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史海存真]中国首个民族自治区诞生与发展传奇
作者:余 玮

《文史精华》 2007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分分合合走向民族自治的历程
       在苍莽的大兴安岭中段、广袤的科尔沁草原腹地,有一座雄奇的“红色的城市”(蒙语意思),这就是乌兰浩特,原名王爷庙。这里的人们说,乌兰浩特有太多红色的记忆。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就在这里宣告成立。
       清代以前,无论是北方民族政权时期,还是中原封建王朝统治下,内蒙古地区从未形成为一个单独的地方行政区域。1636年,漠南蒙古诸部臣属了清朝,并在清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出了力量。1664年(清康熙三年),清朝以数千里大漠(今中国和蒙古国边界一带)为界,划为内蒙古和外蒙古。“内蒙古”这个地区称谓,即彼此时沿用至今。
       几千年来,内蒙古地区的民族变迁、政权更迭纷繁不断,有时安定统一,有时分立割据、各自为政,也时常处于北方民族统治者与中原王朝之间、北方各民族之间的战乱状态。
       近代以来,1928年(民国17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将热河、察哈尔、绥远特别区改为行省,阿拉善、额济纳2旗划属新设宁夏省。原内蒙古较统一的民族区域被行省正式分割,东至西分属黑龙江、吉林、辽宁(奉天省改称)、热河、察哈尔、山西、绥远等省。1933年(民国22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札萨克亲王德穆楚克栋鲁普等人领导发起了内蒙古的“高度自治”运动;1934年国民政府颁布《蒙古自治办法原则》,批准在乌兰察布盟百灵庙(今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所在地)成立直属中央政府,统一管辖内蒙古未沦陷地区各盟部的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1936年被国民政府正式撤销。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之后,内蒙古东部被划入伪满洲国,改建兴安北、南、东、西4省,内蒙古西部大部分属于伪蒙疆政府。抗日战争时期,内蒙古各地区也建立过民主政权。
       国民党统治时期,内蒙古解放区建立过几个地方政府。新中国成立后的不同时期,内蒙古自治区的辖区有所变动,但内蒙古各族儿女热情豪迈地建设着绿色家园。
       自治区成立比共和国建立早两年的内情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解放斗争的同时,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也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解放斗争,着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组织和精心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团结少数民族的上层人士。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二大之后,便开始在内蒙古地区蒙古族群众中发展进步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初,韩麟符、李铁然(又名陈镜湖)、荣耀先(蒙古族)等率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北方党李大钊、邓中夏、赵世炎、何孟雄、黄日葵等人的精心培养下,1925年在北京蒙藏学校学习的、来自土默特旗和喀喇沁旗的蒙古族学生云泽(乌兰夫)、奎璧、多松年、李裕智、吉雅泰、佛鼎、赵诚、高布泽博、白海风等数十人,成为党的成员,建立了内蒙古地区的第一个党支部。随后,他们被分批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蒙古党务学校、中国广州黄埔军校和农民运动讲习所,接受政治理论、农民运动、军事等知识和训练,为在内蒙古建立党组织准备了条件。不久,中共北方组织为开展民族工作,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在帮助国民党在内蒙古建立党部的同时,纷纷建立中共党组织。
       1935年,党中央就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有关政策,到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设立了民族学院,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干部。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蒙、回、藏等各民族与汉族有平等权利,在共同抗日的原则下,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同时与汉族联合建立统一的国家。”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妄图继续维护其专制独裁统治,最终在美国的纵容帮助下发起了内战。在此攸关国运的关键时刻,蒙古族人民响应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的建立少数民族武装的主张,西起黄河岸边东抵松花江畔,南自长城脚下北达呼伦贝尔草原,掀起了一股报名参军组建民族武装,“有人出人、有物出物、反对内战、上前线打倒老蒋”的一股强大的浪潮,出现了不少可歌可泣的事迹。
       在解放战争中,几乎蒙古族聚居的地方都有了民族武装配合主力部队活跃在东北、华北两个战场。当时由于作战统一指挥的需要。内蒙古各部队都受双重领导,也就是部队番号在内蒙古军区序列中,但作战指挥、训练、供给均由友邻军区负责,甚至到解放战争中期有的部队干脆编入友邻军区序列中,原番号也改变了。
