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在德同柏林举行,中国体育代表团参赛遭惨败。然而,由郑怀贤(解放后任成都体院教授、中国武术协会主席)等人组成的国术表演队,首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独具魅力的传统体育武术,这段历史详情知者并不多。笔者根据郑老生前讲述及参考多种原始史料,撰述当年“国术表演队”在柏林奥运会期间的坎坷经历。
千辛万苦到柏林
1936年6月26日12时30分,赴德国参加11届奥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乘坐意大利邮船康梯浮地号起锚离开了上海黄浦港。
一个年近40岁、方脸、高额头的男子,倚着甲板上的栏杆向远方眺望。此人便是武师郑怀贤。
郑怀贤出生在河北安新县白洋淀边,3岁丧母,8岁丧父,随两个哥哥务农。他自幼从“飞叉王”李二庆、 “铁爪子”魏金山习武,成人后又拜一代武术大家、孙式太极拳创始人、“活猴”孙禄堂为师。1928年他初到上海,人生地疏,妻子赵氏又将分娩。为了糊口,他每日去城隍庙、大世界等地卖艺。郑怀贤熬打多年,办了个平民国术传习社,还曾被聘为两江女子体育专科学校、交通大学的武术教师。
1936年春,参加11届奥运会的国术表演队在上海选拔。评判委员会由中央国术馆馆长、原代理西北军总司令张之江及褚民谊、王子平、佟忠义、朱国福等人组成,选出了郑怀贤、张文广、温敬铭、寇运兴、金石生、张尔鼎等6名男运动员和刘玉华、傅淑云、翟涟源等3名女运动员。国术队管理是南开大学的郝铭和顾舜华。
这次参加11届奥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共有运动员69人。国术表演队11人,体育考察团33人,还有干事、秘书、指导、顾问多人,共141人。而这支浩荡大军,竟连一名随队医生都聘不起。经费不足,国术队员曾到南京大光明戏院卖艺,足球队也先期到东南亚国家表演募捐……
运动员们奉命到南京集训了几十天,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接见了全体运动员,作了训示。当局发给每人一件法兰绒西装,一条白布长裤,一件白衬衣和一顶小草帽,作为出国服装。出国前,团员们曾去谒中山陵,雄心勃勃地宣誓以示为国争光的决心……
6月26日,代表团从上海启程,一路风浪颠到了印度孟买码头,接上早期到南亚诸国为筹款去巡回表演的足球队。7月20日,邮船终于在意大利威尼斯停泊。第二天换乘火车经奥地利,23日到达柏林。路上整整走了28天,代表团人人疲惫不堪,体质下降。
刚出柏林车站,许多德同人蜂拥而来,指手画脚议论纷纷。几个青年还凑到郑怀贤等人身前左顾右盼,又有几个妇人挤到李森、杨秀琼两名女运动员面前,弯腰端详她们的脚……中国运动员好生纳闷!一个前来欢迎代表团的留学生对郑怀贤说:“在德国人印象中,中国男人脑后都拖有‘猪尾巴’小发瓣;中国女人都是‘三寸金莲’尖尖脚。”
郑怀贤等许多运动员一阵难受:推翻清王朝都20多年了,在洋人心中,中国人仍是“东亚病夫”!
大显中华武术雄威
回顾往事令人心酸。1932年第10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那年在开幕式上,中国代表队排序第八入场。那一瞬间对4万万之多的中国人而言,实在让人凄凉:只有一个短跑运动员刘长春参加,他执国旗昂首阔步走在最前面,沉嗣良为总代表继之,随后代表4人是宋君复、刘雪松、申国权、托平(托是美国籍,为避免刘长春“孤军苦战”的形象,后3人明显是为烘托凑数)。贫弱的中国、一个运动员的代表团,能产生奇迹吗?幻想很快被无情摧毁:刘长春由于长途跋涉,未得休息,在初次预赛里就被淘汰了。
所以,1936年当中国运动员到柏林后,极受轻视,被主办方安排了几个狭小简陋的场地做赛前训练。一天郑怀贤等国术运动员在莱茵河畔碰见十来个英国人,他们老远就叫着“OK”,和国术运动员打招呼。原来他们把郑怀贤等当成了日本人了。待弄明白,这些英国人耸着肩头惊异万分:“中国也能派出这么多的运动员?你们是来瞅热闹吧?”
