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研究者]城市化下农村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化研究
作者:张 洁

《文学教育》 2005年 第1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真正担负起学校小主人的职责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发挥和发展学生主体性和主动作用的基础是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按照他们自然的天性和原有的发展水平有层次、有序的实施教育,只有这样儿童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对农村学校的孩子而言,由于家长的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加之孩子很少有机会走向大都市,表现在待人接物及与人交际方面普遍存在着腼腆和羞涩的现象;农村的孩子缺乏大方的气质,既有客观上的因素,也有主观上的原因。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教化就越发显得重要,学校如何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实践体验活动,在实践体验活动中开掘和发展每个儿童的潜能,从而使儿童逐步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动探索者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学校确立的“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化”的实践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其目的是“给孩子一片发展的空间,让每个孩子体验成功,让每个孩子成为家乡的发展者、开拓者、报效者,现在争做道德小标兵,将来做一个城市化进程中的优秀公民”。确立这一研究课题正是合乎了社会、学校、学生和家长的客观需要,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须的。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有序竞争的社会,创新和发展是主旋律;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申博和申奥的相继成功,与国际接轨成为一种最响亮的“主题词”,对教育的呼唤从来没有如此强烈,培养高素质的、全方位的、具有多种才华能力的学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各种自主自动精神,具有社会意识的现代公民是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是学校教育呼应社会发展,追赶时代潮流的客观要求。
       (二)学校发展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既是一所初中薄弱学校,又是一所面临着诸多发展有利因素的农村学校,加强薄弱初中建设工程为我们赢得了契机,工业开发区党工委对教育的重视和要求给我们激励和鼓舞,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团结合作和勇于进取的精神给我们以信心和决心,所有这些为学校发展和创造办学亮点提供了一个历史机遇;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探究”是学校形成办学特色、创造办学亮点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三)学生发展的需要。
       农村的孩子憨厚、老实、淳朴,虽然家庭条件差了些,缺少家庭学习的氛围,但在学校教育与老师的文化熏陶下,那种渴望出人头地与发展自我的愿望却很强烈,他们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与拼搏,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快乐地学习,快速地成长,长大有所作为。”成了学生的奋斗目标,追赶时代的发展,争做一代新人,这是每个学生发展的需要。
       (四)家长对教育的需要。
       农村学生的家长自身文化层次低,缺知识、少文化,因此他们对学校教育寄予了极大的厚望,对教育的大期望值全寄托在学校老师身上,迫切希望通过我们学校的教育,能让自己的孩子感受和融入到大城市的生活节奏;希望自己的孩子尽早摆脱腼腆与羞涩,与城镇的孩子一样活泼开朗、善于交际,有一定的表达与表演能力;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乐学习,自主探究”,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对家庭有用的人才,这是学生家长对教育的迫切呼唤。
       二、本课题实施的若干途径
       “为每个孩子创造美好未来”,是学校提出的办学理念,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外延厚实的办学理念;围绕这一办学理念,我们构建以“立人”为目的的德育新体系。所谓美好未来,一是指孩子们有足够的能力适应并生存于不断进步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即他们能“学习自主、道德自律、健体自觉,交往自如”。二是他们能自由地按自己的意愿追求充实、高尚而幸福的生活,即他们“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善于思索、勇于创新、爱好艺术、提升精神”。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实践为主线”,以“体验”为途径,搭建活动舞台,引领学生开拓创新,人文素养的教化在此提升。
       (一)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校园文化,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奠基。
       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完善和建立了各种宣传阵地,如:道德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阅览室;教室里设有学习园地、争章栏、信息栏,又有图书角、卫生角、生物角的相互映衬,教室墙壁上悬挂的“快乐自主、滋养心灵”的校训时时刻刻激励着学生奋发进取,班级特色、学生个性在这里得到体现;走廊里、教室外,中英文对照的双语格言、双语警示牌、学生的书画习作、教师的泼墨写生营造出浓浓的人文氛围;校门口“弘扬民族精神,培育良好道德”、“让父母与孩子同学习,共成长”的标语高高悬挂,这无声的语言,这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感染、影响着学校全体师生,为学生的道德内化、价值引领、行为塑造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奠定了精神和物质基础。
       (二)以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为学生的实践体验和自我完善搭建平台。
