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激浊扬清]世故也成财富
作者:吴 非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4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冯忌去见赵孝成王,故意拱手低头作出不敢说话的样子,矫情得很。赵王问他为什么这样。冯忌就说故事。说有客向宓子推荐一个人,后来客问宓子,所推荐的人有什么过错。宓子说,你推荐的人有三处错:望着我笑,这是轻视我;谈话不称我为老师,这是背叛我;交情浅而言语深,这是迷惑我。客说:“不然。夫望人而笑,是和也;言而不称师,是庸说也;交浅而言深,是忠也。”接着冯忌着重谈了“交浅而言深为忠”,然后问赵王,是否可以深谈而不被误解。赵王答应,冯忌这才敢“深谈”。
       冯忌在“演出”之前如此打预防针是否有必要?看来是不得不如此。谈进贤,讲纳谏,号召人家只讲“掏心窝子的话”、“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然后说翻脸就翻脸,倒打一耙,以自己是玩阳谋的高手而得意,如此等等,在中国都是久演不衰的戏剧。所以推心置腹的深谈常常是招致误会的祸根,“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成了千古箴言,“城府深”成了赞辞。人防口祸,不敢相信任何人,不敢多说一句话。他越是口口声声说“肝胆相照”、“在一口锅里搅勺子”、“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就越是让人不再敢开口。
       中国是世故之乡。在中国,称一个人“城府深”,含有认为其人有控制别人的能力,腹内有春秋,深藏不露,后发制人等意思,这种人甚至能一言九鼎;而诚实坦率却往往被当作“不成熟”的别称。
       称青年为“少年老成”也是赞扬,这样的赞扬使得一些青年以世故为荣,城府超过老年人。有人说,世界上滑稽的事是青年比老年人世故,比这滑稽的是他们得意自己的世故,更滑稽的是他们还以为别人看不出来。早几年单位选“第三梯队”,“言深”者一律不要,“言浅”也不要,“言假”的可以考虑。所以青年学世故,也是因为处处有人生之师。曾闻某小官僚教导青年教师:想当官,一定要会围着张三转,盲必称师;要想出国混钱,找李四,要舍得送钞票;想搞学问坐冷板凳,就和王五一样,有话直说……简直是一部最简明的《人间指南》。
       偶听某青年谈处世之道,说起如何利用上司,如何利用群众,如何沽名钓誉,如何“先下手为强”,如何要“外清静而内多欲”等等,让我震惊不已。不知该青年是胸无城府还是习非成是,惊怕之下,惟恐被他引为知己。青年坦然说,如今社会,没有这两下子如何闯荡?好在青年并不想有以教我。怎么说呢?原本应当是七老八十的经验,现在让二十多岁的人说出来了。——又有什么可说的呢?人之初,总还算张白纸,后来就有“三从”:在家从父母,在校从老师,工作之后最重要——要从领导。对比较听话的孩子而言,这是基本特征。这种在道德上没有什么抵抗力的孩子,倘使纯洁得像一头洁白的小羊,有着使人不忍伤害的形象,倒也会有一定的安全感。怕就怕在名利场中,一见钟情,一下子如鱼得水。在校从师就见过了势利,而一遇到权力,就膜拜,最终羞恶之心荡然不存,那样的话,人间就多了一种“狼不狼羊不羊”的角色。
       鲁迅曾经告诉柔石,人间如何可怕,人如何卖友,如何吮血,而鲁迅自己并没有卖友,也没有吮血。景仰鲁迅的柔石是表示过不理解的。60年过去,风气有了点变化。不同的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现在倒轮上青年给我们来上这样的课了。
       “夫望人而笑,是和也;言而不称师,是庸说也;交浅而言深,是忠也”,道理不错,可惜我们中国的事常常只剩下道理是对的。回头再看冯忌的话,就觉得战国时代还有那样迂的人,中国历史确实是有过率真的一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