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研究者]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主体性
作者:虞秀群

《文学教育》 2005年 第1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课改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对学生主体的尊重,被提高到空前重要的地位,语文作为张扬人文精神的重要学科,树起尊重人性的大旗,是每个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那么语文教学中到底应该怎样做到尊重学生主体性呢?
       尊重学生主体性就是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
       正如世界上找不出完全相同的两张脸,也找不到个性相同的两个学生。学生个性有的热情似火,有的孤僻冷漠,有的才思敏捷,有的反应迟钝,有的温顺,有的暴躁,有的顽强勇敢,有的优柔寡断。要尊重学生,首先要正视学生个性差异的客观存在,并尊重这种客观存在,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要做到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指导学生选择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以阅读教学为例,有的学生喜欢默读,有的喜欢朗读,有的喜欢摇头晃脑的读,有的喜欢听别人读等等,不一而足。这时教师可通过要求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办法来组织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作文教学中,有同学喜欢先打草稿再誊抄,有的则打完腹稿一气呵成。有的喜欢当堂完成,有的则要过几天才能上交,教师应允许学生学习方式上存在差异,甚至指导学生采用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2、教学评价要因人而异
       我们对这一现象都不会陌生:用水去浇沙子,哪怕浇再多的水,沙子依然如故,而用水去浇海绵,海绵则越浇越重,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用固定的方法作用于不同的对象并不一定能收到相同的实效,在教学评价中,我们应坚持因人而异,对好强固执的学生,我们可重锤敲响鼓,使之迅速醒悟,对自尊心强而心理脆弱的学生,则应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同时,我们还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例如学生在作文中流露消极厌学情绪时我们可这样激励:“你像一只五彩斑斓的风筝,能否飞得更高些,生命之线在你自己手中……。”学生作业字迹潦草时,我们可这样暗示:“你能写得更工整一些吗?盼着……”
       在教学评价中,我们一定要给学生以平等,以平等造就平等,给学生以宽容,以宽容培养宽容,给学生以思想,以思想点燃思想,培育他们和谐的个性。
       尊重学生主体性就是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
       众所周知,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辩证统一的学科,文学作品的特点决定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读者对同一作品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作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对教材的独特理解。
       1、尊重学生对教材的独特体验
       传统教学中我们的学生读的是一样的书,做的是一样的题,得到的是一样的结论,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其实就阅读材料本身来说,不同经历、不同阅历、不同教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解读,例如读《项链》有人读出女主人公的虚荣、有人读出了女主人公的诚实……
       2、尊重学生对生活独特的解读
       传统的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中,过份强调了格式与程序,忽视了学生活生生的生命与思想,对学生个体精神自由发展缺乏起码的尊重,长期的教育结果使学生看到了蜡烛就想到了老师,看到了蜜蜂就想到了劳动人民,看到了钟表就想到了时间的可贵……思维如出一辙,个性全无。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去解读生活,例如以校门口的小摊为解读对象,有的学生读出生意人的精明、有的学生读出陌生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有的学生读出了生活的艰辛……虽然这些阅读角度不同,深度也不同,但是都是发自于学生内心的,都是学生独特的体验,教师都应该尊重并呵护。
       尊重学生主体性就是尊重学生独特的需要
       教师要研究学生成长的规律,尊重学生发展的正常需要,尽量满足他们健康的需要,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快乐的成长。
       1、尽量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
       一个教师每天要面对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不同的学生,他们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中有的品学兼优,但无庸讳言,他们中也有学习比较吃力的,来自单亲家庭的,甚至是心理生理有障碍的。要尊重学生,首先不要轻易地把一名学生看成差生,要知道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之处,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这也往往是他们的转折点。
       例如,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他的前任教师反映他曾经多次涂改成绩报告单上的分数,在发成绩报告单的时候,我特意没给他填分数,真诚地找他谈心,通过交流,我知道他父母离异,每当假期他会和远嫁他乡的母亲有短暂的相处,而他无颜把挂满灯笼的成绩报告单交给母亲,于是他才出此下策,我立刻答应借分给他,但要求他下学期好好学习,争取还分,后来的结果正如许多书中所写一样,他完全变了一个人。
       2、设法满足学生高尚的需要
       学生的内心都有一种想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的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满足、引导,这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笔者由于长期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又兼做管理工作,常常疲于应付,有时考试实在没空监考时,学生便向我提出无需监考并保证认真考试,独立答卷,我答应了他们的要求,满足了他们想要成为高尚的人的想法,师生之间互相信任,关系融洽,学生的考试成绩真实地反馈出了教和学的不足。你给了他尊重,他就还给你尊重,同时他还懂得了自重。
       虞秀群,教师,现居江苏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