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直面现实]低薪是优势还是危机
作者:薛 涌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4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改革20多年,中国经济高速起飞。从1980年至今,国民经济总产值年平均增长10%以上。与此同时,从1996年至 2002年,官方的统汁表明工资翻了一番。但许多厂家则称这段时间工资没有提高,甚至有下降的趋势。
       尽管统计数据的精确度多有可争议之处,但高速的经济增长没有带来工资的相应大幅度提高,这是基本的事实。
       如今,中国农村还有大约一亿五千万无业劳动力,比美国的整个劳动大军的人数还多。这一严酷的事实,将不可避免地在长时间内压低中国工人的工资水平。也正是由于有取之不尽的廉价劳动力,外资大举进军中国。廉价劳动力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的国际竞争优势。
       然而,如果劳动力价格长期被压得过低,就将会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带来潜在的危机。
       众所周知,劳动力费用低会带来竞争优势。但是,人们常常把工资和劳动力费用混为一谈。工资衡量的是单位时间内的工人收入。劳动力费用则是衡量单位产值所需的劳动力的费用。当工人挣得高一倍的工资却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三倍的产值的时候,劳动力费用不是上涨,而是下降。
       廉价劳动力,给中国人带来了巨大的工作机会。但是,廉价劳动力的一个结果是劳工收入太低,无法对自己和自己的下一代进行投资,劳动力素质无法提高,最终的结果,是劳动生产率的停滞。
       有人说,中国可以在未来 50年内靠自己的廉价劳动力竞争。这是个最大的谬误。目前,由于劳动力过于廉价,在中国的厂家宁愿通过降低自己生产体系中的技术含量来追求效益。波士顿一家咨询公司的研究表明,在中国制造业中,降低技术投入、依赖廉价劳工可以带来更大的赢利。这就创造了一个“低技术陷阱”,使中国的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
       如前所述,工资只是劳动力费用的一个因素。我们今天靠工资低降低了劳动力费用,不用考虑劳动生产率的问题,明天则可能因为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太低,使劳动力费用居高不下,结果只能通过压低工资来抑制劳动力费用的上涨,而低工资反过来又妨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在未来50年内,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开始奏效,中国人口迅速进入老龄化的阶段,每个劳动力需要养活的人数将大大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低,压低了工资,使每个劳动力的“剩余价值”微乎其微。不要说投资下一代的教育,就是连维持自己的生计、赡养老人也很难。
       日本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经济起飞之时,及时调整战略,走高工资、高生产率的道路。高工资逼着日本企业增加技术含量、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日本的机器人使用率为世界之最。如今之所以能在一个劳动力要养活更多人口的劣势下重新复苏,这和60年代初的远见恐怕不无关系。当今的中国,正在面临同样的抉择。
       来自国内的消息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最低工资规定》,已从3月1日开始施行。该规定指出,在正常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这说明,中国政府在尊重企业的经济理性的同时,也开始用行政和法律的手段,调节企业与雇员的工资关系,一方面是维护基本的社会正义,另一方面也是为中国的未来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