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作家立场]骨感、肉感与美感
作者:单正平

《天涯》 2003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我写这些文字时,釜山亚运会的游泳项目正比赛得热火朝天。中国女子游泳获得的金牌,已高居各国之首了。电视上这些游泳运动员,显然是本书(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里那些泳装女郎的广义后代。甚至于,我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照片上某个女子,就是今日中国某女泳将的祖母!我们无法考证照片上的泳装女子谁是运动员,谁是普通游泳爱好者甚至于穿着泳装却不会游泳——这种人并不少见。海边和游泳池里经常见到此类情景:下水的女子,从少年到中年至少有一半是不会游泳的。所以,看这些照片,如同看现在的挂历以及专为卡拉OK制作的MTV,那里面的泳装女郎其实与游泳没有多大关系。泳装已成为特殊的时装,一如比基尼是女人共同而永远的新衣——既然女人已经成为时尚的皇帝,谁敢像那个古老童话里的小孩,说穿比基尼的女子是赤身裸体!
       跟现在的专业运动员比,照片里的这些泳装女郎显然更美丽,身材更匀称。在1930年代,体育运动的商业化程度还非常低,大家都是业余玩玩,像如今这样的专业运动员在那时几乎没有。从这个意义上说,照片上的女郎们,其身材和那时的运动员也没有太多区别。现在的运动员,身材是专业身材,肌肉是专业肌肉。打篮球没有200厘米以上的身高,基本就没戏,轻量级举重身高若超过170厘米,要拿冠军简直就是一个美丽的空想。而摔跤相扑之类,干脆就是比谁肉多块大了。运动员的身体,被运动异化了。
       更有甚者,运动员为了出成绩,破记录,拿高额奖金,很多服用兴奋剂的,其结果就是身体的畸形发展。女人长出浑身汗毛,喉头变大,声音变粗,当然肌肉极度发达更是题中应有之义。不独游泳,很多竞技项目,都使本来美丽的女人,变得粗犷孔武,甚至畸形丑陋了。为了金牌,为了金牌后面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运动员已经开始拿自己的生命做赌注了。
       那么模特呢?现在的模特又被标准化了,这和照片上的泳装女性显然不同。现在的模特身高大体相当,世界统一标准大约在175厘米左右,太矮太高都不行;她们的身材即一般所说的三围尺寸,也要匀称而偏瘦,甚至极瘦,那种排骨式的超瘦型,还曾被赞美为具有“骨感”之美。近年来对模特削瘦度的要求比前些年要宽松一些,“骨感”的地位已然遭遇挑战。我曾看见某期《深圳周刊》封面上的一幅美国照片,画面是美国的肥婆比赛。T型台上走着一个体重起码有二百公斤的超级肥婆,她的肥臀向后突出至少有五十公分,让六小龄童在那尊臀上耍一段猴戏可能有困难,让天津著名小孩刘媛媛站上去唱一段京戏《沙家浜》,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她那深紫色的比基尼,就像登山运动员固定在雪原上的帐篷,几根绳子拉扯得非常艰难——肉,实在太大了。她身体的其他部位我就不说了。总之,这个肥婆是一脸的自豪,那显然是因为她达到了无人能及的肥胖巅峰。台下的女观众也大多肥得让人赞叹,她们同样也在开怀大笑。她们的伟大质量和笑声好像要把那个建筑物撑破了。最妙的是画面上方的大字标题:“肉感挑战骨感!”女性的审美时尚,要进入一个肉感时代了吗?
