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作家立场]解读动物童话
作者:李寒秋

《天涯》 2002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小时候看过的动物童话现在都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只是那些有鲜明的社会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还留在记忆深处。先辈们用心良苦,恨不得将一切人生的沧桑与经验,自己所抱有的对强者与富人的仇恨、对弱者与穷人的同情以及自己所具备的广泛的正义感都用这些艺术形象全部灌输进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不管这种方式是否会引起孩子们的厌烦。
       多年以后,在思想的迷宫里经过了几多曲折与反复,终于在某一天恍然大悟,豁然开朗,对先辈们的说教与灌输所抱有的轻蔑与厌烦的态度都已经消逝,对他们的理想与事业重新获得了同情与理解的心情。于是,这些尘封已久的艺术形象都在我的脑海中鲜活起来了。现在,我终于也能怀着较为同情与理解的态度来咀嚼先辈们的文学和艺术创作了。艺术家们无限丰富的同情心与想象力,平等地施与世间的一切弱势者,连鸟兽也没有遗忘,这种爱的确是伟大广泛啊!
       强大与和平的大象
       大象是一种多么庞大大、多么仁慈的动物啊!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多种生存的技巧,一只灵巧的长鼻子与两根长长的牙是极为灵活有效的生存工具。大象的鼻子有极为灵敏的嗅觉,能够嗅出地下的水源,这在干旱时有极大的用处,潜水时,长长的鼻子可以当作通气管;长牙能够挖土,也是防御与进攻的利器;庞大的身躯可以经受一般的动物所不能经受的打击;粗壮的四肢在各种地面上都能够行走自如;有巨大的几乎是使不完的力气,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小树连根拔起,能长时间地在河流甚至是海峡中泅渡。因此,没有任何猛兽敢于侵犯它们,任何艰难险阻也阻挡不了它们长途迁徙的步伐。
       大象强大无比,无所畏惧,性格温和,没有攻击性与统治欲,令一切弱小动物乐于亲近,乐于接受其庇护。在非洲热带草原与南亚与东南亚的热带森林中,大象拔除了小树,让可食的草类得到阳光而生长,给那些食草动物的生存提供了机会。大象的周围总是聚集着众多的小动物,希望能从大象的身边分享到一些残羹剩饭。从来没见过大象驱赶它们,或者要求收取保护费以及占山为王、作威作福等诸如此类的下流卑鄙的行动。
       这样的存在才是最为理想的生存状态呀——自食其力,与世无争,慷慨大方,成人之美,索取甚少,付出甚多,有极其强大的自卫之力,却无丝毫害人之心。大象真是动物世界的仁者啊!乐于将自己的一切与所有的人分享,温和公正地对待一切人,这正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啊!仁者无敌,修仁义以来远人。在这方面,大象表现得比人类更为纯净、完美与突出。圣人云,礼失求诸野。信矣!
       作威作福的强者——猛兽类
       弱肉强食的邪恶行径,应该就是这些动物们干的,本来就是自然规律,不必多愁善感,大惊小怪。但是从弱小动物的角度出发,它们当然不能够接受这一切了。在造物主面前万物平等,凭什么我就该为你的生存而牺牲与奉献?为什么不愿意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原则虽然在道义上完全可以成立,但总是敌不过现实中赤裸裸的暴力。古往今来,这类论辩的必然结果就是以力服人,强者为王,从来就没有过例外,想必现在甚至今后也是如此吧。
       在过去的童话中,人们总是把狮子、虎豹与豺狼当作反面角色,这些猛兽们欺负弱小动物们,是不折不扣的大坏蛋。现在的童话倒不提倡这种敌我分明的阶级仇恨了,但在营造全世界的动物不分敌我亲如一家的友爱气氛的同时,又出现了一个难题即老虎狮子们靠什么来填饱自己的肚皮。如果继续让它们吃弱小动物的肉,那么这种不分强弱的友爱亲善就是一种空想。如果不让它们吃肉,那么饿死了猛兽们,似乎也是悲惨事件,有损于普天同庆、皆大欢喜的气氛。总而言之,这个矛盾得不到圆满的解决。
       美国动画巨片《狮子王》在处理这个尖锐的问题时,只好以一种纯科学、非道德的生态学的姿态来回避。老狮子说什么活着吃食草动物的肉,自己死后,尸体腐烂变成了草,又被食草动物取食。这样世道轮回,大家就平等了,彼此心甘情愿,无怨无悔。这倒还算是一种比较老实坦白的处理方案。