       道德规范、个体素质,最终体现在行动中,表现在行为上。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究都揭示出这样一个特点:学生良好道德思想行为的形成、学生良好人文素养的形成,都具有发展性;关键是要通过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我们所积极倡导的“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发展的权力,为每一个学生都提供参与和发展的机会”正是基于这一思考。尤其是各类主题活动,为德育活动、道德教育、行为养成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为学生的实践搭建了平台,在实践活动中,引发学生顿悟、激发学生反思、激励学生进取,在实践中引领学生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开展“争做开发区好少年”系列活动,提高学生思想素养。
       “我是朱桥学校的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大讨论和“我为开发区的发展献一计”征文演讲活动,活动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与学生身边的事密切相关,学生踊跃参加,也很愿意发表意见,将学生的讨论、征文中的意见、建议汇合后制定的《嘉定区朱桥学校学生一日常规》和《朱桥学校文明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标兵行为准则》就具有广泛的学生基础和较强的可行性和认同性。继后再推出文明学生和行为规范示范员、行为规范示范班的评比和挂牌制度,文明礼仪教育从小事抓起,学生从身边的事做起,学生在“赶、学、帮、比”中实现了道德教育的多开端,养成教育得以加强,富有实效。
       2、开展“快乐中队”的创建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自动能力。
       “自己的组织自己建,自己的口号自己提”在“快乐中队创建活动”成果展示与评比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静态版面展评各有亮点,动态活动评比各有特色;在自主、自动活动中,具有中队特点的格言呼之而出,如:“挑战自我,自尊自信”,富有理性;“班级有我更精彩”,极富自信;“我们从这儿起飞”,充满了朝气;“我爱我家”,彰显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一份份快乐中队《公约》呈现在你面前,构思新颖、图文并茂的版面,快乐的歌舞表演,风趣幽默的相声说唱,富有自信的专题演讲,要不是亲眼所见,谁能相信所有这一切都出自少先队员的构思和实践。
       3、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的系列活动,深化学生思想道德意识。
       弘扬民族精神,开展“我是中国人,中国人了不起,做了不起的中国人”的教育活动,是德育“树魂立根”的永恒主题。“雷锋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做光荣的共青团员”、“党啊!我亲爱的母亲”、“敬礼!光荣的人民军队”、“赞美祖国诗朗诵”、“我和老师说说心里话”、“一份深情慰老人”等蕴含民族精神的系列活动,将小公民道德建设“五小”行动计划有机地融入其中,并有效地推进了“十个道德好习惯”的养成,体现出民族精神和时代心声的和弦跳动。
       4、开展“我健康,我快乐!”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自我保健意识。
       “我健康,我快乐!”,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来校作辅导讲座、组织学生观看心理健康教育录像、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导向丛书、心理咨询室个别谈心等,为提高学生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建立绿色通道。班主任对本班学生多谈话、多交流,尽可能掌握学生各方面的信息;对心理压抑的学生及时沟通,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养成健康的心理;面对挫折、困难为学生扶一把、送一程,引导学生逐渐适应环境、适应他人,融入团队,战胜自我,在挫折中经受磨炼。
       “我健康,我快乐!”对“特殊生”群体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建档、分析、疏导、追踪关心是最基础的工作环节,对他们而言关心他们心理的变化、情绪的波动比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更来得迫切,将这一部分学生吸引在“我健康,我快乐!”活动的旗帜下,是活动实效性最好的体现。
       5、开展“让父母与孩子同学习,共成长”的家庭教育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教育的快乐。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与父母同学习、共成长中感受到的快乐有着独特的功效。家长学校、社区教育活动、向家长开放教学活动、定期请家长和社区领导来校听课和评课、请家教有方的家长介绍经验、社区领导为学生作时事形势的报告等。学生在校内与家长的零距离接触,其新鲜感、快乐感是其它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家长也从“拥抱F1,放歌开发区”、“英语课本剧表演”、“绳子花样跳表演”和“素质教育进课堂”系列活动中亲眼目睹了孩子的进步、成长和走向成功。
       (三)张扬学生个性,唱响校园文化,提高学生活动能力。
       校园里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是中队活动整合利用的主体教育资源,对学生的成长与良好品德的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以“节日”为载体,开展各类活动,寓教于动,寓教于乐,寓教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月的学校艺术节,主题为“多彩的生活美好的家园”,拉开了艺术月的序幕:小品表演、诗歌朗诵、班级合唱团、书法美术作品汇展等,学生在活动中才能得以展现、智慧得以显露、情操得以陶冶、文化修养得以提高、行为得以强化;也体现了学生的自身价值,使学生产生荣誉感和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十一月的学校科技节,主题为“探索、实践、创新”科普活动,全校学生人人参与。听科技讲座、看科技影视将学生引入科幻的世界,制作科技小报、编印电脑小报、设计“我爱科学”专题黑板报、畅想科学幻想画画,一件件细腻的作品,充分表现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也为学生搭建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形成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校园氛围。
       十二月的学校跳踢节,单跳、双飞跳、穿八字跳,形式多,内容新,日积月累的刻苦训练,学生角逐在“跳踢节”之中,敏捷的身手,犹如飞燕的动作,持之以恒的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意志变得更为坚强。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的极好途径,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各种活动的条件,让学生在活动中成为主角,为他们充分施展才能和锻炼他们的能力创造条件是学校和教师的职责和义务;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也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志愿者社会服务队活动、社会考察——浏河营地两日游活动、课外实践活动——昆山亭林公园、上海海洋水族馆、参观北区开发区、与华亭导弹部队联欢活动等,学生在自主设计、自主活动、自主管理、自主总结中进行了自我教育,获得了自我发展,也满足了学生心理认知需求,其对学生产生的潜在影响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显露出来。
