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探索者]高考话题作文的应战方略
作者:张素君

《文学教育》 2005年 第1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年年岁岁“考”相同,岁岁年年“题”不同,纵观2005年全国及部分省市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十六则作文题,除北京卷(《说“安”》)、辽宁卷(《今年花胜去年红》)、天津卷(《留给明天》)、重庆卷(《自嘲》)四则为命题作文,其余作文题仍然以话题作文为主,且命题趋势明显增加了文化内涵。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尤其是高三毕业班的语文教师,必须要求学生更多地关注人文精神,平时要注意游历、观察、思考、积累。如果学生平时功底厚了,自然,在考试中也能进入思维的自由王国。
       怎样使学生有驾驭话题作文的能力,除了平时多阅读、勤练笔之外,老师应该注重作前指导和作后讲评,查漏补缺,多作点拨,引导学生步入写作美文的殿堂。
       贴近生活,走进生活,张扬个性,展露真情,感悟人生是话题作文的主旋律。让每一个考生在生活的海洋中撷取闪光的浪花,颂扬大自然和人间的至真、至爱,善于发掘生活中的真、善、美,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崇尚和谐的人文环境,启发心智,把应试作文当作一次陶冶心灵的过程,让考生思想感情的潮水随着笔触流淌。
       一
       多数研究性文章谈论作文教学都是谈写作方法,学生学作文也重方法,其实好的文章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首先取决于习作者对生活的积累、认识,取决于“一吐为快”的那份创作激情。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是文章的表现对象。关于生活对写作的重要意义,古今中外的一些作家和文艺理论家都有所论述。《红楼梦》的开头,曹雪芹通过空空道人与石头的对话,接触到这个问题。他说:“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这说明小说所描绘的画面和人物都是有生活根据的。
       读沈从文先生作品时,我们能深深体味到一个作家对自己湘西故土的热爱和眷恋。沈老1934年1月返回湘西时,能有那样饱满的激情,一天又一天的在风寒水冷的摇晃小船上,用冻僵的手,不顾“颈脖也写木了”,在短短的十几天时间里,把千里沅水沿途如画般的冬天景色,有个性的人事,描绘得那么细致、神妙!当我们读着他的篇篇浓浓深情的美文,看到镌刻着这位文学巨匠对美好生活不断追忆的足迹。
       大凡有成就的文人墨客,由于他们对生活的体察深了,对社会文化的积淀多了,写作时才那样水到渠成,得心应手。
       不少文学评论家在谈及中学生作文时都有共同的体会:学生由于缺乏生活,写作时只能硬着头皮七拼八凑,文章不是简单粗糙,干干巴巴,就是离奇,不符生活实际,胡编滥造成了一大弊病。
       现在的高中学生生活实在单调,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一所学校,每个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多给学生一些课外活动的空间,给他们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的氛围,给学生多一点乐趣,少一点烦恼。能让学生融入社会,深入生活,通过积累、认识,提炼习作“素材”,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理想的阳光之路。
       二
       把握脉搏,审时度势,加强对高考作文淡化与强化倾向的思考和研讨,这对提高考生的作文成绩不无裨益。
       高考作文的淡化趋向是显而易见的,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淡化审题。话题作文相对于材料作文来说,在审题方面更容易,更淡化。当然淡化并非是说话题作文就不用审题或是审题就不重要。话题作文在写作范围方面有着宽泛性,粗略浏览作文话题就急于动笔往往会造成“文不对题”的后果。比如以“涵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很多学生就写成诚信、谦让、真诚、善良、聪明等等。这样的作文可算作跑题、离题,就很难得高分。因此,对作文命题在审题方面的淡化,提醒学生应重视。
       其二淡化时政。国际风云变幻,国内大事也很多,但最近几年高考作文很少涉及时事。高考作文的淡化时政意识不是让学生不关心时事,而是为了避开猜题、押题。其次,由于考生对社会诸多因素的认识不足,尤其是那些格调不高的,对社会、对学校看法偏激,语言尖刻,不是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去分析问题,而是把一切都看成一团黑。试问,牢骚满腹的作文,难道能得高分吗?
       其三淡化文体。话题作文一般不限文体,文体非常广泛。这种形式的作文既为考生提供了一定的开放性,同时也是有一定的约束性,考生可以自由选择体裁进行写作,有利于发挥考生的最高水平。当然,淡化文体不等于不讲文体,写记叙文就得讲求要素,写议论文离不开论点、论据、论证方法。无论写哪一类文体都得遵循最基本的写作要素,不伦不类的“四不像”同样是得不到高分的!