他们走后,寇运兴道:“咱中国就像受气的小媳妇,洋人处处瞧不起我们!”郑怀贤叹了口气:“唉,这也难怪他们。中国人被视为‘东亚病夫’。要让人家瞧得起咱们,得靠中国人自己争气才行。”
过了两天,其他运动员忙着赛前训练,国术表演队先到汉堡参加世界性体育表演。原来这一届奥运会,除了正式比赛项目,各国民间传统体育运动也前来表演。在去汉堡的列车上,国术运动员议论纷纷。
精于醉拳、大枪术的温敬铭有些担心地说:“不知道外国人是否看得懂中国国术。要是反应冷淡,我们有何面目回去见同胞啊!”几句话说得大家都沉默不语。还是20岁的查拳名手张文广血气方刚,他抬起头来望着大家说:“我们身为武人,每日咬牙苦练。图啥?还不是想为国家民族争光。我想,如今到了这里,管他洋人懂不懂,咱们认真表演,打出国术的威风来就是了!”话虽不多,却虎虎生气,众人精神一振。
郑怀贤缓缓说道:“敬铭老弟担心也有道理。诸位试想,连很多中国人对国术都自轻自贱,将其视为江湖末技,何曾当成一项传统体育啊!洋人从未见过咱们的国术,确实不知是否欢迎。但千辛万苦来了,正像文广说的,咱们认真表演,就是累垮也要尽量显出威风来……唉,要是有那么一天。咱中国的国术也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我们这些武人在梦中都要笑醒了!”大家听了,不禁怅然。
各国选手云集汉堡,热闹非凡。按大会安排,运动员们先在汉堡街道上作游行或表演。郑怀贤等身穿古色古香的中国武术服,手持刀枪剑棍各种兵器,时走时停表演各种武功绝技。街道两旁的德国居民和各国观光者,又吃惊又觉新鲜,齐声叫好。郑怀贤飞舞着钢叉,心潮起伏:同样是街头献技,但今日不是沦落江湖卖艺乞食,而是代表中国向世界宣传中华武术这一国粹,他怎不激动!
围观者向中国选手拥去。郑怀贤等运动员怕伤了众人,忙收住架式。这些外国人摸刀捏剑,哇啦哇啦齐声发问。前来担任翻译的中国留学生说:“他们问表演的是什么?”寇运兴道:“对他们讲,这就是国术呗。”留学生翻译过去,外国人都茫然不知。温敬铭忙说:“你对他们讲,这就是中国武艺。”留学生又翻译了,外国人交头接耳,仍似懂非懂。郑怀贤急了,大声道:“就说这是中国人强身御敌练的‘功夫’!”留学生叽哩咕噜翻译过去,外国人才眉开眼笑地叫道:“好,好,中国功夫顶好!”
原来,“武术”这一名词新中国成立后才通用,以前称谓甚混乱:国术、国技、武艺、武功、把势……所以留学生硬译过去,把外国人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郑怀贤等运动员说这是中国的一项传统体育,练它需要花大气力下苦功夫,这一讲外国人倒明白了,连声赞叹。
国术队游行式表演甚受欢迎,运动员们士气大振,次日地前往汉堡动物园作正式表演。汉堡动物园规模极大,驰名世界,园内有很大的广场。此次参加竞赛表演的国家多,给国术队表演时间仅15分钟。国术队
领队郝铭说:“时间短不怕。只要安排紧凑,上10来个节目,能够表现出国术的博大精深来!”
