,或言之无物,或无时代感,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生活,或者沉重的学习负担使他们没有机会参与社会生活。其实校园无闲事,家庭有新闻,社会热点多,专待有心人。有些学生不懂得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去感悟人生,作文自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作文成功的关键不是题材的好坏,而是取决于作文者对生活的独特视角和见解。写文章,无论怎样强调技巧,一切都必须建立在情感的真实上,没有情感的“真”,技巧再娴熟,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虚张声势,或无病呻吟。“我”是文章的思想,即灵魂,压抑自我,即没有“我”的文章犹如没有灵魂的躯体。诚如罗丹所言,生活并不缺少美,缺少只是我们对美的发现。文章的素材是客观的、确定的,但文章的观点应该是灵活的、自由的。学生没有悟性,何谈作文之个性?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何谈作文之灵魂?无我之情,必然使文章没有真情实感,无我之思,必然使文章没有真知灼见。
       针对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下面就本人在教学中的实践谈一些自己的建议:
       一、加强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生活的能力
       因为,“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文章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的能动反映,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才会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有所感,也才能有“文”可作。从平时的训练中可以看出,那些生活底子深厚、感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写出的文章飞扬着激情,燃烧着思想,闪烁着青春,充溢着情思。而不积极参与生活、不认真观察生活的学生,或生活感受能力较为迟钝的学生,他们的文章,写人,则千人一面;状物,则万物一色;叙事说理,则往往给人牙慧。他们的文章没有生活气息,缺乏真情实感,无病呻吟,泛泛而谈。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利用一切机会投身社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以开拓自己的生活视野,诱发自己的情感体验。还要教给学生观察和感受生活的具体方法,启发学生在积累素材的观察中,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态度;要全面观察,做到“点、面”结合;要善于比较、鉴别,做到抓住特征,深人本质。同时要求学生遇有可用作写作素材的内容,就用随笔的形式记下来,并写出自己的观感或评论,以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事物的认识。这样做,既积累了写作素材,又提高了表达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地关注社会,品味人生,以解决写作中“无米之炊”的难题。有了生活的“源头活水”,作品一定会激荡起个性的浪花。
       观察生活应具体做到:
       1、要有明确的观察任务。而在观察前,明确告诉学生观察的对象是什么,需要观察什么变化和哪些特征,要搜集哪些材料。
       2、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兴趣是成功的先决条件,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而持久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产生了解事物的欲望。
       3、要教给观察方法。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后,要教给他们观察的基本方法。如比较观察法、远近观察法、移步观察法等。这几种观察方法可以独用,也可交叉使用。
       4、观察要与思考相结合,要边观察边思考。只要留心,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会使我们有所发现。
       5、通过描写场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走向自然。一家商场、一座建筑、一条街道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极好教材;春游、秋游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极好机会。
       二、鼓励学生感悟生活,抒写自我
       鼓励学生感悟生活,抒写自我。所谓感悟生活,就是指对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有所感触而领悟,要学生感悟生活,就要鼓励学生读两本书,一本是有字的书,即课内外的书;另一本是无字的书,即社会生活。读有字无字的书,悟社会人生的理,思古今中外的事。
       所谓抒写自我,就是以自己为基础,去看、去听、去想,文中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简洁明了地抒写出来。抒写自我,要写实写真。这里所谓的“写实”,与摄影又有区别,实际上我们写的是外物留在我们心中的“影像”,所以每个人情况不同,同一事物所成的“影像”自然也不同。明白这一道理,作文时就自如些了。不管遇到什么题,只想着把自己心中的“影像”描画出来,把自己的看法摆出来,并设法让别人信服就是了。这里所谓“写真”,就是要写出真情实感来。“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文章不是无情物,而是作者情感的载体。情真,便能一气呵成,写出来的文章才能通顺流畅,具有个性。抒写自我的道理一明,学生不仅不再为作文凑材料而犯难,而还对作文产生兴趣,有了较强的写作欲望,开始由怕作文变为盼作文了。
       三、加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发展其良好个性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它可以创造一切。”法国作家雨果也指出:“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的想象活动。”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形象思维的主要成分。写作过程始终伴随着想象的心理活动。记叙事物、刻画人物、描写环境……都要借助想象,否则,便无法作文。刘勰说:“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学生如果缺乏想象能力,那么“思”能“接”什么?“视”又能“通”向何方?想象能力强的学生,能把内容表达得清晰可感,且合情合理。而想象能力薄弱的学生,就不大善于构想合理的具体情境,所以只能用一些抽象的语汇来描绘人物和事物。这样的文章当然不会得到好评,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可以从教材中选择一些课文片断指导学生进行想象练习,或模拟场景(如想象夏瑜在狱中的情形),或推想故事结局……如果学生能够开启心灵的闸门,放飞想象的彩翼,那么何愁不能下笔千言、文采飞扬而独具个性呢?
       赵美荣,教师,现居河南鹿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