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城乡新传说]刘老根的遗嘱
作者:施忠良

《故事林》 2006年 第1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改革开放之后,那些有眼光有胆识的人开始蠢蠢欲动了。这不,就连三棒子打不出个响屁的刘老根头脑也活络起来了。
       那年秋天,他从屋后的山坡上掘了一小袋泥土突然出门了,谁也不知道他去了什么地方,去干什么。一个星期后,只见他风尘仆仆地回来了。回来之后,他向村长提出要承包自己屋后面的那片小山坡。那是一片连灌木都不长的荒山坡,就是白送人种都没人要啊!村长觉得奇怪,说老根啊,你要搞承包咱村里的好地有的是,你干吗要去承包那片连杂木都不长的荒山坡呢?刘老根嘿嘿笑了笑说,没别的原因,就因为它离咱家近,方便管理呗。村长想想也是,于是村委会以很便宜的价格把那片荒山坡承包给了刘老根,承包期为30年。
       承包下山坡之后,刘老根没日没夜地干了起来。他先把山坡上的杂草锄尽,然后按照一定的尺寸掘好一个个坑,在每个坑里倒上一堆羊粪并盖上好土。之后,他又在这片山坡地周围打上半人多高的土墙,并在土墙的外侧埋上一层石灰。谁也不知道这刘老根要干什么,有好事者问刘老根,他也不说。
       第二年的春上,刘老根又外出了,这次他外出带回来的是一车树苗。现在人们终于明白了,这闷头呆脑的刘老根是要在山坡上种树。是的,刘老根是要在后山坡上种树,他要种的是果树,更确切的说是桃树和梨树。
       嘿,这刘老根,看上去木头木脑的,其实他精明着哪!大集体时村里也种过果树,但结下来的果子又小又酸,摘到市场上去卖根本没人要,拿回来呢连猪都不吃。村里种了几年之后,就再也不提种果树这一档子事了。可是这刘老根对种果树倒有了兴趣,他觉得在他家乡这样的山区,光种水稻是没有什么出头之日的,要发展就得种果树。可村里的果树为什么种不好呢?后来他从书本上得知,这种果树的学问大着呢,像村里那样在山坡上挖一个坑,倒上肥料埋上苗就万事大吉的种法,肯定不行。
       改革开放了,刘老根觉得机会来了。年前,他从屋后的山坡上挖了一小包样土,专门去省城找了农科院的一位老师。那位老师是果树专家,当年曾在刘老根的村子里接受过“再教育”。听了刘老根的想法之后他很是赞赏,他觉得一位农民兄弟有这样的科学头脑,难能可贵啊!就凭着这份感动,那位老师义务为刘老根带去的样土作了仔细的分析。之后他告诉刘老根,他带去的样土,很适合栽培最新培育出来的桃树和梨树,并且向他介绍了可供种苗的农场。
       刘老根种上果树之后,那位农科院的老师还专门来看望过他,足足住了一个星期呢。人们看到他俩整天在果园里指指点点的,但并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几年之后,刘老根的果树开始挂果了。那果子可不像当年的果子,那个头啊,大大的;那皮儿呀,薄薄的;特别是那味儿,香甜、微酸,仔细品尝还有点鲜味。到了市场,他的果子抢手得很哪。时间一长,刘老根的果子出名了,他再也不用亲自上街卖水果。到了果树采摘期间,那些水果贩子会主动上门求购。
       与刘老根的果子一同出名的当然还有他刘老根本人。村民们看到刘老根的果子个头大味道好,纷纷前来取经。刘老根是个好心人,他对乡亲们总是有求必应。不几年,各家各户的果树林都发展起来了,家家户户都从这果子上得到了不少的收入。大伙儿从心眼里感激刘老根,只是有一点大伙儿感到很奇怪,那就是大伙的果林每当挂果之后总要喷两次农药打两次虫子,否则就会颗粒无收。而刘老根却从不往果树上喷农药,却照样年年比别家高产。好些人问过刘老根,可刘老根总是笑笑不说。
       又过了几年,刘老根的果子再次出了名。这次出名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家的果子是不喷农药的,是“绿色食品”。这消息竟然传到了省城一家大公司的一群“老外”耳里。这些老外由于接受不了中国产的水果中的农药成分,因而吃的水果大多要从国外空运过来。听说在中国也有了不喷农药的水果,他们当即派人找到刘老根。他们把刘老根的水果拿去一化验,果然全部“OK”。于是,老外要求刘老根把自家园子里的水果全部卖给他们,价格是当地市价的十倍,而且用外汇支付。之后,他们还签了合同。
       一个贫困山区的老农,竟然赚起了外汇,这在当地真是一个不小的新闻。刘老根发了,他依靠这果园发了,仅几年就成了当地的首富。
