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短笛无腔]忽然想到
作者:陈四益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4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一、虽然二号“圣人”孟轲说过:“食、色,性也。”经书里也有“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话,但这只是说了一切动物的本能,并没有揭示人之为人的特质。猫狗也要饮食,猫狗也有男女——我们称之为公母或雄雌。如果仅以食、色为性,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还有多少呢?以身体写作者,视人为猫狗。
       二、物质生活的欲望太强烈,会荒废了精神生活。一个人如此,一座城市如此,一个国家也如此。没有精神生活的世界,可以是喧嚣的、浓烈的,但不会是理智的、久远的。一个人如此,一座城市如此,一个国家也如此。没有理智与久远,喧嚣、浓烈转瞬即逝,此所谓瞬息繁华。
       三、“读书无禁区”。有人坚决反对。换一个说法:“开卷有益”,反对的人就少一些。人们喜欢平和,其实,两句话的意思是相近的。如果读书有禁区,那么谁有资格划定与监管禁区?结论:必须是读书无禁区的人,否则,他怎样知道什么书当列入禁区?然而,又有谁能根据什么特许某些人而不是所有人“读书无禁区”呢?
       四、精神生活可以有指导,不能有监管,因为无法监管。秦始皇想监管,把一切他以为应当列入禁区的书都付之一炬,结果人们把它藏在墙壁里、头脑中。待到秦王朝一灭,这些划入禁区的书籍反成了汉王朝的国家指导思想。禁的结果,是加速其流播。与其徒劳无益地东堵西禁,不如花气力培养人们思想的能力。
       五、神农尝百草,才知道百草的性味。精神活动,也是如此。“五四”那一代人,打破了思想禁锢,遍尝了中外思想的性味,这才出现了思想界群星灿烂的局面。在精神生活中横加干预、设置禁区,看似安全,其实危险,它会降低民族的精神体质,使精神园地凋零。
       六、培养民族的精神辨别力,是精神文明的基础建设。这比禁止、封杀要困难得多,却有效得多,也有益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