       早在抗战胜利前夕,中共党派乌兰夫等一批蒙古族、汉族干部,从延安回到内蒙古民族聚居地区开展民族解放运动,在解放区根据实际需要和条件,试建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政权,总结经验,待条件成熟时,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抗日战争胜利后,针对内蒙古地区存在的民族分裂和所谓“独立自治”活动等复杂斗争形势,中国共产党展开了以民族区域自治解决内蒙古民族问题的实践。当时,内蒙古面临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历史抉择,在苏尼特右旗出现了所谓“内蒙古共和国临时政府”,在乌兰浩特出现了“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把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成为当时内蒙古地区民族民主革命的关键。
       针对这一严峻形势,1945年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党中央指出:对内蒙古的基本方针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但由于内蒙古人民长期受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东部地区刚刚解放,西部地区尚未解放,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还缺乏基本条件。因此,决定先成立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开展群众性的自治运动。为贯彻这项方针政策,乌兰夫给中央写了关于建立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领导自治运动的报告。
       晋察冀中央局将乌兰夫的报告于1945年11月9日上报党中央,中央书记处于11月10日复电晋察冀中央局,同意先成立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电文讲:“……关于内蒙工作,同意你们先成立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宣布纲领,发动广大蒙民,准备将来建立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方针。”乌兰夫根据中央书记处的指示,结合内蒙古的实际情况,起草了《中共中央晋察冀中央局目前对内蒙古政策的几个要点》,中央局通过后,于11月23日下达执行。乌兰夫随即着手进行成立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的筹备工作。
       11月26日至28日,乌兰夫在张家口主持召开了内蒙古各盟旗代表大会,成立了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取代了“内蒙古共和国临时政府”。大会一致通过《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章程》、《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成立大会宣言》,选举产生了以乌兰夫为首的执委会。11月29日召开了执委会会议,乌兰夫当选为执委会主席,兼常务委员会主席、军事部长。大会经过深入讨论,通过了《关于发展各盟旗经济建设》、《组织盟旗武装》、《推行医疗卫生保健》、《确定新民主主义教育体系》等决议,并向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了致谢电。
       1946年4月3日,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会议在承德召开,协商撤销了“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建立起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东蒙总分会。乌兰夫代表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讲了话。他指出:“内蒙古自治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新的历史时期,东、西部的蒙古族同志们,在这里能谈自己的自治和民族如何解放问题,对内蒙古解放运动史来说,是有着深远历史意义的。我们只有站在为内蒙古共同利益的一个立场上去争取,去努力,任何问题都是不难解决的……”
       
       《决议》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对内蒙古的领导地位,指明了内蒙古解放的方向和道路,并对内蒙古自治运动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决议》规定:“内蒙古民族解放运动的方针是平等自治,而不是独立自治。蒙古民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帮助下,才能获得解放。在目前形势下,以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为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领导机关。”
       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联合蒙古族各阶层、汉族及少数民族群众,共同开展内蒙古自治运动,树起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蒙古自治运动的大旗。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东北局、西满分局、冀热辽分局,及时开展东蒙工作,争取东蒙自治政府等民族解放力量,中国共产党对内蒙古自治运动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党在牧区实行的依靠牧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从上而下和平改造和从下而上放手发动群众,废除封建特权,发展畜牧业生产的政策,得到了广大牧民的热烈拥护。
       1947年2月14日,中国共产党派乌兰夫率领自治运动联合会的一部分领导人员抵达王爷庙。3月,东北局在哈尔滨召集自治运动联合会和兴安省工委负责人开会,研究了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问题。
       4月23日,内蒙古人民代表大会在王爷庙胜利召开,来自东西蒙的392名代表出席了大会。大会由乌兰夫主持,西满分局派张平化参加会议并致贺词。
