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激浊扬清]打假中的“看客心理”
作者:张 璐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4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当年鲁迅先生笔下那些脖子伸长了像鸭子一样的老百姓,漠然地看着革命者夏瑜被砍头的场景,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看客文化”,一种冷漠的、自私的文化心态也因此得名。
       近段时间,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翻阅相关报道,在打假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这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人们对毒酒;毒大米等假货深恶痛绝,而另一方面生活在假货户地的群众充一例外地对犯罪分子的造假行为表现得异常冷漠。
       5月20日的《南方周末》披露,造成11人死亡的地下“毒酒”作坊,就开在白云区五龙岗村村委会对面,可以说周边群众“就是看不到,也肯定闻到酒味了”。寸就是这样,却无人揭发举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好像只要灾难落不到自己头上,就大可以“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换个角度看,我们何尝不是“毒酒”杀人案中冷漠的看客?何尝不是助长造假者嚣张气焰的帮凶?
       记得在央视一期《病死母猪肉做成“鲜”肉松》的节目里,在劣质肉松泛滥的江苏太仓,人们对记者说,“我们太仓人都不吃本地肉松,假货太多!”无独有偶,在红薯粉条主产区之一的衡阳布祁东县,一位粉条销售人员好心地对假扮成外地游客的记者说,“你要是真想要,就挑那些卖相差的,那些没添加化工原料。”
       如此的慈悲作用终究有限,结果大不了是“江苏人”吃了“湖南人”的劣质粉条,“湖南人”又喝了“广州人”的“毒酒”,“广州人”又来吃“江苏人”用病死母猪肉作成的“鲜”肉松。假货在中华大地上转来转去,可最终受害的还是老百姓。
       俗话说“邪不压正”,只要有正义的声音在,邪恶就不可能“肆无忌惮”。社会大环境的形成,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参与,当社会的公共利益受到侵犯时,如果公民熟视无睹,任其发展,那么社会大环境就会被损害,说到底最终损害的还是个人的利益。社会呼唤正义之声,更是需要正义之声,面对造假者,每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岂能三缄其口。今日冷漠的看客,谁又知道不会成为明天的受害者?
       谈及杜绝假货的措施,无非有两条渠道:其一,政府职能部门加强监管;其二,行业内部加强联合,通过行业协会增强企业自律。但就眼下而言,造假之风愈演愈烈,犯罪分子更是无孔不入,依靠政府加强市场秩序整顿的同时,必须发动广大群众的力量。造假者一旦掉进“人民战争”的海洋里,必将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