各国选手依次上场,表演的多是土风舞。他们穿红挂绿,或赤脚轻歌曼舞,或击鼓跳跳蹦蹦,或顶牛角以头相抵,或披兽皮旋转如风……中国选手登场了,观众都兴奋起来。
张文广(解放后任北京体院武术教授)健步上台,打起正宗查拳。拳似流星脚似闪电。蹿奔跳跃、跌扑滚翻。他将国术中跌、打、摔、拿的攻防技巧表现得淋漓尽致!观众正惊叹之时,他已骤然收势。
身著红色武术服的女选手刘玉华登场了,只见她猛一顿脚,右手握的两把单刀中飞起一把来,空中闪过一道寒光,不偏不斜落在左手中握住。她舞起双刀。随着腾跃纵跑,“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舞到酣处戛然而止。
观众掌声雷动问,女选手傅淑云身著白绸武术服昂首登场,刷刷刷地打起“绵掌”来。只见她柔若无骨,飘似惊鸿,矫似游龙。这绵掌讲究“绵里藏针柔中含刚”,在轻柔中踢腿冲拳,暗藏杀机。观众们只觉她表演既有点像西洋柔软体操,却又别具一种巾帼女侠之风韵,实在为之倾倒。
傅淑云表演毕刚下场,掌声未绝,郑怀贤和寇运兴雄赳赳一齐登台。寇运兴豹眼圆睁,郑怀贤钢牙咬紧。两人猛然腾地而起,两根棍棒挥舞如风打成一片。二人表演的“龙虎对棍”极为剽悍,险象丛生、扣人心弦。观众看得鸦雀无声,整个运动场就只听得“乒乒乓乓”的棍棒碰击声。猛然两人收式,观众方清醒过来,掌声如雷!
中国选手依次上场,金石生表演了九节鞭,温敬铭(解放后任武汉体育学院武术教授)与张文广表演了空手夺枪,翟涟源表演了花拳……节目紧凑精彩。各围观众未料到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竟有如此独具特色的传统体育,震惊了。当国术运动员退场时,记者、观众争着和中国选手握手,气氛极其热烈。前来照料的中国留学生和华侨在前面“开路”,才簇拥着郑怀贤等人冲出“重围”。
郑怀贤等人为表演成功感到由衷欣喜。对寇运兴说:“我们今天没给中国人丢脸,实在高兴!”寇运兴一抹胡子嘿嘿笑道:“要是咱中国人再在奥运会比赛项目中取得好成绩,洋人们就再不敢小看咱们国家了!”
中国参赛惨败后的凄凉
汉堡献技后,郑怀贤等回到柏林参加第11届奥运会开幕式。纳粹德周为显示其强大国力,费时4年修成可容纳10万观众的现代化运动场以及可容纳6000名运动员居住的奥运村,特制400万张纪念邮票。
8月1日,希特勒亲自出席了开幕式。参加比赛的共有49个国家4000多名运动员。中国参加比赛的计有田径队23人,足球队22人,篮球队14人,游泳队2人,举重队3人,拳击队4人,自行车队1人。女选手有杨秀琼(游泳)、李森(短跑)两人。
上届奥运会,中国仅短跑选手刘长春孤苦伶仃手执国旗进入会场。此次中国队骤然阵容庞大。但比赛不过几天,中国代表团就以彻底惨败而告结束:除符保卢在撑杆跳高预选中出线外,其他均在初赛中即被淘汰。符保卢在复赛时亦告失败。
有一场拳击比赛给郑怀贤留下极深印象。中国重量级选手荆贵弟技术全面,比赛一开始就频频出拳进攻,将英同选手希立姆敦打得手足无措,荆贵弟猛然一记右勾拳将对方击倒。希立姆敦挣扎着爬起来再战,终不支,为摆脱困境乘隙与荆贵弟扭成一团。裁判令停,将两人拉开,还未下令继续比赛,希立姆敦骤起坏心,狠狠地偷出一记左直拳。荆贵弟毫无防备,被击倒在地。希立姆敦这一违反体育道德的行为不但未受罚,反判他胜。无数观众都为中国选手鸣不平,斥责裁判不公正。总领队王正廷气急了,先后两次向大会提出抗议,均未被理睬。
这事使郑怀贤等队员们长叹一口气,领悟到:弱同无外交,连体育比赛也受人欺负!
