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反思者]语文教材选文指瑕
作者:张莉萍

《文学教育》 2005年 第1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任教数载,每每看到教材选文中一些让人感觉别扭的文章或词句,总是茫然不知所措,更不知如何对学生说。我们是无名小辈,对名人、教参等权威的批评向来被认为自不量力,出言轻狂。所以心里早想说却一直不敢说。今天斗胆写出这些来,不知有人与我有同感否?下面以浙江省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第六册为例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其一,陈群的《理想的阶梯》一文
       此文为了证明“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这个中心论点,分别用三个分论点来加以论述。其中为了证明第三个分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用了这么一段话:“奋斗的必要,正是由于困难的存在。……有的青年埋怨条件差。这也许是事实。但今天的处境,总不至于像伽利略、布鲁诺那样冒着受宗教极刑的危险,总不至于像高尔基那样在老板的皮鞭下学写作吧。”联系上一句,作者是想表达“总不至于像伽利略、布鲁诺那样冒着受宗教极刑的危险去搞科研,总不至于像高尔基那样冒着挨老板皮鞭抽打的危险偷学写作”。可原话“在老板的皮鞭下学写作”很容易产生歧义。如果没人了解高尔基,就容易理解成高尔基不愿写作,老板用皮鞭逼他学写作。如:xxx在老师戒尺下学作文(因为xxx不愿学作文)。xxx在父母的骂声中学写字(因为xxx不愿学写字)。
       其二,上文讲到高尔基,我们再来看高尔基的《海燕》
       文中开头处写到:“在苍茫的大海上,……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此处“闪电”是用在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海燕”这个正面形象身上的。而文章56页将近结尾处有一段: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他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此处写风、云、雷、电与海的斗争。“大海”象征人民的力量,“狂风”、“乌云”“雷鸣”、“闪电”象征反动势力。“大海”把“闪电的箭光”,“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也就是人民的力量战胜了反动的势力。很明显,此处的“闪电”却是作为反动势力出现的。我觉得,在同一篇文章中,“闪电”既用在作为热烈歌颂的正面形象“海燕”身上,又用作反动势力的象征,总有些不妥。
       其三,台湾作家涂静怡的《蜘蛛》一文,更让人匪夷所思
       此文初看曲折美丽,再看虚假空洞。文章无视现实、言不由衷,情感上矫揉造作、刻意拔高,有一种扯嗓子、唱高调的感觉。
       首先,感情转变不合情理,语言表达前后矛盾。
       文中情感变化的线索是:厌恶——怜悯——欣赏——领悟。
       作者第一次写到蜘蛛,是夏日的午后,一场不小的雨使花盆水外溢弄脏了走廊,她想冲洗走廊,却在靠墙的地方发现了一只难看的蜘蛛,并对它产生了一种本能的厌恶,进而抬脚想踩死它。作者讨厌蜘蛛除了它长相难看,还有就是它到处张网,并且好象永远除不掉,因为它有一种除了再结的毅力。所以作者在拿扫帚或竹竿清理蛛网时“总是生气地想把它们赶尽杀绝”。可知作者对蜘蛛是深恶痛绝之,是从心里厌恶它。而这种厌恶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是根深蒂固的,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的。但当作者看到蜘蛛求生时惊恐吃力的本能反应时,竟有了恻隐之心,并为自己想弄死它的念头感到不安。还说“蜘蛛也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它也应该有生存下去的权利”(哪怕它侵犯了别人的生存权)。还因为蜘蛛有坚忍的意志,“单凭这一点,我便不该有伤害它的心理”。既然“我从小就喜欢小动物,平时连一只蚂蚁都不愿随便加以伤害,何况是一只正在困难中挣扎的蜘蛛呢?”那么刚才为什么要抬起脚来想踩死蜘蛛并且要对他们赶尽杀绝呢?虽然你今天没踩死它,那么在此以前有没有杀死过蜘蛛,以后还会不会杀死蜘蛛?这前后矛盾之处又将如何解释?这现实吗?
       雷雨短暂,雨过天晴。屋檐下又新结了一个蛛网,中央坐着肚皮鼓鼓的蜘蛛。就因为猜测它就是刚才“差点死在我的脚下,只是因为我一时的怜悯,它才得以逃生”的那只蜘蛛的缘故,作者现在对蜘蛛反而会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它。看到了他的可爱、它的不屈不挠的一面,和它那巧妙织成的动人的网。刚才还那么让她厌恶的蜘蛛,竟然在“一场雷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彻底改变了作者对它的看法,从“本能的厌恶”、“赶尽杀绝”马上转到怜悯喜欢并用欣赏的眼光看它,理由仅仅是因为我一时的怜悯使它死里逃生,它的不屈不挠的毅力和它那巧妙织成的蛛网。这能成立吗?要改变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的反应有这么容易吗?比如你讨厌蛆虫,会因为它在粪坑的边沿爬上来又掉下去,掉下去又爬上来的那种“不屈不挠”而改变对它的本能厌恶从此不想伤害它进而爱它呢?此时用欣赏的眼光看蛆虫是否会觉得它的可爱和纯洁?再说欣赏蛛网和欣赏蜘蛛是两码事。正如爱吃蜂蜜未必就爱蜜蜂,爱吃草鱼未必就爱草鱼一样,欣赏蛛网并不等于欣赏蜘蛛,况且蜘蛛和蛆虫一样令人讨厌。
       其次,得出的结论也同样荒唐。
       “不知道为什么,我以前只看到蜘蛛令我讨厌的一面,从没发现它也有可爱的一面呢!……大自然里隐藏着纯洁和恩惠,我竟然都把它给疏忽了。直到这一刻,我才深深地领悟到:原来,太阳、风雨、草叶、昆虫……全都是造物者为了愉悦我们而安排和使其存在的,问题只是看我们持什么样的心情和角度去欣赏,如何去发现和爱惜它罢了。”此处大自然里隐藏着“纯洁和恩惠”到底指什么?是蜘蛛的可爱还是美丽的蛛网?还是因为欣赏蛛网而喜欢蜘蛛带给她的愉悦?那么从此之后,作者又将如何面对满屋子的蜘蛛和蛛网,是除掉它们,还是与它们共存,让自己置身其间,做一个蜘蛛皇后,并用欣赏的眼光去享受大自然的恩赐进而陶醉其中呢?这一刻,作者是深深地领悟到“原来,太阳……全都是造物者为了愉悦我们而安排和使其存在的”。人不是宇宙的主宰,哪怕你用最欣赏的眼光去看,宇宙万物也不会为了愉悦人类而存在。自然万物之所以能存在,是因为有它存在的合理性。老鼠之所以能存在是因为自然界为它提供了生存的条件,它不是为了愉悦猫而活着。既然如此,太阳、风雨……也不会为了愉悦人而存在。如果作者说:“……原来,太阳、风雨、草叶、昆虫……都好象是造物者为了愉悦我们而安排和使其存在的,……”那倒还容易让人接受。
       张莉萍,浙江临海市灵江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