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名家小辑]我亲历“鼓掌通过”
作者:张 扬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4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2003年12月报载,“南京废除人代会鼓掌表决制”:“日前,南京市市人大常委会决定,今后南京市人大代表通过某项议案时不再采用鼓掌的方式,而以举手、投票等表决方式进行。”
       据称,“南京市自有人代会以来,鼓掌通过某项议案是常用的一种表决方式。”2003年初的市人代会上,人大代表张贵卿提交了一份名为“关于取消鼓掌表决方式的建议”。他指出,鼓掌进行表决,无法准确表达代表的意愿,更不能精确统计表决的结果。鼓掌仅是一种礼仪。“‘鼓掌通过’——谁蚊了掌,谁没有鼓掌,无法统计。在宜传报道时经常看到这样的文字:‘鼓掌一致通过’——开会鼓掌时却没有看到工作人员来统计,谁鼓了掌;谁没有鼓掌,怎么会一致呢?代表们对所表决议案的态度只有三种,这就是‘同意’、‘不同意’和‘弃权’。但在一片掌声的海洋里,每一个人大代表的心声,鼓掌是不能准确体现的”,云云。
       我这才知道,‘远不止我一个人经历过所谓“鼓掌通过”;也才知道,连“最高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上居然也搞过“鼓掌通过”。
       我这人生性疏淡懒惰,不爱参加社会政治活动。我没当过人大代表,因此不知道我所在地方的人代会上是否也有这一“招”;虽然当过政协委员,但又几乎从来不到会场上去,因此,也不知道我所在的政协是否也有这一“招”。我是作家。编制原来在文联,后来在作协。文联和作协与人大不同,它们是“群众团体”,它的会议和它所“议决”的一切,一般来说只在其内部起作用,对社会的制约力很小,或简直就投有任何制约力。十七八年前吧,上级委派了一位领导干部到文联来当党组书记。平心而论,他是一位好同志,资历深,能力强,办事干练,作风正派。有那么一次,我这不爱开会的人居然参加了一个什么会,跟他在同一个会场上。好像是叫作“扩大的文联全委会”吧,研究文联换届的事。记得那天是讨论下一届“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和下一届文联主席、副主席候选人名单。一般来说,前一个议题是“半死半活”的,没有人感兴趣;后一个议题却是“你死我活”的,很多人感兴趣。我倒是对前后两个议题都投有兴趣,所以对会议过程几乎丝毫没有记忆了;但有一个细节我却牢牢地记住了,那就是前一个议程在宣读完“工作报告”(草案)之后,党组书记几乎连看也不看会场一眼便大声问道:“没什么意见吧?那就鼓掌通过!”还没待我反应过来,会场上已经响起一阵稀松的掌声。这位党组书记于是宣布:“好,通过!”紧接着是后一个议程,在宣读了下一届文联主席、副主席候选人名单之后,党组书记仍然是几乎连看也不看会场一眼便大声问道;“没什么意见吧?那就鼓掌通过!”这次我已经有了一点“经验”,无所谓反应不反应了,就等着那阵稀松的掌声;那阵稀松的掌声也真的响了起来,刚响起来他便宜布:“好,通过!”
       我虽然对这个会议及其“议程”毫无兴趣,却对这种“通过”方式产生了兴趣。我清楚地看到,前一个议程大约有20%的与会者鼓了掌,后一个议程则鼓掌者顶多10%。好在党组书记并没宣布必须多少人“鼓掌”才算“通过”。既然笼统地“鼓掌通过”,那么从“理论”上说,哪怕只有他一个人“鼓掌”也可以“通过”,何况无论如何也不会只有一个人鼓掌的。人们都有“从众”心态,中国人尤甚。鲁迅说过:如果有人吐一口痰,自己蹲下去看着,那么一会儿准会有一大堆人围着看;这时如果有人无端大叫一声拔腿便逃,那么一眨眼工夫,那一大堆人便会逃得无影无踪。——说得虽然挖苦一些,但大体上确是这么一回事。“一口痰”尚且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何况是“躬逢盛会”并得以在会上鼓掌呢?在相当一部分与会者的心目中或潜意识里,“开会”“鼓掌”是一种机遇、荣誉乃至权利,是万万不可忽视更不能放弃的。
       我再说一遍,文联和作协只是“群众固体”,它的会议和它所“议决”的一切,一般来说只在其内部起作用,对社会的制约力很小,或简直就没有任何制约力。何况我对开会本来不感兴趣,所以尽管当时已经看出所谓“鼓掌通过”是不科学乃至不合法的,却并未公开质疑;但这种几近儿戏或权术的做法确实损害了我那本来就很低的“政治热情”,从此对开会更不感兴趣。直到最近才得知在“最高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上居然也摘这一套!好在我所知道的仅仅是南京市,而且在得知的同时“这一套”已被废止。我认为一切有表决程序的场合都应该实施举手表决、投票表决或按电钮表决,全国所有的地方及单位都应该学习南京的做法,废止“鼓掌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