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直面现实]一些党校何以成为“注水干部”的摇篮?
作者:周士君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4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时下,假文凭无所不在,但任你如何想象,也想象不到某些专门为在职党政干部“充电”的党校,竟也成为伪造文凭和培养“注水干部”的“摇篮”。据6月16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海南省近日查处一起文凭批发大案,查获违规发放的文凭达数千张。其实,承担严肃的党政干部培训工作的党校,采取违法违规发放文凭赚取钱财者,恐怕绝非仅仅海南省党校一家。那么,专为在职干部“充电”的党校,何以“改行”为干部“注水”了呢?
       经济利益驱动是导致党校“改行”或不务正业的首要因素。受经济利益驱动,各地党校采取联合办学的名义,大肆招收各类在职人员参加的文凭班或学历班。他们以“研究生学历”为诱饵,吸引了一大批在职党政领导,纷纷拿公款到党校购买其需要的文凭。如在海南省党校的某个班上,学员只要增加半年学习时间、缴纳2000元,就可以拿到海南省党校研究生毕业证书。因此许多官员对此诱惑难以抗拒,这个班一次就招了110人,井在头一年就实现了在基层县市的扩张。其学员名册上更是囊括了税务局局长、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公安局副局长、供电公司经理、烟草公司经理、乡长、镇长等等实权人士,一个县近 10个乡镇和科局的头头几乎被其“一网打尽”,其中包括3名没有任何学历的局长。
       党校的特殊地位,使其成为一块法律监督的盲区。因为党校的特殊地位,使得许多监督者不得不“到此止步”。有了这种独特的优势“豁免”地位,恰恰成全了一些党校领导把党校办成“文凭批发店”的愿望。仍以海南省党校为例,为吸纳生源,他们轻易就拿到了颁发研究生毕业文凭的一纸批文。批文的理由自然是“考虑到海南省青年后备干部培养的实际需求”,于是与某名牌大学联合举办的研究生班,就成为其大肆圈钱的最好载体和手段。而为了招收到足够多的学生,使财源最大化,同时也给那些缴上了黄金白银的学员一个满意说法,不光日常的教学管理废弛,一些班的学员平均到课率竞只有20%,有的学员甚至到课率为零;而且考试的门槛被人为压低,以确保“人人合格、个个过关”。学校之所以如此放纵学员,自然是怕自己由此“断了财路”。
       党校成了“文凭批发店”,为扩大经营规模,然后是开办“分店”甚至“连锁店”。党校红火的经营,使得许多基层干部由此“脱胎挟骨”,“旧貌换新颜”,披上了“研究生”的光环,并由此踏上了荧好的仕途。当然,这些干部之所以把党校作为自己采购文凭的合作对象,除了党校名正言顺的信用资源外,更主要是在这里用公款交易起来有更大的保险系数。于是,学员们交来白花花的银子,领回“货真价实”的文凭,一个个名声响当当的“水干部”便由此诞生。更有甚者,就是党校违规招生的许多收入因为缺乏监督而“下道”,海南党校就有1700万元的收入落入具体办学者的私人腰包。
       当然,当这些个“文凭批发店”把一批批“水干部”送上一个个领导岗位后,其巨大的“负作用”,显然不是用任何一项经济指标可以涵盖和表述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