       高考作文在以上三个方面淡化,但同时在另一些方面却有不断强化的趋向。
       首先,强化思辨力、想象力的考查。想象力是人类智慧的生命,是希望和灵感的源泉。作文内容丰富、思路的开阔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创新的翅膀,作文一旦失去了想象,就会黯然失色,缺乏生机。作文的思辨力主要表现为立意方面的逻辑性和论说方面的哲理性。
       其次,强化创新能力的考查。作文的创新意识包括以下几点:(1)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2)必须从实际出发,合乎事理、情理,好的文章取决于是否有真情实感而不是写作技巧;(3)考试作文还必须远离浮躁,抛弃世俗,以人为本,以生命意识为最高意识,写出一点广度、深度来,让考生倾吐心声,放飞希望。
       最后,强化综合能力的考查。话题作文的出现,以空前宽广的视野,开阔的胸襟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对于话题作文,考生可以放开手脚,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多方位、多角度去切题、议题。在文章的立意方面也广泛涉及学生做人的道德修养、世界观和人生观。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的人生价值取向、爱国精神、人生追求、对社会对他人的评判、对自己的定位,都与作文得分息息相关。是乐观还是悲观,是积极进取还是消极厌世,都能从字里行间体现出来。因此,写作时必须端正思想,摆正位置,强化训练,不可掉以轻心。
       三
       怎样写好话题作文,除了上面谈到的几个趋向以外,还要求学生对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有所了解。2004年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与过去相比,有两大方面的改革。一是两大等级分值的调整,由以往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分值比例50:10调整为40:20;二是评分重点的明确细化和调整:(1)明确了“发展等级”评分的两大重点——“有文采”、“有创意”;(2)将“基础等级”中“内容”、“表达”两大部分的重点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归类;(3)将“内容”部分重点之一的“内容”调整为“中心”,这种改革为有文化积淀、写作才华和个性创意的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施展空间。
       我们在了解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常常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采取模拟练笔习文的措施,指导和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写出高质量的佳作来。
       文无定法,重在表现手法。话题作文尽管体裁不限,内容广泛,但要在有限的考试时间里一气呵成决非易事。每个人的思维因人而异,各有千秋,这是客观事实。如果把所有学生的思维教化成了一个脑袋一套思路,显然是教育的最大悲哀。“放下包袱,开动机器”,调整好考生的心态,沉着应战是写好作文的思想基础。
       话题作文,文体开放,形式灵活,内容多元,提倡创新。笔者认为设置文章的“亮点”是写好话题作文的重要途径之一。
       怎样设置文章的“亮点”呢?
       (1)旁征博引,展露才华。如在写作时引用典故佚事、中外掌故、名人名言等。一者可以丰富内容,使内容充实、生动;二者可以显示习作者与众不同的才华,凸现其文化底蕴和写作功力。
       (2)注重细节,以情感人。细节描写、刻画力求要写得细腻传神,有感染力,这在叙事性文章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3)凡人哲语,画龙点睛。根据提供的话题范围,从自己所掌握的名人哲语中受到启发,写作时,可以化用或构思出一句或几句凡人哲语,在文中关键处作为凝练精辟的议论,起画龙点睛、辉映全篇的作用。
       新颖的构思,丰富的想象,情感的流露都离不开行文造句的表达,因此,写好作文,无论在语法、修辞、逻辑、立意等诸多因素中,必须注意每个环节。写文章就如烹饪技术一样,既要使菜肴色、香、味俱全,又要做到不破坏菜的“营养”。
       四
       如果说“亮点”是天上的星星,那么“创新”无疑是普照生命的太阳。“文章最忌百家衣”,人云亦云,千人一面,古今同腔的作文没有个性,缺少生命的张力,读之味同嚼蜡,谁会欣赏?只有充满个性魅力的文章,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言人所未言,抒人所未抒,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才是文章创新的要义。
       创新是作文的生命力所在、价值所在,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作文常“新”呢?那就是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感悟生活。用积极的心态去投入生活,热爱生活,发现人生中的真、善、美,激活真情体验,鼓励个性化,倡导独创性。还要关注时代,关注时事政治,把握时代的脉搏,锐意创新,与时俱进,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养高尚情操,塑造健全人格。这么多年的高考作文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社会、人生的积极关注。
       作文创新首推构思富有创意,这是最有价值的创造性思维。从确立主意到运筹思路,从谋篇布局到剪裁材料,从过渡照应到遣词造句,都属于作文构思的系列思维活动,要做到“精妙”,就得把握整体进行创造性劳动,求得与众不同的文思。推理针对议论文而言,求独到要善于运用比较艺术的论证方法,如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引申论证(归谬法)等,给作文增加亮色。想象针对记叙文而言,求独到就要大胆(但不悖谬),就要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艺术形象。人云亦云,是中学生作文的通病,主要表现在主题的平庸和材料的陈旧,因此只要持新颖的见解,用新鲜的材料,就蕴涵着创新因素。至于有个性特征,是指一篇作文有某种特色,或表现手法,或篇章结构,或感情色彩,或语言风格……概而言之,只要努力把作文变成自己的独创性劳动,就可以登上创新的台阶。
       除此之外,高中生在写作时更要注意展现青年人朝气蓬勃的精神,要把作文与自己的远大志向巧妙结合,用自己的情感去倾泻,去浇灌;用自己的志向去感召,去激励;在文章中尽力展现为自己的理想而执着追求;为美好灿烂的明天而努力拼搏;为幸福与和平而奋不顾身……这些行为,这些举动,会激励人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勇气,更会激发阅卷老师的情感,左右着阅卷老师给分的情绪。所以考生必须把自己的全部激情灌注其中,尽可能地用激情来增加自己作文的吸引力、粘合力。
       贴近生活,展露真情,感悟人生,我们期待着06年高考能绽放出更诱人的美文花蕾。
       张素君,资深教师,现居江苏常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