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直面现实]太监眼光和心态
作者:黄一龙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4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北京密云县灯会踩死37名游人,灯会主办单位密云县委书记夏强对记者“沉痛地表示”:“痛定思痛,这起事件给我们的教训十分沉痛,十分深刻。”夏书记十分沉痛十分深刻的教训是什么呢?他说是“我们深感责任重于泰山,我们深感首都无小事”。《南方周末》如此报道说。
       县里举办活动,办出了这么大的人伞命件,一县之首的县委书记吸取的教训沉痛也好,深刻也好,都属应该。出人意料的是,他“们” (应即密云县委、县政府吧?)的沉痛教训深刻教训竟是“首都无小事”!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这事不是小事了,闹大了。但是它之所以不是小事,并非因为死了人,而是因为它发生在首都!那么假使密云县不属首都管辖,它就只是小事一桩了?
       37条活鲜鲜的人命,在夏书记们的“教训”里,居然只因它“幸而”发生在首都才不算小事,才使得夏某一批官员沉痛了深刻了。这是说的什么屁话!而且在谁的眼睛里,小事一到首都就变大了呢?我看具有这样慧眼的人,只可能是大监。在太监的眼里,天下不会有比皇帝和皇宫里更大的事了,皇帝打喷嚏挖鼻孔吃饭拉屎“幸”女人以及进行以上活动的环境都是头等要事,他们对此都“责任重于泰山”。虽然皇帝太监俱往矣,可是太监的眼光依然余韵犹存,植入了不少官员的神经。
       记得许多年前全民大饥馑,全国紧急调粮进京,理由是“饿死人也不能死在北京”,那视角就与太监无异:人只要死在京畿以外,就“两害相权取其轻”了。不想现在这位夏书记总结“教训”的时候,那眼神依然毫无进步。有朋友认为,“中华文明”早就被“文革”消灭殆尽了。他太悲观了。请看附丽于其上的太监眼光和心态不是完好无损地被继承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