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编辑推荐]致命危险的起源
作者:吴 钩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4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一
       戈尔巴乔夫在他的回忆录中提到一事,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大爆炸,苏联的“两弹元勋”竟轻描淡写地向戈氏汇报:这是司空见惯的事,就像家里打破一个玻璃杯。后来戈氏才发现了事情的严重性,他感叹道:“不讲道德,知识就可能成为致命危险的起源。”戈氏的顾问切尔尼亚耶夫则说,切尔诺贝利悲剧其实是“制度和被冷战扭曲的爱国主义的产物”。“爱国主义”是很高级的道德,那么将戈氏的话倒装一下,也许更能击中问题的要害:“不讲知识,道德就可能成为致命危险的起源。”
       二
       舒芜名文《论主观》论及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共产主义理想等当时极“敏感”的话题,文章发表在国民党陪都重庆,可谓胆大包天。不过舒芜也未因此罹难,倒是在“自己人”内部,这篇文章掀起轩然大波,以致为作者后来的厄运埋下伏笔。每每念及于此,心总戚戚然矣。
       三
       韩少功《马桥词典》对汉语“公”字有过十分精彩的阐释,“公”,既有“公共”、“公开”之意,亦有“公侯”、“王公”之义。我发现,有时这两种涵意还可相互盗用,譬如“公有财产”,名为公众所有,其实不过是王孙公侯的私产。由此又大生困惑焉:古语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王土者,是指土地公有,还是归王公所有?“公民”云云,莫非就是“王臣”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