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直面现实]牛奶该不该往海里倒
作者:张怀远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4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记得上世纪60年代我读中学,政治课教师讲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经济危机时,把成吨的牛奶往海里倒,以为那简直是不可理喻的事,似乎只有魔鬼才会那么干。及至年长,才发现自己当时年幼无知,少见多怪。阅世50多年之后,我现在年近六旬,人间的喜剧、悲剧、闹剧、荒唐剧看得多了,又才发现,原来世上像把牛奶往海里倒那样的事并不鲜见。近年来实行的卡年龄(如党政机关男53周岁、女48周岁,有些部门更推前些)一刀切式“内退”的做法不就是这样的么?
       若从实际出发,男到53周岁、女到48周岁正是人生收获的季节,工作经验丰富,办事能力提高,政治思想也趋于成熟。而这又是由纳税人(财政)的多年供养和本人的积年努力实现的,也就是说,无论从国家和个人角度,既已做了大量“投入”,该是期待用“高产出”回报社会的时候了。花待放而被收割,光欲闪却先掐灭,于情于理都是很难说得通的,然而事情竟这样发生了。人才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已成社会的共识,相比之下,区区几吨牛奶倒进海里又算得了什么!
       更有趣的是,我们这种做法与曾被讥讽为罪恶资本主义的做法形成鲜明的对照。据国外的资料,已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鉴于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类平均寿命的增长而带来的衰老期的后延,实行了推迟退休年龄的政策。这样做不仅对社会而且对个人也是—,种好事。这里并没有什么深奥的道理,难道我们的当政者不明白么?笑话!不是不明白,而是不那样做就玩不转了。一言以蔽之;机制使然。即使让我处在当政者的地位,恐怕也要走运步棋,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没有办法的办法一旦成为首选的办法,社会必然出现难以扭转的颓败,也就是说,“牛奶”该往海里倒就倒吧,可惜也无用,珍惜也枉然,痛惜也无济于事。
       我现在想问的是:假如人家的“牛奶”要往海里倒而你又管不了的话,你自己的“牛奶”是不是也要往海里倒?
       实际上,有不少人已经跟着学着把自己的“牛奶”往海里倒了。君不见,在“内退”人员队伍中,已经形成了一支养花、玩鸟和搓麻的“大”军,一支喝酒、聊天、骂大街的“中”军,另行择业的仅是一支“小”军。与此相应、的是“闲坐有理”论的出现:“共产党拿钱雇你叫你在家稳稳坐着,你出去张罗和抖擞什么?!”
       唉,当正常被斜乜为不正常时,不正常似乎堂皇地变成了正常。当不正常的世态成为一种潮流或时尚时,便会扭曲人的心灵,即使是智者也不能免。当年老舍从美国春风得意地回国时,挟着他的书稿《四世同堂》。他本来处在创作力旺盛之时,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使他似乎江郎才尽,竟写起“养猪好,积肥多”之类的顺口溜了。然而老舍内心深处是独立的,终于不堪其,辱,投湖自尽。老舍就是不愿意把“牛奶”往海里倒,而把自己的生命投到湖中的,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正常的世态会不止一次地出现,人的一生难免遇到这样那样伪不正常,问题在于应当以怎样的态度应对这种局面?
       还以“内退”人员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来说,我以为要积极自主地投身新工作。且不说它的社会意义,即使从本人的健康长寿而言也是必要的。说到底,劳动不仅是谋生的手段,也是乐生的手段,是人的一项最基本的权利。适中(不是过度)的体力劳动是一种很好的体育锻炼,必要的脑力劳动是最好的脑筋体操。人老先从脑上老,智慧地用脑是防止衰老的绝好办法。而抽烟、酗酒、搓麻和挺身不动等都是损害健康的坏习惯已成不争的事实。
       凡坏事一成风气就麻烦。有人不但跟着时风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牛奶”往海里倒,还要对那些不愿这样做的人说风凉话、讽刺话,直到把别人“拉下水”,眼睁睁地看着人家也把“牛奶”倒进海里,彼此的肩膀一般齐了,他才死心。
       无论当年资本家把牛奶往海里倒,还是今日中国把正在盛年的职员裁汰回家,都是社会机制上出了毛病。既如此,就不是哪一个人两个人一时可以扭转得了的。机制上的病症要靠政治制度的变革来救治,这是没有疑义的。不过,也应当看到另一面,这就是,在社会大机制有毛病并且一时难以修复的情况下,如何启动自己良知的“应急机制”,自觉用理智的光芒指引自己行路。这似乎是一种悖论,因为最终起作用的是制度,人是靠不住的。不过我又想,在从制度上根本解决问题之前和这个过程中,通过个人的良心自裁和道德自律,能挽回多少是多少,总比把“牛奶”通通倒进海里要好一些吧!
       反正,谁的“牛奶”愿往海里倒就让他倒去吧,我的“牛奶”决不往海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