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负暄琐话]请给生命逝去的权利
作者:鲁 人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4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人类对死亡似乎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不过我觉得自己对死亡的恐惧,主要是源于走向死亡前毫无意义而又孤独的痛苦。垂死挣扎的结果是失去了平日的一切尊严,却又无奈,并为自己的亲人增加许多徒劳的辛苦。
       巴金老人百岁华诞时,有消息报道,巴金老人曾多次提出:安乐死。1994年老人胸椎骨折,痛苦不堪。便第一次向家人提出了安乐死的要求。后来,夏衍老人去世后,得知他去世前的痛苦状况,巴金老人再次向女儿提出安乐死的要求。之后,又多次向家人或医生提出过安乐死的要求,并曾多次向女儿发脾气,说女儿不听他的话,不尊重他,不把他当人看,不让他安乐死。
       百岁华诞之日,巴金老人静静地躺在医院的病房里,不能讲话,不能写字,无法与别人进行交流。没有人知道老人此时的内心世界,外界的欢庆已经与他无关。
       老人家对女儿的责备实在是委曲了女儿,因为,他已经不仅仅是他女儿的父亲了。他对这个社会,对我们这些热爱他的人负有一种责任。可如果说我们不尊重巴金老人,又是老人误解我们了,我们不但尊重他,而且无比的敬仰,因此才希望他的生命能够延续的更长;因为敬仰,我们甚至把他当着一种精神的图腾。
       人活百年,算是一大幸事。但我觉得巴金老人的“幸;亦是他的“不幸”。他活的意义不再是他自己生命的意义,而是一种符号,是别人的意义。因此,我以为我们现在的尊重,并不是对巴金老人的尊重,不是对生命的尊重,而是对一种社会责任和荣誉的尊重,甚至可能是对某种社会需要的“尊重”。把人当作一种图腾,本身就是对生命的忽略。图腾,于他自己是毫无意义的。我觉得我们剥夺了巴金老人对死亡的要求,不但违背了老人家的主观意愿,也违背了人性,违背了我们口口声声说的关爱。甚至觉得我们有些自私,甚至残忍。
       现在,不断有人呼吁安乐死,我们却一直在否定。否定的原因有许多,我觉得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我们这些健康的人,害怕承担责任。面对生命的那种悲惨状态,我们考虑的更多的是不要陷自己于“不仁不义不孝”的境地。
       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不会有幸像巴金老人那样被社会尽全力维持着生命。但我们的亲人可能为了让我们苟延残喘,尽可能晚地咽下最后一丝气,而尽力维护我们的生命。一是因为他们对我们的爱;一是因为他们社会舆论的惧怕。但我真的希望有一天当在我的生命失去质量,失去尊严,失去意义时,社会能允许我这个承载了生命一生的肉体少一些痛苦,轻松地得以解脱。这将是我对这个为生命劳累了一生的肉体的最好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