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副刊]“果仁张”史话
作者:张建安

《今古传奇》 2006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提起天津的风味食品,不能不说“果仁张”。
       “果仁张”的创始人是张明纯,属满族镶黄旗人。他的祖先自大清入关便在皇宫中当厨师。张明纯继承祖业,也在御膳房供职,手艺虽然不错,但在人才济济的皇宫厨师中,他只是非常普通的一员。后来,张明纯之所以脱颖而出,与他的特殊爱好有很大的关系。
       原来,张明纯从小就喜欢吃果仁,不仅爱吃,而且喜欢将各种果仁炸制成小吃。有时候,他将一些炸果仁送给亲友,总是极受欢迎。此时,张明纯并不知道,他的这一爱好将改变他一生的命运。
       张明纯初入御膳房是在咸丰年间。若干年后,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咸丰帝逃到热河,不久一命呜呼。继承皇位的同治帝只有几岁,活脱脱就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但他却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有一次,年幼的皇帝突然吃腻了宫廷的饭菜,嚷着要吃新鲜的食品,御膳房的厨师赶紧搜肠刮肚地制作出几样,让太监给送过去。可是,同治帝压根儿不爱吃,不仅如此,还乖戾地发下命令:“御膳房如果做不出朕喜欢的食物,朕就让他们卷铺盖回家。”御膳房的人急了,不知该如何是好。赶紧再制作几样,可依然不合皇帝的口味。这可怎么办?大伙儿聚在一起商量。
       “皇帝爷年龄不大。大伙儿想想,一般小孩都爱吃什么?”有人这样说。
       这句话提醒了张明纯。他的脑海中一下子便出现亲友的孩子缠着他要炸果仁的情景。于是脱口而出,说:“我知道了,万岁爷一定爱吃这个。”
       大伙纷纷把目光转到他身上。张明纯于是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当时,炸果仁从未在清宫里出现过。御膳房的厨师对此多持怀疑态度,但事情紧急,只好让张明纯试一试。张明纯因此大显身手,一会儿工夫,做出了炸素果仁、炸杏仁、炸枣圈、炸核桃仁四个品种。同治小皇帝一尝便爱不释手,当即命令御膳房以后要经常制作。
       张明纯从此在御膳房小有名气。在总管太监的命令下,张明纯专门炸制各种小吃及蜜供。
       宫廷中的东西都是十分讲究的,张明纯在制作过程中不仅保证味道鲜美,而且设法使小吃颜色纯正,真正做到“看好吃香”。他所制作的小吃及蜜供,受到宫廷上上下下的喜爱。同治帝特别喜欢张明纯制作的蜜供,命人将蜜供放置在精致的提盒中,以此赏赐官吏,于是张明纯的小吃进入官宦人家,名声显扬。同治皇帝特地赐予张明纯“蜜供张”的称号。张明纯算是“果仁张”第一代。
       “果仁张”第二代是张明纯之子张维顺。张维顺从小随父亲在御膳房制作小吃,听到了不少宫廷中的是是非非。慈禧太后是一个极端独裁的人物,也是一个非常难伺候的主子,大伙儿都叫她老佛爷。如果得罪老佛爷,即使一个小小的过错都可能遭受灭顶之灾。所以,宫廷里的人,一提到“老佛爷”三字,总是敬畏有加。老佛爷对食品极端挑剔,御膳房的人为此没少挨责骂。偏偏,老佛爷爱吃张维顺制作的小吃。张维顺既受宠有加,又战战兢兢。因为他知道,一旦哪天不小心做不好,老佛爷不定怎样翻脸无情呢。为此,他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细心地注意制作的每一个细节,使他制作的小吃一直保持很好的质量。
       张维顺制作出的食品像工艺品那样非常好看,色泽柔美,大大地勾引着人们的品尝欲。一旦放进嘴里,更是香而不俗,甜而不腻,酥脆可口,久储不绵。怪不得,即使挑剔的老佛爷也将这些小吃作为终身喜欢的食品。
       第三代“果仁张”是张维顺之子张惠山。张惠山的最大贡献是将宫廷小吃带到民间。
       当时已进入民国,末代皇帝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后,御膳房的厨师们也不得不自谋出路。张惠山走出宫廷后,在北京东四牌楼找了一个门脸儿,专卖自制炸果仁。许多人都知道他是御膳房的厨师,纷纷前来购买品尝。由于张惠山技艺精湛,所制各种炸果仁很快风靡京城,走入千家万户,“果仁张”迅速成为叫得响的字号。1924年,张惠山全家搬迁到天津,继续出售自制小食品。他也善于经营,将祖传的清代瓷器摆放在店中,上面放上精致的食品,以此吸引顾客。他家的瓷器不少都是从宫廷里带出来的,非常精美,既显眼,又很好地衬托了食品。不久之后,“果仁张”被天津人广泛接受。
       张惠山给自己的字号起名“真素斋”,意思就是:我们制作的小吃,绝对是用素油制作的。
       张惠山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这要从一段小故事讲起。
       这一年,曾一度称雄江浙、号称五省联军总司令的孙传芳来到天津。孙传芳是一个有名的刽子手,杀人如麻。可是,到天津后,他却对外宣称自己信仰佛教,要大做善事。他也经常到寺庙里拜佛,只吃素食,将自己装扮成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一天,他吃过“果仁张”的小吃后,便命令自己的厨师也制作同样酥脆可口的炸果仁。厨师没有这门手艺,炸出来的果仁味道不佳。
       孙传芳大发雷霆,说:“我堂堂孙府的厨师,竟然顶不上一个民间卖小吃的,我看你还是该去哪儿就去哪儿吧。”说着,就要把这位厨师赶出去。
       厨师急了,为保住饭碗,他竟然编了一个谎言,说:“大帅,这不能怨我。那‘果仁张’所做的小吃都是用驴油炸出来的。大帅您信佛,我哪敢用驴油呀。”
       孙传芳更加生气了,心想:好个“果仁张”,竟敢让我吃驴油。即刻派人将张惠山抓到面前,二话不说,先是一个耳光。
       张惠山被打蒙了,不知道因为什么得罪了这位“阎王爷”。当他得知实情后,赶紧告诉孙传芳:“我所炸制的小吃,都是用素油炸的。您若不信,我可以现场制作。”
       孙传芳听着有理,便答应了张惠山的请求。等张惠山现场制作后,孙传芳一尝,果然跟自己以前吃过的味道一样。显然,是他的厨师说谎。
       孙传芳见自己的厨师竟敢哄骗自己,杀机顿起。他一面给了张惠山两块银元,一面下令将厨师推出去枪毙。
       张惠山一看孙传芳竟然要因这样一件小事杀人,而且此事与自己有关。他虽然有点害怕,但觉得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一个好端端的人因自己被杀,如果那样,他会寝食不安。想到这些,张惠山赶紧哀求,请孙传芳饶了这位厨师。好说歹说,厨师总算保下一条命。
       民国军阀之草菅人命,令人痛恨。回到家中,张惠山每想到这件事,总会不由自主地害怕起来。为表明自己的炸果仁用的是素油,特地将字号起名为“真素斋”。
       解放后,张惠山过起了新的生活,进一步研制出净香花生仁、琥珀核桃仁等新品种,产品被天津饮食商业界评为优质食品,还参加了博茨瓦纳国际博览会,受到好评。可惜的是,文化大革命中,张惠山被当成“资产阶级反动权威”惨遭迫害,含冤死去。浩劫过后,张惠山的儿子张翼峰继承和发展了父亲的事业,运用新技术,将“果仁张”推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第四代“果仁张” 焕发出蓬勃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