       但是随后意大利人拍摄的同名动画连续剧以及较早拍摄的日本长篇动画片《森林大帝》中涉及到了这个问题时,竟然都设计了让狮子吃草的情节来彻底地消除这种矛盾。这种无视最基本的事实,任意幻想的做法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
       当年那只老鹰对王子说,我也要活命,我要活命就得吃肉。你救了那只鸽子,就是夺我的口粮。你有广博的同情心,为什么不愿意公正无私地惠及我呢?众生平等,你要保留鸽子的生命,难道就不愿意保留我的生命吗?王子于是割肉饲鹰,令人极为震撼与感动。
       鸽子生来就是要被老鹰吃,老鹰生来就是要吃鸽子,这是那只看不见的手的绝妙安排,平衡,经济,有效,自由秩序,以强凌弱,弱肉强食就是最自然的生存竞争,优胜劣汰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弱者必然的结果就是被强者们任意处置。童话的作者再有奇思妙想也不能解决这个难题。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弱小动物们
       弱小动物们联合起来,打倒一切肉食动物,这是那些童话中最经常出现的一个主题或者中心思想。但是弱小动物们其实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它们本性懦弱,自私自利,以邻为壑,只要猛兽抓住了别的同类或非同类,就意味着自己有几天安生的日子好过。因为猛兽们也需要时间来消化食物,抓紧时间进食吧,抓紧时间交配吧,保住性命,繁衍后代要紧啊!
       一有风吹草动,就惊慌失措,四散奔逃。过激流险滩时,一贯踩着牺牲者的尸体往上爬。要是没有肉食动物来进行定期清洗与淘汰的话,它们繁殖的后代就会将地球上的一切植物都吃光。总有一天,空气中的氧气就不够用,地球上将拥挤得连立足之地都没有。生命总体的数量越多,其中的个体的价值就越不重要,就更容易爆发争夺生存空间的大屠杀与大清洗。
       其实弱者之间的矛盾与强者与弱者之间的矛盾相比未必会有多少缓和的气氛,弱者之间的斗争一贯就是以死相拼。同利相嫉,同利相害,这是进行利害关系算计以后所必然采取的行动。弱者受了强者的侮辱与损害后,由于力量对比过于悬殊,也许会听天由命,自认倒霉,但是一旦受到与自己地位相同力量相当者的损害,就做出了极度的反应。平时他们之间缺乏实力的较量与测试,一旦发生矛盾就只有诉诸极端的、无节制的暴力。
       一般说来,猛兽之间互相打斗非常有程序性与仪式性,基本上不会出现重大伤亡事故。这是因为它们对自己尖牙利爪的厉害有充分的估计,在争斗时都是点到为止,见好就收,不会白白地送命。反正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有弱小动物可以欺负,完全可以向海外发展,另觅无主的土地,不必挤在一个地方死缠烂打,弄得两败俱伤,同归于尽。
       但是食草动物之间的争斗较之猛兽之间的争斗更具危险性。就像兔子,为了争夺地盘与交配权,经常进行激烈的争斗,而且最终要将对手置于死地。食草动物们没有闲暇的时间来冷静思考与算计,绝大部分的时间要来摄食与消化,白天要吃草,夜晚要消化,而且不管白天晚上要时刻防备猛兽们的袭击,只能将对手置于死地才最干净。免得自己丧失了宝贵的时间与精力,吃不好,休息不好,身体羸弱,无逃跑之力,以致成为猛兽们的牺牲品。
       指望弱小动物们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敌,实在是勉为其难,在技术上也不可行,它们最多能够做到为集体而牺牲个体罢了。在非洲草原上,斑马们集体生活在一起,当狮子穷追不舍,斑马群在争先恐后地逃命时,最后总会有一只斑马自愿或不自愿落在了后面。这只斑马为了群体的生存,甘愿牺牲自己,以小我换得了大我的继续生存,也许这就是所谓的集体无意识吧。
       被捕食者的生命意志总是敌不过捕食者的权力意志,生存的本能源于死亡的本能,生命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继起的生命。因此在必要时,弱势群体的一分子必须为群体的生存做出绝对的牺牲。只有从这种群体性的牺牲与奉献的角度来比较,弱者才在整体上比强者显示出了更强的生存能力。实际上,也只有弱者才会自愿或者不自愿地牺牲自己,而强者们一贯就是要别人去奉献与牺牲的。自己只管恣意妄为,哪怕死后世界马上毁灭!反正是活过了,吃过了,胡作非为过了,给这个生养它们的伟大世界留下了累累的白骨与累累的粪便,临走时没有一丝遗憾!