几天后,中国体育考察团领队袁敦礼脸色阴沉,抱着一沓报纸回到住宿处。他神情黯然地对人说道:“这些报纸上刊有中同队比赛的评论文章。”
袁敦礼是北师大体育教授,英语极好。他抽出一张报纸翻译道:“这篇评论短跑选手刘长春,题目是《四万万人中跑得最快,奥运会则一败涂地》。这篇题目是《中国女人虽不裹脚,预赛未终已遭淘汰》。这篇是《阵容虽然庞大,难除“病夫”之名》。这篇是《中国不如小瑞士,比赛未终成看客》……”
袁敦礼哀声叹气地念着,郑怀贤周身冰凉,瞪大眼指着一张报纸问:“这又是啥意思?”原来这张报纸有一栏寥寥数字,却印有一个拳头大的“O”。袁敦礼声音有些发抖:“那一行字是标题《奥运会战果赫赫,中国队饱吃鸭蛋》,画的那个‘O’就是鸭蛋!”
一些运动员气得要撕报纸。袁敦礼忙夺过报纸,叹了口长气说:“只能怪咱们自己不争气。报纸可不能撕,考察团收集这些报纸,还真算一项考察成果呢!”说罢频频摇头。
运动员们羞愧难容。田径选手林绍洲泪流满面,以拳击头骂自己道:“不中用,给国家丢脸!不中用,给同家丢脸!”投掷选手陈宝球更气得伤心,当下找了把大剪刀刷刷刷地就把自己剪成大光头。他带着哭声自怨自艾:“无脸见江东父老,去当和尚!去当和尚!”原来铅球比赛中他只投掷了一下,连及格标准都没达到就被淘汰。实在痛心疾首!
郑怀贤等同术队员在汉堡表演成功的喜悦,已被中国选手在奥运会比赛项目中的惨败冲荡得干干净净!
国术队扬名德国
中国参加正式比赛项目遭惨败,使被安排到各地表演的同术队也备受冷落。
这一天,国术队被安排到一个地方去表演,无牟来接。郑怀贤等人打着沉甸甸的刀枪剑棍走了好久,才搭上公共汽车,在车上挤了一个多小时才到目的地。大会组织者中有个克比尔,冷淡地一摆手,把郑怀贤等人引至一间临时休息的木棚内,就扬长而去。
屋内只有两条长木椅,黄昏已到,夕阳西坠。不远处是一幢洋房,隔着窗户玻璃,只见英、美、法、意……各国选手正围在餐桌前又说又笑吃着丰盛晚餐。那个克比尔满脸堆笑,殷勤地周旋在各个餐桌间。
郑怀贤等人目睹此景,都觉忿懑。大家忍气吞声吃了几个干面包。这晚表演8点钟开始,10点钟后才会轮到国术队。众人气愤地说:“10点钟后观众早看得困倦了,还有精神看我们表演么?”寇运兴性子急,跺脚骂道:“娘的,处处欺负中国人!干脆咱不表演了,回去睡觉算啦!”
