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负暄琐话]人人都是一滴水
作者:储瑞耕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4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这部自传暂定名为《蝼蚁人生》,上部“成长年代”,时间跨度为1936年至1956年,20多万字的一个初稿,我花了一周的业余时间读完了,感慨丛生,不一而足。作者计划的中部叫“九死一生”,时间段为1957年至1978年;下部叫“只争朝夕”,时间段为1978年以来。
       这是一部什么传记呢?鉴于作者是一位从事了近50年小学教学的老师,没有显赫的作为和名声,那么我想只好叫凡人传记。我不大赞成作者自己定的《蝼蚁人生》这个书名,以为过于自我贬低了些,改叫《一个小学教师的半个世纪》、《凡人传》、《萤火虫传》、《烛光曲》等等,想来都不是不可以。
       作者蒋庆坤,安徽马鞍山人,1936年生,1954年初师毕业,成了一名小学教员,直至1998年退休,动手写自传是2003年。这就是说:一位年后古稀的老人,在把自己的生命历史向世人作交代。
       作者是平凡的,但又有不平凡的一颗心和顽强的生命承受力。这不仅包括他随着时代和整个国家的历史变革、事件而不可避免地参与之外,还有他自身比较特殊的故事。就已经成稿的上部而言,就有:不断地向报刊投稿、写信,曾经引起韦君宜、丁玲先生的关注;根据《文汇报》上对北京全国模范教师关琦的介绍而向关老师写信从而在马鞍山与北京之间建立起了友好联系,直至1963年、1964年《北京晚报》还两度报道了此事。
       我与蒋庆坤之相识相知,也颇有意思:1985年秋,由河北省杂文学会和《杂文报》发起,在北戴河举行了第一次全国性的杂文联谊会。蒋庆坤以一个活跃的杂文作者和活动者的身份参加了那次活动,回到马鞍山之后他为当地的杂文事业组织联络,奔走呼号,又之后,他顺理成章地被选举出任马鞍山市杂文学会的秘书长,成为繁荣马鞍山杂文的一个风云人物。因为我是河北省杂文学会和《杂文报》的负责人之一,我们于是相识,并因此18年来一直保持着友好的联系。
       蒋庆坤自传的第一部,给我的一个突出印象是情真意切,语言流畅,风物描写细腻生动,情节也扣人心弦。读之可以记忆历史,可以品味人生,可以引起思考,可以砥砺意志。有道是“出自内心的就容易进入内心”,自传这种文字,如果真实地把自己的经历和思想、情感表达出来,那么别人读来就总会比较有兴味的。
       如果说历史是一条长河,那么一代又一代无数具体的个人就是这长河中的一滴又一滴水。不可否认,作为具体的个人,其能力及产生的社会作用会有许多不同:有的如擎天大树,有的如无名小草,还有少数人逆历史潮流而动最后成为反面教员。但或正或反,或大或小,任何一滴水,都可以映见太阳。我想这就是任何一个人的自传都不是绝对的无价值的道理所在。
       从总体的意义上说,只要文化、经济条件许可,人人都可以出自传。中国公民有出版自由,这是上了宪法的。名人出传,许多人去推崇,自有其道理;凡人出传,也大可不必去贬低。
       美国政治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富兰克林(1706~1790年)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你希望死后仍不被人们遗忘,那么就写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让后人去读,或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后人去写。”这里的“你”没有限定什么人才有资格,我看生活中的你、我、他(她),我们大家,都不妨可以而且理应争取这么来做——写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让后人去读,或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后人去写。在这个问题上,同在其他问题上一样,任何妄自菲薄都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