       现在的模特,动作姿态包括神情也被统一、机械化了。她们无论长相如何,无论穿何种时装,走的步伐都是全世界统一的所谓“猫步”,一样的摆胯扭腰,一样的回眸冷视而且没有目标。但这些泳装女郎不同,她们姿态各异,表情丰富。跟现在的模特比,她们不是在展示泳装,而毋宁是在炫耀她们健美的身体。
       我们大体上可以把这样的身材和表情看成那个时代的风尚和审美标准的体现。除了当时西方的影响,五四以来,列强赠送给中国的“东亚病夫”蔑称,刺激中国人渴望从身体到灵魂都能强壮起来。鲁迅就曾希望中国人能“野蛮其体魄”。有不少人,比如潘光旦、张竞生就希望用优生学方法,改良中国人的人种。所谓改良人种,其实就是增加混血程度,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人婚配生育,其子女必然强壮。在农业领域,杂交优势是培育良种的基本原则。在人类自身的生产中,杂交有文化上的种种困难,弄不好就会沾上种族主义的黑垢。所以潘光旦、张竞生的主张后来就没有人公然提倡了。但在美国,杂交优势导致了整个民族身体的强壮,则是明显不过的事实。1930年代国民政府发起新生活运动,其主要内容和目标之一,就是增进、改良民众体质。从这个背景来看,图片中这些女郎形象,实际表现了五四以来中国人心目中比较理想的女性身体,虽然照片中的女性不能代表中国多数妇女。
       1930年代这种健康人体的理想模式,其流风一直延续了下来。毛泽东对体育的题词,主旨也是“增强人民体质”。但到1960年代后,中国人对男女平等思想的理解有点过头,即要求在一切方面男女都平等,毛泽东也鼓励女性要“不爱红装爱武装”。在冷兵器时代和一般火器时代,武装的女性其实就是男性化的女性。我们从那时大量的宣传画中可以看到:工农兵三人并排而立,背景或是三面红旗,或是毛泽东像,或是浓烟滚滚的如林烟囱和麦浪翻滚的田野,男工人头戴鸭舌帽,男解放军肩上刺刀闪闪亮,女农民一捆麦穗搁胸前挡住乳房。重要的是他们三人的胳膊是一样的粗,手是一样的大,脸膛是一样的健康红,嘴巴是一样的阔大,往外喷涌着完全一样的喜悦和豪迈。要不是她头上的白毛巾和脑袋后的齐肩短发,我们看不出这是个女人。平等的健康或健康的平等,遮蔽、取消了性别差异。独立的女性人体美,已经不存在了。
       初看有点奇怪:贫穷苦难、营养不良的生活所培育出来的人,有一部分是非常强壮的。我看过几本传教士写的书,他们写到上世纪末年的中国劳动者,都惊叹他们身体之健壮和抵抗疾病侵害的能力之强。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瓦德西拳乱笔记》一书中,对中国劳苦大众的强壮身体也赞叹有加,说他们要是当兵,其实比欧洲士兵更厉害。但我们知道,那时中国人的营养实在非常之差。那么这些强壮者从哪里来?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很低的医疗水平导致很高的婴儿死亡率和疾病死亡率(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因此很短,1952年时只有三十五岁)。这种高死亡率造成的唯一积极结果是,活下来的人,都是生命力旺盛的人,是经受住了考验的人。2002年在全国各电视台热播的《激情燃烧的岁月》,主人公石光荣在战争中受伤十八处,仍然活得很健康。这在和平年代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事,一般人受一处伤都成了光荣残废被养起来了。红军长征一年,三十万人到陕北只剩下三万多,是真正的精英。他们既是政治思想和行为能力上的精英,也是身体生理机制上的精英。古人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我们也可以说,大难不死,多可长寿!生命潜能在危险中、在苦难中才能被彻底激发出来,当然,前提是你得有这个潜能。
       在医疗发达的现代社会,高超的医疗技术,使婴儿死亡率大大下降,使许多本因重病无望延寿的人起死回生。这样,人均寿命是大大延长了,但人的生理机能总体上是弱化了。这一方面是因为医疗技术的进步干扰、破坏了人类的自然淘汰机制。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因素是,技术的发展使生活日益舒适,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身体的孱弱。虽然专业运动员的体能技术都在不断提高,虽然普通民众的身材逐代增长,但不能否认一个简单的事实:普通青年人的身体机能,总体上却比三十年前退化了。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择其大者,不外以下诸方面:现代城市噪音污染使我们的听觉能力严重退化,从年轻人喜欢的音乐就能看出,音乐的声音不到一百分贝以上他们就不可能有快感;光污染使我们的视觉能力严重退化,百分之七八十的学生都成了近视眼;身体的耐力、速度、爆发力、协调性、灵活性,乃至负重的能力,比起三十年前已经有了大幅下降;至于因为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导致的各种现代疾病比如肥胖症之类,就不必说了。
       我们的智力在不断发达,而身体却在日益孱弱。著名科学家霍金也许就成了这一趋势的最佳象征。他具有的象征意义,可能要超过他的科学贡献。这个象征意义就是现代人的发展前景:日益聪明乃至无限聪明的大脑,日渐孱弱直至丧失活动能力的身体。我看见霍金歪在轮椅上的样子,很替他难过。上帝给了他一个无与伦比的大脑,却让他的身体变得孱弱无比。上帝是不愿意让人间有完美的事情?