       5月1日,伴随着迎接全中国解放的隆隆炮声,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在这里宣告诞生,乌兰夫当选为内蒙古自治政府主席。大会通过了自治政府施政纲领和暂行组织大纲,通过了撤销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和兴安省政府,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的决定。
       5月19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联名给自治区政府发出了贺电,指出曾经饱受苦难的内蒙古同胞正在开始创造自由光明的新历史,号召蒙古族群众与国内其他民族亲密团结起来,为建设新家园与新中国而奋斗。内蒙古各族群众追求解放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篇章。
       于是,民族区域自治在全国第一个得以实现,时辖呼伦贝尔、纳文慕仁、兴安、锡林郭勒、察哈尔盟,计32个旗、1个县、3个县级市,面积54万平方公里。自治政府驻王爷庙。
       实现内蒙古统一的民族区域自治的背后
       尽管内蒙古自治政府正式成立了,但是历史上蒙古民族聚居的地域还没有统一为一个自治区,民众期望内蒙古的完全解放和恢复统一的行政区划的心愿与日俱增。1949年3月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关心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的界定问题。会议期间,乌兰夫向中央领导呈送了关于内蒙古基本情况的报告,周恩来批示印发与会代表,中央领导随即进行了讨论。毛泽东当时就提出:“恢复内蒙古历史上的本来面貌。”他在会下征求乌兰夫意见时,还谈道:“……把阿拉善和额济纳也划归你们,因为那里也是数百年来蒙古族人民休养生息的地方……”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内蒙古军区骑兵第2师参加北京国庆盛典,在天安门广场接受党中央、毛主席和全国人民的检阅。内蒙古各界干部群众分别集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内蒙古自治政府迁址张家口。12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内蒙古自治政府改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年初,周恩来在中南海召见乌兰夫等人,一边在一张挂图前重申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期间党中央关于内蒙古区划的方针和意见,一边向乌兰夫询问:“内蒙古与周边新、甘、宁、陕、晋、冀、辽、吉、黑兄弟省区之间,从历史上看,习惯界限如何?有无重大的争端?”乌兰夫谈了两个方面,主要是既要尊重历史,又要照顾现实。周恩来听了之后赞许地说:“尊重历史、照顾现实,这个原则说得好!”当即在地图上划出了内蒙古自治区的区域四界。
       1951年10月31日,鄂伦春自治旗隆重召开成立大会,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县一级建制的少数民族自治旗,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纷纷表示祝贺。庆祝大会上,鄂伦春人民用本民族语言高唱国歌,旗长白斯古郎宣布:多少年来被人们耻笑为野人的我们,已经不再是被侮辱的民族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现在已经完全站起来了!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颁发。经过上上下下积极而又细致地工作,1952年10月21日,中央正式下达了撤销察哈尔省以及撤省后区划调整的决定,将察哈尔盟及多伦、宝昌、化德三县划归内蒙古;1954年1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举行204次政务会议,同意批准绥远省第一届第三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关于绥远省、内蒙古自治区合并,撤销绥远省建制的申请》。从3月6日起,绥远省建制和省人民政府同时撤销,原绥远省辖区并入内蒙古自治区,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呼和浩特市。
       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写入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自此确立“用‘民族区域自治’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思想。
       
       1955年7月3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届二次会议决定,撤销热河省,将赤峰、翁牛特、敖汉、喀喇沁、宁城、乌丹等6个旗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至此,包括1949年以前管辖的呼伦贝尔盟、纳文慕仁盟、兴安盟、辽北省的哲里木盟、热河省的昭乌达盟、锡林郭勒盟等内蒙古自治区东、中部区划的界定已告完成,西部巴彦浩特蒙族自治州和额济纳自治旗的划归也提到了议事日程。
       1956年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域的完成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入后期阶段。2月9日,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向国务院呈《报请将我省巴彦浩特蒙族自治州划归内蒙古自治区领导》的报告,国务院转商内蒙古自治区的结果,自然已在意料之中。于是1956年4月3日,国务院第26次会议决定,将甘肃省巴彦浩特蒙族自治州和额济纳自治旗合并,组成巴彦淖尔盟、划归内蒙古自治区领导,原属阿拉善旗的巴彦浩特,改镇为县级市。巴彦淖尔盟辖阿拉善旗、额济纳旗、磴口县和巴彦浩特市,盟所在地巴彦浩特市。至此,蒙古民族几百年来分割流离的状态得以结束。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域区划得以顺利完成。
