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拾贝者]还汉语一方净土
作者:蒋继山

《文学教育》 2005年 第1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2000年的一天,法国《世界报》在该报《副刊》上刊登了一篇英语文章。第二天,这一破天荒的举动立即引起了法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他们纷纷批评这一做法,指责该报玷污了法语的纯洁性、高尚性。不久,《世界报》不得不在报上发表声明,向民众表示道歉。
       这个事例充分说明,法国人民对法语的自尊,法兰西民族对自己民族语言的自尊。而时下,我们有些人,特别是一些从事媒体工作的人,却以使用英语为荣耀,放着现成的汉语词汇不用,偏照搬外语词汇。相比之下,我们这些人是不是有点自惭形秽、自叹不如呢?
       汉语有着珍视自己纯洁性的传统。在汉语发展史上,汉族在与其他民族交流、融合的同时,汉语也经历了交流融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汉语虽然也吸收了一些外来词,但一直保持着自己语言的纯洁性:语言上韵母占优势,有声调;词汇上双音节词占优势,构词灵活丰富;语法上,虚词、语序占主导;文字上依然是表意文字——方块字。五·四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初期,虽然进行一些拼音化改革,引进一些外来词,但汉语仍保持原貌。
       然而现在,汉语出现了一些“污染”现象,即出现了不符合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规则的外来词。下面,笔者将这些现象归为三类:
       一、完全拼音化的词语。五·四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初期虽然也有拼音化,但那是手段,是为了人们更好地学习、运用汉语。而现在的拼音化,完全是英语,与汉语毫无瓜葛。这些拼音化词语主要是英文单词的缩写形式,像媒体报道中经常使用的GPS、VCD、IT、PC、WTO、MBA等。这些词语对于相应专业或懂英语的人,自然不难明白,而在中国这样的人毕竟很少。
       二、音译词与意译词同时出现。如“internet”有的译为“因特耐特”,有的译为“因特网”,还有的译为“互联网”。再如“Beeper”,有的译为“call机”,有的译为“BP机”,还有译为“传呼机”。这种同一个名词概念采用不同的语音形式,有的是音译,有的是意译,自然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就像不同方言对一名词的不同称呼一样。
       三、汉语化的外来词。像时尚节目中经常提到的“时装秀”,文艺节目中时常提到“她长得很酷”,体育运动中常说的“他绣了三个球”,这其中的“秀”、“酷”、“绣”与汉语中相应的词义根本沾不上边。而关注时尚、文艺、体育的人一般都知道,“秀”是英文“show”,意思是“展示”、“演出”,“酷”是英文“cool”,俚语意思是“潇洒”之意,而“绣”则是“shoot”(英文),是“投篮”的意思,而不熟悉这些方面知识的人,则只好望“词”兴叹了。
       笔者认为,吸收外来词是必要的,但是要还汉语一方净土。要采取措施,规范这些外来词。其中最重要的措施应是,外来词一定要采用汉语形式而避免采用英文形式,而且汉语化的形式要统一,比如GPS,我们就说成是“全球定位系统”,VCD就叫“影碟播放机”,IT就叫“信息技术”,PC就说成“个人计算机”,MBA就讲成“工商管理硕士”。而像“秀”、“酷”、“绣”,则说成“演出”、“潇洒”、“投篮”。对于说法多样的外来词,则要统一起来,如intemet,只说是“互联网”,Beeper只说成“传呼机”。
       语言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象征,每个民族都对自己的语言情有独钟。日本人在借汉语词汇时,把这些汉语词汇日语化了,语音、语法上都有所变化。英语在借用汉语“豆腐”时,采用了“toufu”的形式,而不是“豆腐”形式。因此,我们一定要守卫好汉语这方净土,不要再经常使用那些没有规范过的外来词了。令人欣慰的是,汉语被别的语言玷污的现象已经引起一些有识人士的注意。日前,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会议上王蒙在发表演讲时就指出,汉语正遭受英语、拉丁文的前所未有的伤害。他呼吁全球华人要保卫汉语,展开一场保卫战。笔者相信,随着人们对汉语被污染的重视和人们民族自尊心的觉醒,一定会还汉语原有的净土。
       蒋继山,中学教师,现居安徽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