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直面现实]析“灾民情绪稳定”
作者:黄一龙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4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一有灾难降临,有关方面总不忘宣告“灾民情绪稳定”。这样的话在大灾大难之时讲出来,怎么听都像挨了打的在说身上不疼,死了娘的在说心里不悲,实在觉得别扭。
       人非木石,孰能无“情绪”!“情绪”如水,总受外力影响,波动是常态,“稳定”才特殊。夫妻吵架,朋友误解,上司白眼,邻居骂街,尚且不免不安,不免伤心,不安伤心就是情绪不稳定。经历一次大灾大难,亲人邻居蒙难,自己九死一生,已经如天之覆,如地之陷,加上房屋毁了财产没了,就算能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有床被子盖有碗热汤喝,将来如何究竟充满坎坷,怎么能像没事似的,一下就“情绪稳定”了?
       所以,我看这句话一定不是说给灾民听的。没有人会对死了娘的孝子说“我看你情绪稳定”,这样说等于骂他不仁不义,没心没肝——谨防挨打啊!
       这句话也不是说给非灾民听的。非灾民所关心的是这次灾难的真实情况,是天灾还是人祸,天灾是否有办法预防,人祸的责任者是受法律追究还是引咎辞职还是异地当官还是“总结深刻教训”把灾难当学费慷慨交出去;当然也关心灾民们灾后受到怎样的保护和安置,包括得到怎样的补偿,也就是他们现在和今后实实在在的生活,而不是“情绪”是否“稳定”。在对这些情形弄清楚以前,对于同胞遭受的巨大灾难,连非灾民的情绪都难稳定,何况灾民!
       那么这话该是说给领导和领导的领导听的了。报告首长,这里虽然受灾,但是百姓情绪稳定,情绪稳定则动作稳定,动作稳定则形势稳定,形势稳定则一切稳定嘛!
       请勿忘记,就在四十来年前,中华大地上的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了许多饥民。饿死人的事自然古今中外都有,而当年的最大特点就是四海之内“灾民情绪稳定”,不逃荒(因为不准),不上访(也因不准),不说吃不饱 (必须说相反的话:吃得饱极了),当然更不“异动”。当时的新闻媒体对此居然不着一宇,不出一声,真是死人如草寂无声,稳定极了。至今还听有的领导称赞,多好的人民呀!
       对于人民的灾难能够这样评价的领导,倒是真正的“情绪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