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负暄琐话]“破窗理论”的启示
作者:黄胜利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4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一幢建筑物上的一块玻璃如果被人打破了又没有及时修复,其他人就有可能受到某种暗示性的纵容,于是会有更多的窗户玻璃被人打碎。这就是“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对银行加强和完善内控建设有着十分有益的启示。
       当前金融单位的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大案要案居高难下。但从案发的原因看,大多是由于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等看似“小节”造成的,而案发行大多也是管理混乱、内控制度形同虚设的行处。在这些案发行看来,违章违纪乃是小事一桩,致使不按规范操作已成为习惯,给作案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问题的根源在于,由于第一块“被打破的玻璃”没有及时修复,第一个“打破窗户”的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于是,在这种“环境的暗示和诱导下”,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的人违章操作,屡禁不止,致使内控制度有如“稻草人”成为摆设,正所谓“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破窗理论”要求金融单位在加强和完善内控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危害并全力以制止,构建人人自觉遵章守纪的良好内控环境。一要树立“违章无小事”的观念,绝不当“破窗”者,增强“护窗”的自觉性,养成按章办事的好习惯。二要严惩“第一个破窗”者及其之后的犯规者,维护制度的严肃性。违章不究,只能是养痈遗患。违章必究,才能以儆效尤。对违章者,既使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也应“小题大作”,给予必要的惩处,才能使规章制度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三要及时“补窗”。它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指必须认认真真地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善于发现“破窗”,切不可使检查成为例行公事,敷衍塞责。第二层指要举一反三,“亡羊补牢”,弥补原来规定之不足,进一步健全完善规章制度,使“窗户”无懈可击,从而使内控环境没有一个“破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