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读者]“自主.创新”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作者:唐永红

《文学教育》 2005年 第1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在新课程理念下,阅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种理念下,我们“中学语文‘自主、创新’阅读教学研究”课题组成员根据阅读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集体的共同研讨,构建了以改变教师原有的阅读教学方式和学生的阅读方式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和创新阅读能力为根本目的的阅读教学模式,即“问题情境——自主阅读——质疑探究、合作交流——评价体验——拓展创新”的模式。
       下面结合《我与地坛》的阅读教学谈谈本模式的基本环节与具体操作:
       (一)问题情境
       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于阅读者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阅读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给思维以动力。进行《我与地坛》阅读教学时,首先以《命运交响曲》激荡人心的旋律营造出情境,在学生自主了解、介绍作者的过程中,引发学生对作者内心世界进行积极、深入探寻的欲望。
       (二)自主阅读
       所谓自主阅读,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知识的过程。因为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文本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的知识。这种阅读是以作者和作品为中心的“还原性阅读”。自主阅读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自读之始不借助任何资料和任何信息,读过一、两遍之后反思读书所得,随后借助文本提示、文末注解以及思考题、相关资料(包括辅导书和网络)深入钻研文本,学生在钻研过程中,只有形成自己的阅读感受,才可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本环节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明确教学进度;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提供相关参考资料。
       (三)质疑探究、合作交流
       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和老师平衡调配,阅读前把学生分为几个固定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在学习小组讨论会上把自己对所阅读文本的独特感受和不明白的问题说出来,由小组共同分析与探讨。然后评出本小组最有见解的感受和归纳出不能解决的若干问题,准备在课堂上提出来,教师以“伙伴”的身份随机参与一个学习小组的交流与讨论,切不可喧宾夺主。
       接下来,在学生个体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整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人际交往是学习者个性发展的基本条件,语文学习是文本、教师、学生之间的对话。没有学生间互动的课堂教学,无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这里,教师是探究问题的组织者、指导者、点拨者,本环节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是为了确保阅读课堂教学不偏离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而设计的。
       在《我与地坛》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自主阅读的情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把自读过程中弄不明白的问题或阅读感受提出来,探讨文本深层次的内容。在交流互动中,学生思想的火花时刻在闪现,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地坛给了作者怎样的“启示”?为什么地坛可以给作者这样的启示?作者“给母亲出了一个难题”,“难题”是什么?文章中母亲是怎样面对这样的“难题”的?从母亲对待“难题”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母亲”给了“我”怎样的生存启示?我、地坛、母亲三者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要在课堂上探究,也不必都在课堂上探究(如偏离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的问题、简单的资料性问题)。对某些尚未在组内或全班通过征答、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走向课外,这时教师应予以及时的指导(如落实好检查措施等)。
       (四)评价体验
       评价体验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学生主体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主动发展的动力和主动发展的能力。评价体验的主要任务在于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提高主动发展的能力。为此,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应重视:一是对学生在进行自主阅读、合作发现、实践运用等阅读活动中表现出的自主性、主动性、独创性等主体精神和品质进行评价,使学生获得通过自主阅读获取知识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阅读期望值,增强学生阅读的信心和动力;二是要引导学生对创新阅读的活动过程进行反思,重点是提炼解决问题、获取新知的思想方法和有效策略,使学生对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有所领悟,并自觉地将思维指向思想方法和阅读策略上,以提高主动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探讨《我与地坛》的自主阅读讨论题后,集中探究带普遍性的、典型性的问题,并就所交流的问题进行评价体验。有学生就提出这样的问题:生活中的你曾因无意或者说因自己的所谓个性、所谓逆反心理而给母亲出过难题吗?读完这篇文章后,同学们对“苦难”和“人生”有什么新的感悟呢?我们到底是为什么而生?该怎样的活?这样,学生在交流探讨中自己体会、领悟,突破难点,在思维得到拓展的同时,也得到情感的熏陶,完成情感的自我升华。
       (五)拓展创新
       本模式最后一个环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鉴赏性阅读。学生可以对阅读文本的内容、语言、艺术特色等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对相关主题或形式的其他文本进行比较、探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阅读完《我与地坛》后,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找来了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和《有关庙的回忆》、海子《活在珍贵的人间》、张喜琳《期盼》等作品及访谈《史铁生:要为活着找到充分理由》、《史铁生:对死亡要有一种幽默的态度》等资料,集体交流探讨作家的内心世界,赏析作家的艺术创作特色,进一步理解了《我与地坛》的思想内涵。“‘死是必然降临的节日,顽强的活着是一种幸福’,这是史铁生在地坛获得的生命感悟,何尝不是对我们思想的一种启迪呢?真的,活着真好!”学生在课堂上不由自主地发出这样的感慨。
       在本模式中,“自主阅读”、“质疑探究、合作交流”、“评价体验”、“拓展创新”等几个环节构成学生自主阅读、创新发展的一个活动系统,每个环节中学生的活动是开放性的,而环节与环节是紧密相连的,为学生系统地提供自己探索、充分展现、愉快合作、自我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本模式中起重要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独到见解,教师应给予肯定,并因势利导,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看法,不强求答案的一致,这样,才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创新阅读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唐永红,中学教师,现居湖南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