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短笛无腔]白说小集
作者:江 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4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一
       敢于向中央领导说真话的李昌平提出了“三农”问题;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其实,何止存在一个“三农”问题,其他领域未尝没有亟需正视的诸多问题。譬如在学校:收费真高,职称真滥,文凭真乱;譬如在某些执法部门:猫腻真多,钱神真灵,人品素质真堪忧!……
       二
       商场有盈亏,官场有沉浮,赌场有输赢,赛场有胜负,情场有悲喜……凡属“场”的东西皆有“两极”,惟有一种“场”只一“极”——刑场。不想进刑场而终于进了刑场的人,不是法盲就是“聪明,”过了头的人;明知将来有一天可能进刑场而选择了这条不归路的人,不是胆大包天的亡命徒就是准备为真理为正义献身的英雄义士(如遇罗克、张志新)。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人的生命一旦被剥夺就不可能恢复,人权主义者主张废除一切死刑,我想不是为了包庇罪大恶极之徒,而是为了给其留下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也是让其在终生监禁中接受比“痛快”的一死了之更严厉的精神惩处;同时,也可保护一些被错误“定罪”者的最基本人权。但这要待整个社会高度成熟和文明之后才有可能。笔者不主张现在立即废除死刑,只是寄望于将来这一天能够实现。
       三
       向外国一切先进的东西学习借鉴,如今已成为国人共识。学习借鉴什么呢?是发达的科学技术?成熟的管理经验?高素质的文明素养?这些当然都应学习借鉴,但别忘了:百川皆有源,万木皆有本。有源才能派生流,有本才能发出枝。当今世上最发达的国家,历史上也曾同我们一样有过落后、贫穷乃至愚昧的时期,为什么有的在经过一场社会大变革后就能保持持续稳定发展?有的虽经战争劫难而后又能迅速恢复元气?它们的“源”与“本”是什么?向外国学习借鉴时若不正视不弄清这其中的真谛,无异于拾贝遗珠,舍本逐末。
       四
       诚信为做人之本,亦是立国治国之本。宪法是国家与人民订的契约,它由代表国家实体的权力掌有人与候补权力掌有人,同代表人民群体的人大代表(在外国是议员)协商一致签订。人们常把祖国称作“母亲”,自己则是祖国母亲的儿女。因此也可以说,宪法又是母亲与儿女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大法。儿女要尊崇母亲庄严的地位和至高无上的权力,这是宪法的神圣性;母亲要保障儿女的安宁和天经地义的权利,这是宪法的慈爱性。宪法的贯彻实施必须讲诚信,首先是“行宪?者“依宪治国”的诚信,其次是受宪法荫庇的人对宪法尊崇拥护的诚信。“违宪”、“抗宪”的事多了,且蔓延成一种积重难返的趋势,人们就会产生对宪法的信任危机,其后患无穷、后果不堪之历史教训人们记忆犹新。此种国家之大不祥,社会之大不幸的殷鉴,愿一切爱国爱民的人士铭记深察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