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激浊扬清]让权力适应程序
作者:李亚彪 冯瑛冰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4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走程序,按章办事,按制度办事,是各级党委、政府开展工作的一个基本要求。但在个别地方,“走程序”不知不觉变了味,表面上程序合法,按部就班,实际上是在“玩程序、伪程序、反程序”。有这样三个故事——
       地委在讨论重大问题,委员们讲了很多好意见,地委书记最后做结论后问道:“还有什么意见?”然而,并没有给大家留下一点应答的时间,马上又说:“如果没意见,就这样定了,散会!”
       市里花数百万元建成的一座市标,被“风水先生”认为是“不吉祥”,市主要领导遂决定拆除。先是市委领导找人大出面,尔后是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拆除市标的决议。
       因卖官受贿被判刑的吉林省靖宇县原县委书记李铁成曾供认说,每次考核干部前,他都要先定“调子”,表面上不干预程序,可如果组织部门没把他的“意中人”装进“盘子”,这个“盘子”就端不上常委会。他不想用的人根本没机会上来。
       三件事都是在“扎扎实实走程序”,认认真真走过场。如果说第一件事是在“玩程序”,第二件就是“伪程序”;第三件表面上合理,实际上是在“逆程序”而走。三者的共性就是,当权力与程序不一致而又非要走程序不可时,只能是程序服从权力。
       “玩程序”、“伪程序”、“反程序”三者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既相互交织、关联,又发生转化。“玩程序”可演变成“伪程序”,“伪程序”可演变成“反程序”。近年不少落马高官,都有过熟练的“玩程序”、“伪程序”与“反程序”的经历。
       被“玩”过的程序成为保护伞、挡箭牌,让人表面上挑不出毛病。由于“程序合法”,对许多玩程序者、伪程序者、反程序者的发现与查处,都是由一些偶然事件引发的,因为从正规渠道看,他们“没有问题”。
       是程序出了问题吗?制度与程序本身是无辜的,而相应的机制也不可谓不健全,关键在于程序的操作者出了问题。一位地方领导干部就曾说,在基层换届选举时,连电脑统计票数都会有人控制。如果程序的操作者出了问题,不但程序成了摆设,运行程序的机制也成了摆设,程序由推动工作前进的保障,变成不正之风的“保护伞”。
       新的程序不断出台,而不断“玩透”程序,不断“吃透”程序,不是让自己适应程序,而让程序适应自己,这已成为政治品德问题。完善程序、完善制度固然必不可少,可对于干部政治品德的培养更是一时一刻都不能放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