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鉴赏者]浅析怀古诗的基本模式
作者:常 云

《文学教育》 2005年 第1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怀古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众多种类中最为别样的一种,相对于边塞诗、闲适诗、送别诗、闺怨诗等其它类别,它有着相当大的独立性,在创作上有自己的基本模式。
       一、稳定的写作思路
       这类诗歌的基本思路是:看→想→叹。看,即登临所见;想,即怀想古人古事;叹,即表达内心感慨。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先写赤壁壮景(看),再写周瑜韵事(想),最后“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叹)。
       当然这种模式也有变形。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是“想”,最后一句是“看”,本诗虽无“叹”,但“叹意”明显蕴含诗中,不言自明。
       再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文主要是“想”,作者依次想到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全文也并无“叹”的内容,但“叹意”早在“想”的过程中充分表达了。
       二、稳定的主体和风格
       怀古诗的主题有三类。一类是借古讽今,二是借古抒怀,三是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多是借古事劝世,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通过叙写孙权抗曹,刘裕北伐,寄意南宋朝廷北伐抗金,收复失地的。借古伤怀是指借古人古事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或内心的失意。苏轼在“念奴娇”中塑造一个年轻有为、英俊潇洒的周瑜不就是感叹自己功业无成,垂垂老矣嘛!表现昔盛今衰感慨的主题的诗歌也颇为不少。李白《越中览古》先极写越国兴盛之状,再笔锋一转,抖落千丈,极写今日之荒凉。两相对比,流露出物是人非、兴亡无常的伤感。刘禹锡《乌衣巷》《石头城》也属此类。
       以上谈了怀古诗主题的三个侧面,也正是这样的主题奠定了怀古诗统一的风格特点:沉郁悲壮。
       三、稳定的艺术表现
       1、描写、记叙、抒情相结合
       这是由这类诗歌的基本写作思路所决定的,“看”就是写景,属于描写;“想”就是忆古人古事,属于记叙;“叹”就是表达感慨,属于抒情。
       2、对比手法的运用
       怀古诗既要述往事,又要叹今朝;既要思及古人,又要关照自我,所以几乎所有的怀古诗都有对比手法的运用。如越宫今昔的对比,周瑜、苏轼的对比,孙吴与南宋的对比。
       3、虚实结合
       怀古诗顾名思义,要怀想古人古事,怀想属于想象,想象属于虚写。另外怀古诗又必然会关注自我和现实,这属于实写的内容。虚实结合是怀古诗不可不关注的一个内容。
       怀古诗的结构是稳定的,主题和风格是稳定的,艺术表现是稳定的。它是诗苑中的一朵奇葩,有着别样的红艳。
       常云,教师,现居山东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