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激浊扬清]常识以下的溢美之词
作者:张金岭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4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在某地方报上,读到了一篇写一位地方官的散文。文中提到的那位不算太大的地方官刚刚退下来,我想,这一定是位政声很好的地方官,不然,文章不会写得那么声情并茂。“老领导退下来本身,就是一种贡献。”文中的这句话让我回味了好几天,但越琢磨越不舒服。
       当领导也是一种职业。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的背景下,不管哪一种职业,都是同等重要的。因此,不要动不动就强调自己这种职业是在贡献啦,奉献啦,等等。这样一说,好像别的职业都和贡献、奉献这些好词儿沾不上边儿似的,况且这很容易掩盖职业对一个人最原始的意义——生存的手段。能当上个领导,这首先是获得了稳定且可能不低的收入,从而不必像下岗职工和农民工那样,再为生计发愁。在我们社会的转型时期,这不是很值得庆幸和幸福的事情吗?要知道,在我们社会的边缘地带,还有那么多的人为“找活儿干”而愁眉紧锁,甚至为讨要自己的血汗钱而被砍断手指。如果我们坐在真皮沙发上大讲自己在“奉献着”,是不是有点大言不惭?
       一个地方官退与不退,根本不是某个人的道德选择问题,而应该是一个制度问题。现代社会的地方官,是在制度之下产生的,也应是在制度之下退位的。服从制度的安排,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公共道德准则。任期一到,当退则退,不退也得退。依制度而退,是理所当然,是再正常不过的做法,是最低要求。对于人人都该做好的事,似乎没有必要刻意强调“就是一种贡献”吧。如果一定要这样说,真不知道是对人的褒扬,还是对人的批评?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地方官任期已到,却仍然不言退,那不但是制度不允许的,也是应该受到道德谴责的。孙中山先生说过: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也就是说,现代社会的政治,是每一个人的事,而不是有特权的少数人的事。当地方官,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方式之一。而这样的方式还有很多,不管哪种方式,既是公民的平等权利,也是平等义务。这种权利和义务天然地属于每一个人,而不是某几个人。这就是现代社会和贵族制社会的根本不同。民主政治时代,绝不是那种“在历史生活中,个人具有突出的和不可估计的力量”(弗雷德·梅克因《德国的灾难》)的时代。因此,我们绝不能用中世纪的标准,来评判21世纪的人和事。把一个地方官按制度退位,看成“就是一种贡献”,其实是借以自重,是一种很不好的倾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
       “老领导迟下来本身,就是一种贡献。”这样的结论也许是一种客气话,但这样的客气话所以有必要说,既说明有人愿听,也说明在我们的礼俗之中还有很多混浊的观念没有澄清。用一种畸形的评价标准,只能得出畸形的结论,进而助长畸形观念的流行。这样论来论去,我们的观念便总是徘徊在常识以下,或者使得那些常识以下的观念理直气壮地以真理的面目出现,使混浊的更加混浊。在社会公共领域里,尤其在公民政治的范畴里,既要抑射邪恶的欲望。也要调控美好的欲望,这都是政治文明的要求。
       经济学家张维迎说过,在西方的公司里没有元老,因为每个人对公司的贡献都得到了回报,因此退下来也就退下来了,不能再以自己是公司的创始人为由继续指挥这个公司。当地方官,是一个公民服务国家和社会的方式而已,总是把贡献挂在嘴边,这显得有点过于自重,是没有摆正公民和国家的关系,是把个人的力量看得过重了。“老领导退下来本身,就是一种贡献。”这样于情于理都让人感觉不太舒服的活,真是一种常识以下的溢荚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