       
       两面派的狐狸和善献媚的猫
       阴险狡诈,坑蒙拐骗,自身并不强大,并不能以纯粹的暴力取胜,因此狐狸不会赤裸裸地宣传弱肉强食,刻意装出了一副温柔无害的模样。遇见了猛兽类,就宣传一切动物都应该互相友爱,禁止互相残食。一旦遇见比自己弱小的动物,就立刻高叫弱肉强食有理,尔等命该如此,一副凶神恶煞相。
       狐狸一方面与猛兽类有矛盾,时刻深受威胁,另一方面,自己又时不时欺负弱小动物,因此是中产阶级以及一切政治上的中间派的最为形象的象征。在那些童话中,有时让狐狸与猫、熊猫、山羊一起登台亮相,但是决不会出现狐狸与兔子一起玩耍的场景。看来,狐狸的处世哲学是,所有动物中,能够吃得了的就吃,吃不了的,就跟它们做朋友。这样决不会亏待自己,也决不会落得个羊肉吃不着,倒惹一身膻的尴尬下场。
       具有这种品行的人,也许不会反对一切弱者都联合起来,甚至会积极参与,为了今后的利益而上窜下跳,巧取豪夺。一旦被揭穿,就溜之大吉,或者躲进地洞钻进严密保护的堡垒中,死不出头。你们能奈我何?
       猫骨子里是个人主义者与自由主义者,虽然由于自身的生存能力有限,不得不依附于人类,内心中永远向往的是无拘无束与自由自在的生活。猫一有机会就会往外跑,体验原始的野性的感觉,一旦把猫带到了野外,它就不会听从主人的招呼,一付鬼鬼祟祟、万分警惕的样子,将主人视为陌生人。看来,此时此刻,猫的内心完全沉浸于野性的氛围中,在体验原始的自由独立的感觉。
       狗恋主,猫恋家。在猫看来,之所以接近人类,必要时还与人类亲热,完全是为了寻找到一个安全可靠、食宿无忧的庇护所,并非对人类情有独钟。在猫的祖先们看来,经过长期的观察与考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人这种两脚直立行走的动物,比较强大——人可以赶走对猫不利的猛兽类动物;有某些性格上的弱点可以加以利用——比较容易动感情,喜欢别的动物对其甜言蜜语,奴颜媚骨,百依百顺。因此可以在困难时投靠人类,自己还可以保留捕鼠的技能以备下岗与解雇之后的生计。在这方面,猫可比狗精明现实多了,永远保留了最后一招,决不会跟定一个主人,吊死在一棵树上。
       随大流的羊与被弱化的猪
       在《动物庄园》中,奥威尔将羊描述为一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动物。这个形象不是作家主观上任意编造的,羊这种动物,生性懦弱,具有极度的不安全感,一有风吹草动就惶惶不安,又不敢脱离群体的保护,唯恐自己落单。从不为天下先,一贯让胆大的同类出头,自己在后面紧紧跟上,因此这种特点专门被人类恶意利用。
       常常听说把先进分子比作新社会的领头羊,没有听说过什么领头狗,领头猪,领头牛之类的,当时好生奇怪。后来乱翻书才知道,在驱赶羊群进屠宰场时,羊群由于本能都不肯去那个弥漫着血腥味的陌生的地方,不管人们怎么驱赶也无济于事。这时候,人们便会牵出一只老羊,这只老羊走在那条一去不复返的死亡之路上,那些预定被屠宰的羊群见到有一只老前辈在引路,便争先恐后地追随而去。那只领头羊从一个暗门被人接走,那些追随者便死于屠刀之下。
       这样的故事几千年来总是在重演,羊们似乎从来不把前辈的教训记取,而是一直保持着跟定头百随波逐流的习性,痴心不改。
       猪的本性不懒不脏,勇敢独立,之所以好吃懒做,大腹便便,完全是人类刻意培养的结果。人类一贯就是利用他人的弱点,将其弱化,以便为自己所驱使与利用。在森林里,野猪是没有谁敢去惹的,因为它自由独立,勇敢坚强,而且脾气暴躁,受到攻击则跟侵略者拼命,连号称百兽之王的老虎见了它们都退避三舍。只有好吃懒做的家猪,人们才敢于对它们下手,老虎也最喜欢到村子里来背猪。看来,欺软怕硬,这是一切动物与人类的共性。“虚其心,实其腹,强其筋,弱其志。”驯化动物与驯化人类在行为模式上其实是高度一致的。
       猪跟人一样具有强烈的生存本能与自由意志,其表现甚至比一般的人还要突出。猪即使被弱化,在临上屠宰场之前总是哭天喊地,拼命挣扎,决不会像羊一样,乖乖地俯首就擒,引颈受戮。哭喊的是什么,大概就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吧——你们对我这么好,什么事都不让我干,原来就是为了吃我的肉啊!受人供养的必然代价就是被人食用,天下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残酷的命运所要索取的代价将毫厘不爽,自由与安逸永远也不可兼得。西人云,不自由,毋宁死耳!问题是要死于自由还是死于安乐?
