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编者]久违了的你
作者:刘洪波

《文学教育》 2005年 第1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案头一本崭新带有墨香的草绿底面的《文学教育》静静的放着,它是刚刚由武汉新世纪文学教育研究所《文学教育》编辑部为我邮来,并由学院收发室的老刘头送来的。我很不经心的接过来放在办公桌上。
       公务之余,我随手拿起了它,不经意地浏览一下,一是为了休息,二是不辜负远方朋友的一片热情。说实在的,因为这几年案头之作太多、也太滥。内容空虚,作品乏味,格调低下,荒诞不经,品味不高的书刊,充斥着文化市场。(当然不全都是)
       然而,这本《文学教育》渐渐地在我手中变得沉甸甸的了。我仔细地看了本刊的编辑人员和目录,尤其是几位重量级的文学顾问的名字,我的心陡然间肃然起敬。我急忙翻开了名师高论栏目,认真阅读了第一篇文章——由黄曼君先生写的《文学经典的言说与解读》。我是如饥似渴地一口气读完此文的。此刻,我无资对黄先生的文章妄加评论,但是文中鞭辟入里的分析,古今中外的范例,正确鲜明的观点,由表及里的论证,浅显易懂的哲理,玲珑剔透的语言,确大大令我折服,并唤起我多年的思绪。
       我是一个有着40年教龄的中文教师。专业的选择,工作的需要和志趣的爱好,使我对文学情笃于衷。在整个教学生涯中,伴随着我的有许多的参考书和工具书,当然也不乏相关的文学刊物,我把它们视之良师益友。尤其是与教学相关的刊物对我的帮助特大。举办者是专家,撰稿者是同仁,由于大家来自教学第一线,或谈教学,或说探讨,共话心得体会,都有着真情实感。酸甜苦辣同品尝,经验教训齐交流,真是相得益彰,受益匪浅。可是,近几年来这一类的刊物是越来越少了,也许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许多假冒伪劣的、东抄西拼的东西也挤进了文学领域,冲淡了文学的气氛,使文学丧失了灵性,也误导了一些人的心理。而如今这本《文学教育》使我耳目一新,一口气阅读了其中的好几篇文章,特别是两篇获一等奖的论文给我以振奋,给我以激情,使我爱不释卷。
       《文学教育》所开办的栏目丰富多彩,除名人专家的论坛外,也有宿坛老将的教学心得,还有雏凤幼苗的新作,又有经典名著的解读。是纯真的文学作品,是教者的良师益友。只可惜,我孤陋寡闻,至今才得以拜读。既有“似曾相识燕归来”,也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因此,我要向她说一声:久违了的你——《文学教育》。
       刘洪波,山东万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文教研室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