       如今,全区辖有12个盟市101个旗县(市、区),其中有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1997年,中国共产党在“十五大”上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多党合作制度并称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至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一部法律上升为中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无疑,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和实践,为新中国正确解决民族问题创造了一个范例,为在其他民族地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探明了道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功经验,我国相继建立新疆、广西、宁夏、西藏4个自治区,并建立30个自治州、121个自治县,形成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三级自治政权,建立了完整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共领导人情牵美丽的草原
       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主席于1949年12月初至1950年2月对前苏联进行了访问,参加了期大林70寿辰庆典,并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2月17日,毛泽东离开了莫斯科,2月24日下午专列抵达满洲里。中共东北局书记高岗专程到满洲里迎接。在车站贵宾室里,听取了满洲里市委书记刘复初关于满洲里基本情况汇报后,毛泽东说:“满洲里是祖国边境的重要城市,是中苏贸易陆路口岸,对中国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今后要注意执行外交政策,增强中苏友好,同时要注意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团结各族人民,完成国家的外贸任务,并把地方建设搞好。”
       
       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代中共领导人关注内蒙古的建设与发展。“靠天养畜,逐水草而居”,“轻工业皮毛匠,重工业挂马掌”,新成立的内蒙古自治区还保留着延续了上千年的生产生活方式,但很快这片沃土就成了新中国发展战略布局的重点之一。“一五”时期(1953年至1957年),内蒙古被列为全国经济建设的重点地区,5年里国家对内蒙古基本建设投资累计达11亿多元,在全国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中,内蒙古占有5项。
       1950年末,地质勘探发现,地处包头市的白云鄂博敖包山有丰富的铁、稀土、铌等矿产资源。当时,新中国的钢铁事业刚开始起步,这一发现立刻引起国家的重视。经过周密筹备,1957年7月,建设包头钢铁公司的大会战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掀起高潮。这是内蒙古工业发展史上的火热年代。
       1952年7月至9月,为总结民族工作经验,慰问各少数民族人民,毛泽东主席派遣的中央访问团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彭泽民的率领下,到内蒙古地区进行考察访问,听取意见和建议。中央访问团在内蒙古、绥远和东北地区的蒙古族旗县一共工作了70多天,跋涉7700公里,几乎走遍了内蒙古自治区和绥远省,慰问调查了30万余人,将中央人民政府和毛泽东主席的关怀送到访问团所到之处,受到各地党政军领导和各族群众热烈的欢迎。
       1959年,包钢初具规模,宛如一颗闪亮的明珠在千里草原上崛起。这年9月,滚滚的铁水流出包头钢铁公司1号高炉,比原计划提前一年。10月16日下午,包头钢铁公司举行出铁剪彩典礼大会。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出席大会,并为包钢1号高炉出铁剪彩。他神情欢愉而庄严,在剪彩的一刻,金红的铁水飞泻而出。多少铁骨铮铮的男儿,在这一刻热泪纵横了。
       剪彩典礼大会结束后,周恩来登上10多米高的炉台,发表讲话赞扬包钢人在荒漠的草原上建起了工业,建起这样一个雄伟、美丽的高炉。周恩来对工人们说:“这是世界上一流的大高炉,第一次在我们国家出现,你们要好好管理啊!”
       内蒙古结束了“手无寸铁”的历史,一跃成为钢铁大省。在国家重点工程包头钢铁公司掀起建设高潮之时,包头第一、第二机械厂,包头第一、第二高温高压热电厂,大兴安岭森林工业基地都相继开工。仅“一五”时期,国家在内蒙古投资建设工厂、修建铁路的基建资金就达11.39亿元。
       在此基础上,内蒙古自治区按计划积极发展地方工业、林业、运输业、邮电业、商业和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建起了大小厂矿750余个,实现工业总产值6.33亿元,奠定了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1964年4月,邓小平亲临塞外包头,他的足迹遍及内蒙古一机集团公司、二机集团公司、包头钢铁公司、白云鄂博铁矿,所到之处极大地激发起人们投入经济建设的热情。
       1987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40周年之际,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时指出:“我们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我们的政策是着眼于把这些地区发展起来。如内蒙古自治区,那里有广大的草原,人口又不多,今后发展起来很可能走进前列。”
       1999年1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来到内蒙古,走进工厂、学校和牧民的毡包。经过改革开放洗礼的内蒙古大地,到处洋溢着蓬勃的发展活力。江泽民指出,内蒙古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要注意发挥资源优势,提高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力争使内蒙古成为我国下一个世纪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