       老鼠——流氓无产者
       古生物学家告诉我们,几亿年前人类的祖先的生存状态就跟现在的老鼠一模一样。当年的人类祖先,只有老鼠般大小,生活在巨型爬行动物恐龙的世界霸权下,是不折不扣的弱者。它们整天提心吊胆,只敢夜里出来活动,偷吃恐龙的蛋。一朝时来运转,天翻地覆,恐龙彻底灭亡,于是这些鼠辈们便成为了地球的主人。从此扬眉吐气,趾高气扬,一方面加速自身的进化,另一方面加速其它物种的灭绝,最后站起来挺起腰杆做人了!
       老鼠在这个生存竞争、弱肉强食的世界上处于极度无助、极度软弱的地位,绝大多数动物都可以欺负它与吞噬它,因此它永远处在生存的危机中。终日惶惶,朝不保夕,那些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它们永远也不可能享受,只能够全心全意为了糊口而四处奔波。四面八方都是敌人、竞争对手与陷阱机关,在这种处境下,还讲什么互谦互让?还讲什么体面与尊严?
       如何处理老鼠的政治成分与艺术形象,这是一个难题,它本身并没有什么攻击性与侵略性,但是对人类又毫无贡献,而且还专门损害人类的利益。于是人们给老鼠安上了一个“流氓无产者”的头衔,搞不清人与老鼠的矛盾到底是属于敌我矛盾还是人民内部矛盾。
       在我们的童话中,老鼠作为猫的牺牲品从来就没有以正面的形象出现过,倒是在美国的动画片中,老鼠的形象极为可爱、勇敢与机智,猫倒成了一个可笑与可气的反面角色。说明同为人类对老鼠的感情并不相同。
       恬不知耻的秃鹫与乌鸦
       自由自在,不劳而获,食腐逐臭,到处聒噪,显示自己如何飞得高,看得远,超脱红尘俗世中的种种罪恶。不过尽管高高在上,一双锐利的眼睛却牢牢盯着地面上的动静。一旦有死亡事件发生,马上就呼朋引类,大唱赞美诗与安魂曲,祈祷死者早日安息,然后大摆宴席,大吃大喝,毫无悲痛之情怜悯之心。
       得了便宜还卖乖,还在呱呱大叫,自己是多么地纯洁无辜,保持了道德上的优越感。自己是非暴力主义者,在强弱之争中保持了政治上的中立,决非首犯,最多是协从与帮闲。反正弱者已经牺牲了,尸体留着也是浪费,不如将一切都奉献出来吧。物质不灭,精神永存,他人的死换来了自己的生,这是多么富有哲理与诗意呀!
       何必自命清高,脱离群众呢?不要太爱惜自己的羽毛了,跟大家保持一致吧。黑衣大氅是咱们的制服,秃头长脖是咱们的职业病,口里念念有词,四处招摇撞骗就是咱们的神圣使命呀!反正司空见惯,法不责众,腐肉穿肠过,博爱心中留。吃饱了,才有力气飞到天上高叫——希望在天堂,随我入云霄。
       告诫尔等,逆来顺受是最高的美德,听天由命是最佳的选择,不要做无谓的反抗,弄得大家都不痛快。只怨自己生来命苦,赶快烧几柱高香,祈祷上帝让自己来生变成一头食肉动物吧!六道轮回,报应不爽,这是多么地公平呀!要绝对相信上帝的公正无私与无所不知。在上帝面前,我们都是有罪的,不要去区分谁是凶手,谁是受害者。死了,吃了,消化了,一切都归于粪土,这就是真正的平等。犯而勿校,勿念旧恶,赶快宽恕一切人吧!
       李寒秋,银行职员,现居湖南湘潭,曾发表文章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