       (五)在打造学校精神的过程中深化学生的人文素养。
       学校精神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办学理念的精髓表达,更是特长个性的反映,学校通过不断提升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四个层面的工作目标,努力培育“挑战自我,不断超越”的学校精神,形成相互传递,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使人文素养的教化理念自觉地融入到学校精神之中,成为学生、教师、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宝贵财富。围绕打造学校精神所开展的各个层面的教育活动,始终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为主轴,以实践体验为主线,以搭建平台为载体,设计和开展活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是自我反思,不断深化的过程,是总结提高的过程。尤其是学生在活动中从锻炼自我、培养自我、发展自我,逐步走向完善自我,从小我走向大我,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逐步形成了团队合作精神,这也有利于学生美好人格的完善。
       三、本课题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发挥了少先队自动化功能。
       “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化研究”深入到学校各个领域,少先队员自动化教育活动在学校德育活动中显示出自立功能、自治功能、民主功能、创造功能、心理功能和辐射功能。校训内涵得以进一步深化:队员们爱学、会学、主动地学、快乐地学,持续发展地探索学习已形成氛围,首创的“校园之星”,“文明之星、科技之星、体育之星”等评比活动,进一步加强与改进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二)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伴随着少先队自动化能力的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学生兴趣爱好更加广泛,既具有个性,又具有共性,100%的学生至少有一项科技、艺术、体育类方面的兴趣爱好,60%的学生有2-3项科技、艺术、体育类方面的兴趣爱好,10%的学生获得了全国市区各类奖项。
       (三)提升了办学水平,提高了办学目标。
       本课题的实施,充分体现了“以德立校,自主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理念,促进了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弹性化、现代化,刚柔结合,形成合力,学校德育工作呈现持续的良好发展势头,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规范、自我发展的氛围得以巩固和发展,赢得社会、家长的好评,提高了公众办学的满意度,进一步深化了办人民满意的公信学校这一目标。“嘉定区体育先进学校”、“嘉定区艺术月优秀组织奖”、“嘉定区优秀文明班组”、“嘉定区文明单位”等奖旗、奖杯、奖状琳琅满目。学生参加区级以上各类比赛奖丰绩优,所有这一切充分体现了学校办学的成效,也体现了该课题实施的有效价值。
       (四)培养了一批具有自我教育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学生。
       课题实践研究提高了学生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知识面广,课堂学习思维更活跃,有主见,有观点,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五)促进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
       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积极性高涨,家长会出勤率达到了98%;学校推出的各项措施得到了家长的认同和呼应;面对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家长从心底里感激学校,感叹学校课题实践研究有实效,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满意率为98%。
       四、本课题的理性思考
       (一)队伍建设是基础。
       培养一支过硬的德育队伍,特别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班主任的理论学习,提高他们的领导艺术,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促使班主任积极主动地学习,自觉地掌握和运用教育科学理论,并能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指导开展好班级工作,改善班主任的工作理念是进一步推进课题建设和推广课题运用的基础。
       (二)领导重视是关键。
       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及统筹安排是学生人文素养教化活动顺利开展并获得预期实效的关键。加强领导、加强宣传,把学生人文素养教化活动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特色,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天地是学校今后长时期的工作方略。
       (三)社会支持是保障。
       实施“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化研究”还必须依靠社会的支持。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和家庭的共同配合,学校必须主动争取社会、家长的密切配合,坚持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提高育人的整体效应。
       (四)结合课改是源泉。
       实施“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化研究”必须与教育改革相结合。“二期课改的核心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样,实施“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化研究”要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知、情、意等诸方面能够和谐地发展。
       张洁,资深教师,现居上海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