郑怀贤等队员们强笑劝道:“寇老弟,可不能这样想。国术历来被认为是江湖末技,难登大雅之堂。我们好不容易来到奥运会宣传这中国人的国粹,洋人越瞧不起咱,咱越应该露几手真功夫给他们看!”大家听了精神一振。
10点钟后,轮到中国运动员上场了。郑怀贤等人精神抖擞,登场献技。他们把一脏子闷气,全发泄在表演上。观众南怀疑、吃惊,变成赞叹、敬佩。掌声始终不断。轮到寇运兴上场了,他说:“我今天要亮一手真本事——舞大刀!”说罢,打起大铁刀上场了。
当播音员介绍:这名中国选手舞的铁刀有128斤
重,观众哄的一声叫了起来。有个十分结实的德国青年还不相信,跑上舞台提刀,很吃力地才双手将刀举起来。于是,还未表演观众已齐声叫好了。只见寇运兴一只手将刀提起,双手交换舞将起来:胸背花、头顶花、脊背花,大刀不停地舞动,观众就不停地鼓掌。寇运兴连舞了几十个刀花,表演完毕雄赳赳扛刀下场。
这一天,郑怀贤的飞叉、刘玉华的双刀、金石生的九节鞭、温敬铭和张文广的“空手夺枪”……都使观众惊叹不已,谢幕数次仍掌声雷动。演出结束,同上次汉堡一样,热情的观众潮水般涌来握手、合影。
中国体育考察团这晚也在此处,领队袁敦礼不曾料到国术有如此魅力,握住郑怀贤的手慨叹:“我是学洋体育的,以前认为同术犹如古董,有之不嫌多,无之不嫌少。今天才发现外国人如此喜欢你们的表演。我们考察团回国后,一定大力提倡国术!”
那个大会组织者克比尔,满脸含笑疾步走过来道:“朋友们辛苦了!我们准备了一点夜宵,请前去用餐。”国术运动员发愣,随克比尔到了餐厅,见到摆满丰盛的夜宵。用完夜宵,有一辆漂亮的卡迪拉克大轿车送选手回宿处。郑怀贤望着车窗外闪烁的夜星,深有感触: “要改变中国在外人心目中形象,不能指望别人发慈悲,只能靠中国人自强才行啊!”
此后,国术队先后在法兰克福、明兴等城市表演,都取得很大成功。
中国武术受到出乎意料的好评,大会决定国术队在奥运会上作正式表演,地点设在一个可容纳两万余人的露天剧场内。柏林市长从报上看到不少文章夸赞国术。不很相信,他同市政府官员驱车来到剧场,在前排坐下。
国术表演一开始,就把市长先生紧紧吸引住了,运动员相继登场献技,冲拳踢腿、刀光剑影、跌扑滚翻,年近40岁的郑怀贤健步上场了。猛然问见他一顿脚,钢叉在空中闪过一道寒光,已叮当叮当飞舞开了。郑怀贤的钢叉在国内武术界颇有盛名,人称“飞叉太保”。郑怀贤表演完毕,观众反应热烈,市长先生却露出怀疑神色,往台上走去,对着郑怀贤比比划划。一个中国留学生跑上场当翻译道:“市长先生问:钢叉在您身上飞转,就像机器齿轮,您表演得太出色了,这倒使我产生怀疑。我猜想钢叉上一定有秘密,是否藏有电池?是电流促使它旋转不止吗?”
郑怀贤不由一笑:“请看看是否有秘密!”说罢“咣当”一声把钢叉递到市长手里。市长先生接过这把6尺长、亮闪闪的叉,从叉尖一直摸到叉尾,他又指着郑怀贤的脚发问。留学生翻泽道:“市长先生说,钢叉上没秘密,您的鞋子里有秘密!他猜想鞋里藏有磁铁……他不能想象,人的双脚能随心所欲像手一样灵巧!能否冒昧请您脱下鞋子看看?”