       肩负着新的历史任务,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迈入新的世纪,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横跨“三北”的内蒙古被列入“西部”行列。紧接着,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内蒙古东部也进入战略实施区域。在西部大开发中,国家每年对内蒙古投入大量资金,加强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建设。同时,内蒙古产业和东北对接互补,内蒙古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能源接续基地,东北成了内蒙古的市场。
       2003年1月,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遭受特大雪灾。胡锦涛顶风冒雪来到阿巴嘎旗巴彦乌拉嘎查牧民那木吉拉齐仁的家里。他嘱咐说:“你们要坚定信心,搞好生产。党和政府一定尽力帮助你们。只要大家共同努力,生活一定会好起来的。”胡锦涛对内蒙古自治区的领导干部说:“做好内蒙古的各项工作,不仅关系到内蒙古2300多万群众的福祉,而且对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要“因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
       
       早在1984年8月8日,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锦涛前来呼伦贝尔盟海拉尔市参加全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共青团工作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11日,胡锦涛来到鄂温克族自治旗伊敏苏木毕鲁图嘎查参加共青团中央在这里召开的全国青年先进单位现场会。胡锦涛与牧区的团干部们促膝谈心,对牧区团组织根据牧区特点积极开展“新长征突击手”、“学科学、用科学”竞赛活动,使牧民逐步摆脱贫穷落后面貌,走上致富之路的奋斗精神给予了高度赞扬,并与团干部们合影留念。
       末代蒙古王爷见证风雨变迁和时代壮举
       2007年5月1日,是中国北方春天中一个不寻常的日子。在这个梨花、丁香花、野山杏花等百花盛开的日子,最早成立的省一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迎来了60岁生日。这片60年前贫困落后、只有562万人口的地区,已经成为55个民族(没有珞巴族分布)近2390万人民和谐相处的乐土。
       60年前的内蒙古,贫穷、落后,支离破碎,满目凄凉。民族压迫、军阀混战、殖民入侵、封建盘剥,给内蒙古各族人民造成深重灾难。自治区成立后,灵活运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自治权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走向繁荣兴旺,一个崭新的内蒙古展现在世人面前。
       “当年的乌兰浩特,只是一个大村屯,满眼都是土房和茅草房,哪像现在想找一座土房太不容易了!”77岁的乌兰浩特市市民扒克扒见证了当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和乌兰浩特60年的变迁。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伊始,百废待兴。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原称归绥)城内,当年只有一辆公共汽车,主要交通工具是骆驼和马车。在今天,坐车穿行于呼和浩特市区繁华的大街上,这个被草原和青山包围着的塞北城市,竟然也和许多内地城市一样常会堵车。昔日的驼道、勒勒车道、草原自然路被宽阔顺畅的柏油路和高速公路所代替。到2006年,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由自治区成立时的1974公里发展到128762公里,公路密度达到了每百平方公里10.9公里。
       1947年,内蒙古粮食产量仅有18.45亿公斤,牲畜年末存栏仅852万头(只),并且,几乎没有像样的工业,仅有农具修造、照明发电、民用采煤、木材采伐、皮毛和粮油加工等小厂和手工作坊600多家。刚刚诞生的新中国,尽管国力有限,但中央人民政府还是不断调遣人力物力财力,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内蒙古的建设。
       目前,内蒙古风力发电、电解铝、生物制药、稀土等产业发展水平在全国位居前列,煤炭、电力、化工、冶金和装备制造,这些重点产业成为了拉动内蒙古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能源、冶金、化工、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为主的六大优势特色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已占到全区工业增加值近76%以上,形成了内蒙古独具发展优势和潜力的产业集群。
       80岁的奇忠义,是成吉思汗第34代嫡系子孙。1949年,奇忠义是伊克昭盟(鄂尔多斯)郡王旗札萨克(即旗长),成为最后一位蒙古王爷。同年他宣布和平起义。新中国成立后,奇忠义历任伊克昭盟民政处处长、副盟长、政协副主席,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直至退休。他深深懂得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民族的权益才真正得到保护。对于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奇忠义说:“这是任何民族历史上所没有过的,是中国共产党带领56个民族的共同创举!”
       甲子正华年,草原展新颜。60年来,党的民族政策照耀着这片英雄辈出、充满传奇的土地,11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390多万各族儿女续写出新的传奇……
       责任编辑 杨小波