       我们的头脑越来越聪明,聪明到可能记住世界上任何复杂的事情,假如大脑中能够置入很多超级电脑的话。我们的身体越来越孱弱,直到有一天像霍金那样,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有没有“双赢”的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有霍金的大脑,泰森的身体?要是没有这种可能,大脑和身体只能有一个获得高度发展,那我们取什么?我们要身体还是要大脑?我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宁要健康的身体而不要复杂的大脑。身体健康头脑简单的人,大多能活得比较愉快,他至少没有身体痛苦的折磨。美国田径和篮球运动员,常常在获得胜利或一个惊人的肢体表演动作后,面对观众和电视镜头那种狂喜情绪的狂放发泄,老让我觉得他更像一头极具生命活力的野兽。头脑复杂身体虚弱,则很少有快乐,因为即使你善于神游天外,有发现智慧的快乐,有嘲讽愚蠢的快乐,有玩弄幽默的快乐,但这些快乐根本抵消不了身体病残带来的痛苦。
       所以,无论如何,我们看见健康的身体,总是一件愉快的事。要是健康再加上美丽,那就更让人开心了。要是健康、美丽之外,还有聪慧、机敏、风度、气质的配合,哪还得了!那不成神仙了么?
       事实上,现在的传媒就正在制造这样的神话。选美比赛,除了比相貌体形——当然要穿一穿比基尼,还要比才艺。而所谓才艺,就是比知识的渊博,反应的机敏,谈吐的得体和语言的生动活泼。
       但这样的比赛本身就经常制造幽默。某次我偶然看中央电视台的选美比赛,佳丽们进入到决赛阶段的才艺比赛了。主持人要几个美人回答同一个问题:“假如让你在美丽、财富和智慧三者间选择一个,你要什么?理由何在?”
       第一个略作思索,回答道:我要智慧,因为智慧最重要。第二个也回答说要智慧,因为没有智慧的美不是真正的美,只有心灵的美的才是真正的美。第三个依然选择智慧,理由也不新鲜。第四个大概觉得要独辟蹊径,就选择了财富。她说有了财富,就可以获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可以增长智慧,可以做美容使自己更美。后面的一二佳人,也还是在智慧和财富之间倒腾掂量。最终没有一个佳人选择美。
       我看得痛心疾首。她们居然不选择美!我的理由很简单:“财富可以积累,发财总有机会;智慧可以学习,心灵可以培育;惟独美是稍纵即逝的东西,有一次机会你还不抓住,岂不是傻瓜一个!”我气得对着电视骂道:这哪里是在比才艺智慧,简直是在比愚蠢虚伪。美人们明明知道自己的美是最值钱的最值得珍惜的,但她们不敢说实话。她们要说实话,担心评委说她们心灵不美,只有一个徒有其表的美皮囊!所以她们要贬低自己的容貌外表而显示自己的心灵。
       要不是对自己沟壑纵横的老脸和弯弯扭扭的身板有自知之明,我真想去报名选美了!
       美就是美。女性美就是容貌形体的美,甭扯别的!你硬要说气质风度很重要那当然也没有错,但气质风度的来源是知识、智慧和心灵的善,与美没有关系。你说心灵美,我们把心脏掏出来看美不美!
       美是稍纵即逝的,所以懂得美的美人们都对青春对生命感到绝望。正因此,人们才用语言、绘画等方式,竭尽全力去保存、记忆美。而自从人类发明了照相术,发明了电影、电视后,美得以大量地、无限制地保留下来。美因此而永恒了。这本泳装人体照片就是无数美人影像中的一点点。
       美被保留下来,给后来者提供了学习模仿的样板,也提供了超越胜出的指标。老美人影子越来越多,新美人成功的压力和难度就越来越大。一个梦露,就让多少英雌气短心虚;银幕荧屏上有无数美影儿晃悠,快要让后世佳丽彻底绝望了。因为,如果电脑里的虚拟爱情、无性爱情被身体日益孱弱的男人所接受,他们选择的幽会对象是古老的梦露还是年轻的活人,就很难说了。
       影子?还是实在?对于美学而言,这是个问题。
       单正平,学者,现居海口。主要著作有《膝盖下的思想》、《行走在边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