       刘老根的妻子早亡,留下两个儿子。依靠这个果园,刘老根把两个儿子养大成人并分别为他们造了房完了婚。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苦尽甘来本应从此安享清福的刘老根却突然出了车祸。临死前,刘老根拉着两个儿子的手说:儿啊,树大分叉儿大分家,你们兄弟俩迟早是要分开过的,但有一点要记住,家可以分但那果园不能分啊。园子由你们兄弟俩共同经营,收入各半……话还没说完,刘老根就咽了气。
       刘老根死后,兄弟俩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葬礼。“七七”过后,两个儿子分了家,根据刘老根的遗嘱,这果园没有分,以后将由兄弟两家共同经营。
       俗话说兄弟情深妯娌难处。开始两年,兄弟两家还算和睦相处,但几年一过,女人间的口角也就出来了。先是指责兄弟家出工少,或是出工不出力;后来呢,又指责兄弟家多摘多吃水果,或者干脆指责兄弟家偷水果。两家女人互不相让渐成水火之势,兄弟俩的情分也由此而渐渐生疏了起来。后来,兄弟俩终于经不起“枕头风”的煽动闹翻了脸。
       看来,这果园是不得不分了。刘老根当年创建的果园,东边种的是桃树,西边种的是梨树,不但面积相同而且棵数也相同,好像料到两个儿子会有今天似的。通过商量,兄弟俩一个得桃树林,一个得梨树林,抓阄决定。结果,哥哥家分得桃树林,弟弟家分得梨树林。为了彻底划清兄弟间的“界线”,两人在桃树林与梨树林之间筑起了一道一人多高的土墙。
       从此之后,兄弟两家早晚鸡犬相闻终日不相往来。
       可让他们兄弟万万想不到的是,这一分家却“分”出了大问题。
       兄弟俩分家后的来年春天,那桃树林与梨树林长得与往年一样好。为了得到一个好收成,也为了把对方比下去,兄弟两家整天在园子里劳作,可是,就在果子快成熟的时候,两家的果园相继出现了虫害。“这是怎么回事?爹还活着的时候,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啊!”按当地的做法,就得赶快喷施农药。可是,这农药一喷,老外还要这果子吗?可要是不喷呢,看样子等不到采摘期,果子早就被虫子吃光了。再说了,如果兄弟家喷农药自己家不喷,那虫子不都飞过来了?于是,兄弟俩不约而同地都在果园里喷了农药。
       终于到了采摘期,老外如期前来收购。他们对刘老根家的果子很放心,像往年一样付了钱拉了就走。可就在兄弟两家心存“侥幸”的时候,老外的汽车又来到了他们的家门口,说是他们这次拉去的果子农药成分严重超标。老外不但要退货,而且要求兄弟俩赔偿违约金,因为当年刘老根与他们签定的合同里有这么一条。
       这下,兄弟俩全傻眼了。眼看着煮熟的鸭子飞了不说,还得赔偿一大笔钱!更可悲的是,他们将从此断了一条财路。
       痛定思痛,兄弟俩终于坐到了一起。“为什么咱们的果园过去从没有出现过虫害,今年却突然出现这么多的虫子?”兄弟俩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他们决定上省城去找父亲的老朋友——那位农科院的老师。
       那老师听了他们的详细介绍后,前去看了他们的果园,但他也一时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答应来年春天果树挂果的时候再来看看。第二年春天,果树又挂果了,那位老师也如约前来了。他在果园里足足蹲了半个月,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妙。
       原来,在果子成熟之前,桃树上会产生一种小虫子,它们的幼虫只吃桃树浆。当幼虫变成了成虫的时候,梨树上也产生了一种虫子,这种虫子是以果子为食的。奇妙的是,桃树上的虫子很喜欢吃梨树上的虫子。估计当时刘老根是知道这个秘密的,以虫克虫,所以他的果园就不用喷农药。现在兄弟分家了,并把果园也分了,还在果园中间筑起一道高高的土墙,这样一来就把桃树上的虫子的“寻虫之路”给断了。而梨树上的虫子由于没有了“天敌”,在吃了梨之后,又去桃林里生儿育女。用不了多长时间,这些虫子就把桃果也吃个千疮百孔。
       原来如此!怪不得刘老根在遗嘱中说,兄弟分家可以但不能分果园。或许,九泉之下的刘老根早就料到了兄弟俩的今天。他的目的,大约是要让他们兄弟俩吃过苦头后明白一个道理:兄弟如果树,分枝不分根啊!
       明白了这点之后的兄弟俩立即拆掉了隔离墙,再也不提分果园的事了。并且,他们把这个果园不喷农药的秘密全部告诉了乡亲们。从那年起,整个小山村的水果都成了“绿色食品”。后来,他们的水果还走出国门赚起了外汇,这个贫困的小山村也就由此而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责编: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