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拾贝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三个有效措施
作者:张一平

《文学教育》 2005年 第1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读、写、听、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本质追求。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钻研教材,根据学生实际,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一、坚持目标教学,突出训练重点
       初中语文新编教材的课文类型分为自读课文和教读课文两大类,每篇课文都有自己的训练特点,尤其是教读课文。因此,我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把训练的重点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如《看戏》训练的重点有三点:关键词句分析,声音描写,详略与中心的关系。我首先让学生集体朗读课题下的训练重点,明确本篇课文的学习目标,知道学习这篇课文,师生就应围绕这个目标进行双边活动,使学生在读这篇课文时,能够带着问题去精读、研读,真正做到“有意识读”,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读效果。就拿第一点关键词句的分析来说吧。我在教读第三节时抓住了“彩霞、蜃楼”等关键词语,而在学习第四节中关于梅兰芳出场观众的表现时,学生就能抓住“膨胀、暴风雨、雷鸣”等关键词语加以分析,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达到了预期效果。
       学生阅读有目标,课堂学习就克服了盲目性和随意性,就可以少走弯路。吕叔湘先生所批评的那种语文教学“费时多、收效甚微”的现象,就会逐渐销声匿迹。
       二、着重课堂教学,让学生唱“主角”
       光有目标,课堂上没有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要达到训练目标就是一句空话,能力培养既然有明确目标,那么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相应的时间进行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摒弃以往那种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头昏脑胀的毛病,我根据课文内容特点,运用每节课开始的3至5分钟,或每节课结束前的3至5分钟或课中适当时间,让学生训练。新教材中《这不是一颗流星》,对读书明确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不读破句,停顿恰当,吐字清楚,音量适当,速度合宜,在朗读中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文的开始,我就让学生自己按要求试读,由于刚接触,每个学生对课文较陌生,因此,读得肯定不尽人意,为了能解决这个问题,我请读得较好的同学范读,又一次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课文讲授完后,我又运用课文结束前的一段时间让学生读,既培养了读的能力,又使学生对课文的领会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三、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给时间让学生读、写、听、说,就应及时加以评估,每一次训练总有一定的要求,学生只要达到其中的一部分,我就给以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时时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管能动性,从而避免了“一暴十寒”。评估、鼓励方式多种多样,但最好让学生自己去评估,教师加以归纳,这样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是一种听的能力的培养,对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也有好处。当然,让闪光点曝光的同时,也婉转指出不足,但不多说。我班的包杰同学是个纪律差、学习差的“双差生”,通过了解,我知道他是由于对学习失去兴趣,故整天无所事事,通过课堂上经常加以训练、鼓励,调动了他的学习主动性,期中考试语文成绩居然达到了中等水平,通过评估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围绕新教材、新标准,我们应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给学生以目标和自主权,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益,培养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有效措施与途径。
       张一平,江苏句容市白兔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