郑怀贤笑道:“有啥不可以的!”寇运兴提了一双鞋让郑怀贤换过。市长先生仔细检查换下的那双鞋,翘起大拇指说道:“真是了不起,想不到中国竟然有如此奇迹般的民间体育!”这时,场内掌声雷动……
这戏剧性的一幕,成为中国武术史上一段趣事,也说明当时外国人对中国武术是多么的陌生。
晚上,市长专门举行了隆重招待宴会。
酒席问,市长端起一杯酒,走到郑怀贤跟前:“朋友,请干杯!”市长又饶有兴致地问,“那只钢叉在您身上飞来飞去,缠绕在身上总掉不下来。我原以为你身上藏有电池或磁铁,但都不是,那么奥妙在哪里呢?”郑怀贤说:“要说奥妙嘛,就是长年苦练,才能在表演飞叉时掌握好速度和重心,不觉得有啥奥妙。这就是我们中国武人常讲的‘熟能生巧,巧能生精,精能生神’。”
市长先生听完翻译,不禁连声赞叹道:“您是我们城市尊敬的客人,我再次表示欢迎和敬意。”
寇运兴,河南省许昌县人。他出国时除带有枪、刀、剑各一把外,还带去中国特有的硬弓、步弓各1张,箭10支,铁大刀1把,针灸用的针1包。当周术队多次成功表演后,一些外国拳击手认为是不中用的花拳绣腿,一个芬兰选手提出要和他搏击比赛。
这个芬兰选手身材高大结实,体重200多斤。比赛时他连续进攻,气势逼人。寇运兴用泰山压顶、铁沙掌等招,连击其两掌,对方立即倒地不省人事送医院。次日,芬兰方提出抗议,说击打部位不符合拳击规则,提出要重新比赛。后来一些国家的裁判出来调解,才不了了之。
一天,英国一个选手又提出要比赛,他也是西洋拳打法,一开始就向寇运兴胸部用拳猛打。运兴不以力取胜,用中指食指并拢点穴法,直击对方胸部要穴,对方立即倒地。寇运兴用针刺入他脚面上的太冲穴,这位英国选手立即苏醒。一位日本选手因撑杆跳高把有胳膊摔掉,寇运兴用正骨法给他迅速复位,外围选手对国术运动员大都擅长医术深感惊奇,赞叹不已!
据寇运兴回忆:运动会结束时,希特勒也曾出席招待国术队的宴会,希特勒还曾赠送运动员石膏人像(打拳姿势)、纪念章等礼品。希特勒当时大搞纳粹主义和种族歧视,引起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运动员愤慨。当会场上德同人高吼“嗨依(万岁)希特勒”时,中国运动员默不作声表示轻蔑,一些人则吼道:“嗨依混蛋!”
归国前的酸楚插曲
1936年8月16日,第11届奥运会闭幕。中同体育代表团在比赛中一无所获,运动员们都心情沉重。说来可怜,当时中国没有一个々门的国家队,这些运动员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故此时人心惶惶,各人在筹划回国后如何各奔前程。
这天郑怀贤见田径选手程金寇垂头丧气走来,忙问他为何沮丧?
程金寇苦着脸说:“你是知道的,咱们搞体育的大多是穷光蛋,我一向在苏州东吴大学任教,养家糊口。出国前校方讲明,要我在9月前返校,不然就要解聘另雇教员。你想我哪敢丢掉这份差事?所以打算乘火车从东欧、苏联陆路赶回同去。去申请时,代表团和使馆的官员反说我只顾小家之私。这些家伙俸禄优厚,哪晓得咱小百姓的苦处!”说罢哀声叹气走了。
郑怀贤骤然触动心事,心想自己和程金寇何尝不是一样情形?乘轮船再在大洋里慢吞吞颠簸一个月,回国后自己受聘的交通大学也一定开学了。万一丢了饭碗,老婆和个孩子全家5口去喝西北风不成!想到这里,心里刹时沉重起来。
几天后,使馆官员们来到代表团驻地,表示欢送。
比赛惨败,大家都快快无趣,官员们倒着实把国术队夸奖一番。席间有个大官员,同国术运动员谈得眉飞色舞。这就是国民党元老戴季陶,时任国民政府考试院长,此次也随代表团出国观看奥运会。他笑吟吟对郑怀贤道:“你飞叉舞得不错。这叉可不容易练成功。我读过明朝天启年间茅元仪著的《武备志》,书中‘阵练制’中就载有一种‘马叉’,说它‘上可叉人,下可叉马’,厉害得很呢。《
水浒传》中好汉解珍、解宝也使钢叉,本领高强。你练的就是这玩意儿吧?”
郑怀贤很佩服戴季陶学识广博,笑道:“是的,我师傅李二庆以前也对我谈过这些。钢叉叫法多,……花样多得很。讲究实用格斗,也讲究美观好看。”
戴季陶听罢,笑道:“唉,这次中国在比赛中毫
无成绩,倒是你们国术队出乎意料,为同争了些光!”郑怀贤不禁脱口道:“为国争光当然不错,只是回国后,恐怕连饭碗也保不住了!”戴季陶一愣,见他耽心回国后误了交通大学的聘,砸烂饭碗,沉吟道:“这样吧,我荐你去中央军校当国术教官,如何?”
戴季陶同国术界关系密切。早在1928年春,一些武术名家和热心武术的军政要人共同筹建“中央国术馆”,戴季陶为理事长。戴同武林中人很有些交往,本人也爱好武术等养生之道。戴季陶写了一纸荐书给郑怀贤。郑怀贤心里才踏实了,他知道自己一个小小国术运动员,要谋个差事并非易事。
就在回国之前,还发生一段小插曲。这天,一些华侨和中国留学生邀请代表团去参加一个欢送宴会,请柬署名为“留德同学会”。可是代表团通知不准参加欢送宴会,也没说明理由。温敬铭、郑怀贤对国术队领队郝铭道:“人家一片好心来请咱们。又接了请柬,怎么好失约不去呢?”
到了开欢送会的那家大餐厅,许多华侨早伫立大门处恭候,极其热情。但稍事交谈后,这些华侨似乎是强作欢颜,有个留短发的女华侨还扑在女选手翟涟源身上失声痛哭。众人十分纳闷,慢慢一问才了解到:整个代表团都接了请柬。但来的人只有11个国术队员和撑杆跳高选手符保卢,而餐厅里准备的是10多桌丰盛的饭菜……
宴会开始,一位操山西口音的留学生张明华,语调深沉地致欢迎词:“同胞们,我欢迎词的题目是‘胡不纳闷,有点伤心’!”
温敬铭、郑怀贤等越发纳闷。
张明华朗声道:“万里异国遇乡亲,而竟然有人来破坏我们为同胞举行的欢送宴会,而破坏者竟然也是中同人。他们居心何在?所以说‘胡不纳闷,有点伤心’!这餐厅是华侨开的中国饭店,店主人为尽赤子之心,特聘来高级厨师。几天前还特地从巴黎空运买来豆腐,又从几百里外小镇上买来山肴……虽不能说珍肴美味,但也浸透了主人心意。想不到宴备而客不来,同样是‘胡不纳闷,有点伤心’!听说许多本想来赴宴的运动员被强行阻止前来,据说理由是宴会为共产党搞的。退一步讲,抑或有共产党参加,诚心诚意欢送同胞又犯何法?这更是‘胡不纳闷,有点伤心’!”
张明华说到动情处,掩面痛哭。国术选手温敬铭奋然站起慷慨陈词:“唉,大敌当前,同将不国。当局应发愤图强、挽救危亡才是!”
郑怀贤等人也议论纷纷:“这几年,国内老百姓稍有不慎就会被抓投狱。想不到国外也这样胡乱搞,荒唐!”
代表团将启程归国,说来可怜,这时已无归途开支经费了。幸亏足球队在南洋踢球筹款中还余部分。当地华侨又资助若干,这才凑足所需。
代表团从来时路线往回走,又乘上那艘票价打七折的康梯浮地号邮船,在大洋中将近漂泊了一个月,才回到上海黄浦港。运动员们疲乏不堪地上了岸,码头上冷冷清清,当局没派一个人来欢迎惨败的中国体育代表团!众人不满道:“硬是把我们当成败军之将了!”
郑怀贤摇头叹气道:“出国短短3个月中。我也算看穿了许多事情。咱们这些搞国术的,长期以来想‘弘扬国粹,体育救国’,看来都是梦想罢了!中国啥时候才能变得好起来啊?”
运动员们心灰意冷黯然道别,各奔前程而去……
1936年的奥运会,中国队画上沉重句号!
郑怀贤后任国民党中央军校国术教官,解放后任成都体院教授、中国武术协会主席,为国内著名骨科专家和武术家。
责任编辑 杨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